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经典白金卡积分:实用中学英语背景习俗知识大全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7:12:01

实用中学英语背景习俗知识大全3

第五章 美国概况

第一节 美国的名称

美国的全称是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利坚合众国),这是美国的正式的完整的国名,但人们通常将其简称为the United States 或缩写为 the U. S. 或只用 US

在非正式口语中,人们有时也用 the States 来表示美国,如以下例句摘自英语词典:

He had at one time lived in the States. 他曾有段时间住在美国。

He has been to the States three times. 他去过日本三次。

在非正式场合,人们有时还用 Uncle Sam(山姆大叔)来指代美国美国政府,这是一种诙谐的称呼。

America 这个词的本来意思是美洲,如南美洲South America, “北美洲 North America, “中美洲Central America 等。但是人们实际上也经常用它来表示美国,如大家熟悉的美国之音的英文说法便是 the Voice of America (VOA)

第二节 美国的历史

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东临大西洋及其边缘海墨西哥湾,西濒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包括美洲的其他地方),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American Indians)15世纪末期,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先后四次率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当时哥伦布到达了巴哈马群岛附近的古巴、海地、牙买加等地,他误认为那是到了东方的印度,所以叫当地的人为印第安人。

16世纪起,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等相继侵入北美,开辟属于自己的殖发地。1718世纪前半期,英国在北美中部大西洋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组织殖民的主要是一些有钱有势的贵族和商人,他们不仅无情地掠夺殖民地人民的财富,而且还对殖民地人民残酷的压迫和摧残。从18世纪60年代起,北美人民进行风起风涌的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17749 月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会议一方面呼吁英国停止对北美人民的压制,一方面决定同英国断绝经济往来。17755月又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在与英国已经发生武装冲突的情况下,决定组织军队,向国外购买军火,任命乔治. 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为总司令;同时会议还决定任命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 和富兰克林 ( Benjamin Franklin)等负责起草脱离英国的宣言,并于176674宣布了著名的《独立宣言》,正式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1783 年战争结束,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美国独立后,原来的13个英属殖民地便成为组成这个国家最初的13个州。他们为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他们于1787年制定了自己的宪法。1789年根据美国宪法进行总统大选,华盛顿被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同年4 月华盛顿在纽约宣誓就职,组成了联邦政府。

刚刚独立的美国很快就走上了向外扩的道路。18世纪末19世初,美国利用欧洲国家同法国作战,双方均无力兼顾美洲的有利形势,一方面通过贸易,大量赚取交战国家的钱财,一方面乘机夺取交战国家在美洲的土地,从而迅速增强了美国的实力,同时也大大扩张了其国土。

在美国在不断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与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都迅速得到发展,同时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和不断激化,并集中表现为支持和反对黑奴制度问题上的冲突。1860年,北方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共和党人林肯(Abraham Lincoln)当选总统,1861 年南部各州先后宣布独立,组成南方联盟并发动内战。战争初期,形势对联邦政府不利。1862年林肯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性措施,颁布了著名的《住宅法》,还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改组军队,大大鼓舞了工人、农民和黑人等,最后于1865以南方失败而宣告内战结束。

内战结束后,美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至19世纪末期,美国工业生产居世界首位,垄断组织形成,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1898年对西班牙战争,占有波多黎各岛、菲律宾、关岛、夏威夷群岛等,次年提出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19174月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192111 月至19222月,召开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总统,推行新政,以加强国家资本主义,克服经济危机,以挽救其资本主义制度,取得了一定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反对德、意集团的侵略和战争政策。1941814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合发表了有利于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大西洋宪章》。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因此转入二战,参加了反法西斯同盟。19421月,美国同中、苏、 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共同宣言》,从此世界反法西斯战线正式形成,并先后迫使意大利于194393投降,德国于194558无条件役降,日本于1943815无条件投降。至此,二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和军事势力迅速膨涨,并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美国为了稳定和巩固资本主义,限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争得世界霸主地位,从而与社会主义国家进入冷战。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过程中,60年代争霸优势在美国,70年代由于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又陷入侵越的泥潭,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表现软弱无力,处于防御地位,80年代美苏争霸的优势又在美国,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三节 美国的地理

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北接加拿大,南邻墨西哥,东濒大西洋及其边缘海墨西哥湾,西滨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由本土48个州、一个直属区(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区)和阿拉斯加、夏威夷两个州组成。总面积936. 3平方公里,人口约2. 1亿,城市人口约占75%,东北部稠密,西部山区稀少,多数为欧洲移民后代。最早的是居民印第安人,原有100多万,现在不到80万,大多数居住于西南部荒瘠地区,黑人占总人口11%强。其他少数民族有墨西哥人,波多黎各人等,此外还有华侨和中国血统的美国籍人。

