火狐网页打不开:文化之魂要落到人的心灵层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11 06:32:42

文化之魂要落到人的心灵层面

——访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哲学系教授 邹广文 《 人民论坛 》(2011年第35期)

    谈文化不能离开人,文化关键在于践行

    人民论坛:怎么看待文化“魂”与“体”的关系?

    邹广文:文化“魂”与“体”的关系,也就是“虚”与“实”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怎么用有形的东西把无形的东西表现好。文化之魂,我们通常又称之为理念层面的规定。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文化,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更具体来看,文化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文化的物质形象层面,二是文化的制度行为层面,三是文化的精神理念层面。如果换个表述的话,我把文化的这三个层次称之为“看的文化”、“做的文化”和“想的文化”。我们人所接收到的90%的信息都是通过看获得的,文化有形的部分、外在的部分我们都能看到,也就是文化的实体部分。它承载了文化的精神价值,或者说是精神价值的外在表现形态。在文化的虚与实之间,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文化行为,即“做的文化”。不管是无形的文化理念,还是有形的文化载体,都要通过人来完成。我们通常讲,文化就是人文化成。不管是作为文化之虚体的理念,还是作为文化之实体的载体,最后都指向人,都要凝结到人的行为上,要在个人的日常行为上体现出文化自觉。当代中国主流文化核心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终要变成人的共识。我们每一个中国老百姓都要对这个价值体系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比如通过学习,通过道德教化,每个人从内心有了文化认同、文化信仰、文化理想,并把这些外化到行为层面。

    人民论坛:您的这一理解是否可以表述为:谈文化不能离开人?

    邹广文:没错。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的本质是人化,人是文化虚与实的载体。因此不管是谈文化的实体还是虚体,最后都应落实到人的层面来谈。人们只有认同文化之魂,它才能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文化之魂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最终要落到人的心灵层面,要滋润人的心田。只有这样,在行为上才能产生文化自觉,才能贯彻到具体的文化实践中。

    因此,我觉得无论是文化的魂,还是文化的体,最终都要落到“人文教化”的目标中去,即对人的行为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教导人怎么去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道德践行。

    当前,很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说起文化、道德来是一套一套的,可是做起来怎么样呢?他们根本不去践行这种文化道德。所以我觉得当前最主要的是使我们的文化理念、道德规范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个人的行为中,关键在于践行。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文化风尚才能为之一变。

    一个社会的道德文化水平的提升,需要更多正面激励

    人民论坛: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您认为当前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邹广文:我感觉很明显的是目前我们社会上有一股伪善之风,即以善的形式来伪装自己的邪恶本性。伪善往往比真恶更可怕。因为伪善常常更具有破坏力和杀伤力。常言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但是当前这种打着善的幌子的恶,叫人防不胜防。少数领导干部口头上讲得很好,但实际上做得很差。这种伪善之风更容易造成社会文化道德失范。而且就如同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一样,这种伪善往往会对真善构成威胁,动摇人们向善的决心。

    另外还有社会上的诚信问题。我们经常讲仁义礼智信,呼唤真善美。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诚信危机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很多企业不讲诚信,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很多人功利、冷漠,丧失真诚,对危难之中的他人漠不关心,等等。

    人民论坛:文化的“魂”与“体”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行为操守上面,该如何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呢?

    邹广文:社会越向前发展,我们越是需要将道德完善和责任养成作为现代文明的稳固基石。一个社会的道德文化水平的提升不能依靠法律制度的要求,不能用一种负面激励方式来解决道德失范的问题,而需要更多正面激励来完成。即通过树典型、树样板、树模范人物来正面引领示范,在这方面我们在近些年来也做了很多工作,如“感动中国”等评选。通过模范的示范、引领,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示范来使全社会践行道德精神、传递道德力量,点滴善举必将汇成社会正义的洪流,让我们的社会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风气的净化。文明高尚的社会风气不会自然而然生成,它需要全社会公民共同来构建,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道德的践行者、守护人。

    另外,就是要加强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我认为,领导干部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应该优于普通人。他们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一言一行对整个社会风气有较大的影响。所以你既然当上了领导干部,那你就不要把自己的道德水平跟普通人相持平。而现在很多领导干部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一个人的社会影响力越大,社会公众角色越高,道德成本也应该越高,也就更应该作出表率。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人为主体来展开的,是为实现人的价值服务的。和谐的基础是对人本身的尊重。我们要在全社会宣传和培养人文精神,营造全社会的人文氛围,使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成为全社会的风尚。

    人民论坛:我们该如何培育文化之魂呢?

    邹广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表明了我们的社会发展理念日趋成熟。与经济比起来,文化是人的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而且还是人的本质的一种体现。为了真正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就不仅要在改善物质生活上、发展经济上多下功夫,而且更要在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上、在发展文化上也应多作努力。换句话说,从满足人的需要和体现人的本质来看,发展文化与发展经济一样,都应是我们工作的目的。用文化打造社会的个性、品位与风范,这不失为一种科学理念,一种智慧之举,一种远见卓识。因为,一个现代社会的综合竞争力,必然包含着文化竞争力。可以说,一个地区良好的建设、先进的设施、优越的环境,是其必备的硬件与形象;而其独具的文化个性、文化风格、文化品位,则是其不可或缺的软件与灵魂,有如其精气神韵。

    文化也是生产力,而且是可持续的生产力。文化不是手段,而是目的,而且这个目的是精神与境界层面的,它会反过来影响、甚至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并且成为社会进步的原发动力。拥有自觉的文化价值导向,会让我们的社会发展步伐变得稳固、坚定而持久。以一颗平常心、以一种使命感去关注文化,去实践文化,去感受文化的魅力和亲和力,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忘守望精神的家园,我们的社会才有希望,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迎来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人民论坛记者杜凤娇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