美国本土西部纵列高峻宽阔的山地,中部为坦荡平原,东部是蜿蜒的低山和波壮起伏的低高原,东侧面有低平的沿海平原。大部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具有亚热带特征。东半部比较湿润,年降水量500--1200毫米,西半部除太平洋沿岸北段和高山西坡外,多在500毫米以下,气候干旱,西南部有广大沙漠。主要河流密西西比河流贯中部广大地区,北部偏东在与加拿大交界处,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和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矿藏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铅、钨、钼、铀、磷灰石、钾盐、硫磺等,贮量或产量居世界前列。

下面介绍一些美国主要的河流、湖泊和山脉:

大盐湖(Great Salt Lake): 位于美国犹他州西北部,是北美最大的咸水湖,也是世界上含盐度最大的内陆湖之一,盐度为150%--280%,相当于海水的4--8倍,由于蒸发量和河水流量的变动,湖的面积变化极大,最低水位时为2460平方公里,最高水位时6200平方公里,一般为4100平方公里,湖水含矿物盐类估计达40亿吨,主要为氯化钠和硫酸钠。

五大湖(Great Lakes):位于北美洲中部偏东地段,五个互相联结的湖泊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系,整个湖群分布在美国与加拿大的边境上,由东到西依次为:安大略湖(Ontario Lake)、伊利湖(Erie Lake)、休伦湖(Huron Lake)、密歇根湖(Michigan Lake)、苏必利尔湖(Superior Lake)。湖面长度延伸1370公里,水域面积246490平方公里。在这五个湖中,除密歇根属于美国外,其余四个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

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 美国境内最长的河流(世界第四长河流),北源美国明尼苏达州伊塔斯卡湖 (Itasca Lake),南注墨西哥湾。干流长3950公里,若从支流密苏里河的源头算起,全长6020公里。流经美国28个洲,流域面积322平方公里。支流众多,主要的支流有: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俄亥俄河、田纳西河等。通过运河与五大湖联成一个巨大的内河航运系统,成为美国内陆水运的大动脉。

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世界著名瀑布,位于美国与加拿大交界的尼亚加拉河段,位于美国境内的瀑布叫亚美利加瀑布(American Falls),落差50. 9米,宽305米;位于加拿大境内的叫霍斯舒瀑布(Horseshoe Falls),落差49. 4米,宽793米。每年这里都要吸收大批国内外游客。

内华达山脉(Sierra Nevada Range): 美国西部主要山脉,绵亘迂加利福尼亚州东部,全长600多公里,宽65--130公里,有一系列高峰,其中惠特尼峰(Mount Whitney)海拔4418 ,是美国本土最高峰。

麦金利山(Mckinley Mount):北美最高峰,属阿拉斯加山系,在美国阿拉斯加洲南部阿拉斯加山脉中段附近。麦金利山有南北两座主峰,南峰海拔6194,北峰海拔5934,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山峰终年积雪,形成多条冰川。

第四节 美国政府

美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其政府为联邦政府”(Federal Government),实行三权分立,它包括三大部门:一是以总统为首的行政部门 (the Executive),二是包括国会两院的立法部门 (the Legislative),三是以最高法院为首的司法部门(the Judicial)

总统(president)是美国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部长、外交使节、最高法院法官以及政府其他官员,总统还有权批准或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 即由各州选出的总统选举人选出),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副总统也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若总统在任期内死亡、辞职或被免职,副总统可继任总统。

国会是最高的立法机构,由参议院(the Senate)和众议院(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两院组成。两院议员由选举直接产生。参议院由各州选出的议员组成,不论州的大小,每州都是两名。参议员任期六年,但每两年改选其总数的三分之一。众议员按各州纳税人口比例确定名额,由各州选出,任期两年。各州计数人口时不把印第安人计算在内,黑奴按五分之三的人口折算。

司法部门的最高机构是最高法院(the Supreme Court)。最高法院的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期终身。最高法院不仅有最高裁判权,而且还有监督立法和解释宪法的权力。最高法院由一位大法官(the Chief Justice) ,即院长,和八位法官(Associate Justices)组成。

第五节 美国的国旗、国徽和国歌

美国的国旗为星条旗,于1777614 日在大陆会议上通过决议而采用。当时的国旗上有13道条纹和13颗星,代表当时英国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181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决定每成立一个新州增加一颗星。现在美国国旗的旗底由13条红白相间的宽条构成,其中红色的7条,白色的6条,旗的左上角有一块蓝色长方形,上面分9排横列着50颗白色的小五角星,分别代表美国现在的50个州。

美国国徽是鹰徽(eagle),由当时著名政治家本杰明. 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等人设计,于1782620正式通过使用。鹰徽的中心图案是一只展翅欲飞的白头鹰 (the Bald Eagle)。从生物学角度看,鹰是一种性情凶猛的食肉动物。美国选中鹰作为国徽标志,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美国在独立后要迅速对外扩张的野心。美国国徽上鹰的顶冠象征着美国是一个独立国家。顶冠中的13颗小星代表美国独立时的13个州。白头鹰胸前竖着红白相间的美国国旗条纹,其上有一小横条,代表美国国会。白头鹰的一只爪抓着橄榄枝,另一只爪握着13只箭,分别代表和平和武力。另外白头鹰嘴上还叼着一条黄色带子,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合众为一”(E pluribus unum),意思是美利坚合众国由多个州组成,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整个国徽图案象征独立、勇气和权力。

美国在独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明文规定正式的国歌,193133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法案,将《星条旗》定为其国歌,该国歌共分四段,但通常只唱第一和第四两段。歌词由弗兰西斯. S. (Frances S. Key)所写,歌曲由 约翰. S. 史密斯(John S. Smith)谱写。

《星条旗》歌词如下: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O say, can you see, by the dawn’s early light,

What so proudly we hailed at the twilight’s lastgleaming?

Whose broad stripes and bright stars, through theperilous fight,

O’er the ramparts we watched were so gallantlyStreaming!

And the rocket’s red glare, the bombs

bursting in air,

Gave proof through the night that our flag was still there:

O say, does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yet wave

O’er 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home of the brave?

歌词大意:

你可曾看见,

它正迎接曙光,

昨晚我们曾经,

对它欢呼和颂扬...

你看群星灿烂的旗帜,

还在高高地飘扬。

还在高高地飘扬。

第六节 美国的首都

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这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它不像一般国家的首都那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华盛顿始建于1792年,1800年建成。美国刚独立时,曾几次搬迁首都。它最先的临时首都是纽约,后于1789年底搬到费城,后再于1801年又从费城迁至华盛顿。

美国首都的全称为 Washington, District of Columbia, 即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人们平时说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或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等,其实指的都是美国的首都。人们之所以有时要加上哥伦比亚特区的字样,是为了区别于美国的总统乔治. 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以及美国的华盛顿州(Washington State)等。

美国人将自己的首都命名为华盛顿,这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开国元勋、第一任总统乔治. 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同时又将其取名为哥伦比亚特区,那是为了纪念美洲的发现者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 1451--1506)。作为首都的华盛顿,它是一个独立的城市,不属于任何一个州,而是直辖于联邦政府。

华盛顿临近大西洋岸,位于马里兰州(Maryland)和弗吉尼亚州(Virginia)之间,在波托马克河(Potomac River) 和阿纳卡斯蒂亚河(Anacostia River)的交汇处。面积174平方公里,人口约80万,四周群山环抱,景色宜人。

美国首都华盛顿是全国最高指挥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这里不仅有总统府(白宫)、国务院、国防部(五角大楼)等重要政府机构,而且还有科学院、国会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重要的科学文化机构,同时还有不少有名的旅游景点。

以下介绍几所华盛顿市内或近郊的著名建筑:

1. 白宫(White House): 美国总统府,位于华盛顿市中心区的宾夕法尼亚大街(Pennsylvania Avenue)上,占地728公亩,于1792年由詹姆斯. 霍本(James Hoban)设计修建,自建成后不断整修扩建。自1800以来,历届总统都以此作为官邸。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在他的信中首先用到白宫”(white house)这一名词,后来逐渐被人们接受,并成为美国总统府的代名词。

2. 五角大楼(Pentagon):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位于华盛顿近郊的波托马克河旁。由G. 伯格斯特龙(G. Bergstrom)设计,于19431月建成。由于大楼呈五角形,故称为五角大楼。在新闻报道中,常作为美国国防部的代称。

3. 华盛顿纪念塔(Washington Monument) :为纪念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 华盛顿而兴建。位于华盛顿市区内,由罗伯特. 米尔斯(Robert Mills)设计,1888年对外开放。塔高169 ,塔内壁嵌有190块雕刻精美的石头,它们来自某些个人、 美国各州以及其他国家,其中有一块为我国清朝所赠,其上还刻有汉字。纪念塔共有898级台阶,游客可以从台阶拾级而上,也可以乘电梯而上,在塔上全市风景可尽收眼底。

4. 林肯纪念堂(Lincoln Memorial):为纪念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 林肯(Abraham Lincoln)而兴建。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西波托马克公园(West Potomac Park)内,是一座仿古希腊神庙式的古典建筑。纪念堂正中设有一尊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林肯坐像(Lincoln’s Statue),大厅墙壁上刻有林肯在葛底斯堡著名演说词。

5. 杰斐逊纪念堂(Jefferson Memorial):为纪念美国第3任总统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而修建。位于华盛顿特区的东波托马克公园(East Potomac Park)内,大厅内有杰斐逊的塑像,纪念馆附近风景优美,有不少游人前来观光。

6. 华盛顿国家动物园( National Zoological Park in Washington):位于华盛顿的石溪公园(Rock Creek Park),由斯密森学会管理,建于1890年。园内现有动物800余种,珍稀动物有白虎和中国赠送的熊猫珍珍和兴兴。园内草树成荫,景色宜人。

7. 国会大厦(Capitol):美国国会所在地,位于华盛顿市中心,1793年奠基,1800年开始使用,其后一直是美国立法中心。大厦内装饰辉煌,左边为参议院,右边为众议院。大厦四周环境优雅,是美国首都一大名胜。

8. 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美国最大的图书馆,位于国会大厦正东面。建于1800年。馆内现有藏书两千万册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图表和手稿等,其中有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原稿等。

 

第七节 美国的主要城市

华盛顿(Washington D. C. ): 美国首都,是美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与哥伦比亚特区范围相同,面积174平方公里,人口约80万,主要为政府官员和雇员,服务人员占有较大比例,其中大部分为黑人。1791年被选定为首都开始兴建,1801年自费城迁至此处。1814年曾为英军所占,国会、总统府等均被毁。20世纪以来建为现代化城市。(参见美国的首都一节)

纽约(New York):美国第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口,是美国工业、金融和经济的中心,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从地理上看,纽约由曼哈顿岛(Manhattan Island)、长岛(Long Island)、斯塔腾岛(Staten Island)以及附近的大陆组成;从行政上看,纽约可分为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满等五个行政区,其中曼哈顿区是市中心。面积830 平方公里,人口700余万。1686年建市,美国刚独立时曾将此作为临时首都(后迁到费城,1801年才正式迁到华盛顿)。设在纽约的著名机构、著名建筑以及著名的娱乐场所有:联合国总部;自由女神像;华尔街(美国金融中心);百老汇(娱乐中心);中央公园(著名公园);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纽约最高的摩天大楼);帝国大厦(世界著名摩天大厦);洛克菲勒中心 (世界最大的商业与娱乐综合体)等。

芝加哥(Chicago):仅次于纽约的全国第二大城市,位于美国中北部密执安湖南端、芝加哥河河口。1837年市,地处水陆交通要地,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32条铁路干线(其中有19为主要干线)交汇于此。是全国最大的谷物和牲畜交易市场,主要工业有钢铁、电子、印刷出版、食品加工等。市内有世界最高摩天在楼之一的瑟斯尔大楼(110层,440)。人口约280万。

洛杉矶(Los Angeles):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城市,太平洋沿岸最大城市,美国第三大城市,美国西部工商业第一大城市。1835年设市。开始为牧区小村,后因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人口激增,再因铁路修建、油田开发、巴拿马运河通航而迅速发展。现已发展成全国有名的飞机制造中心、电影电视中心。市内有著名的游乐场所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其北郊还有著名的电影制片中心好莱坞(Hollywood)

费城(Philadelphia):全称为费拉德尔菲亚,是宾夕法尼亚州最大的城市,为美国第四大城市。位于特拉华河和斯库尔基尔河的交汇处。1701年建市,18世纪中叶曾为美国最大城市,曾为美国首都(1801迁往华盛顿)。是全国的重要铁路枢纽和港口,主要工业有钢铁、纺织、电机、机车车辆、化工、服装等。人口约160万。

波士顿(Boston):马萨诸塞州的首府,美国东北岸的大城市和港口,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和港口之一。早期曾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中心,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曾在此打响。现是新英格兰地区金融和工商业中心,是全国的最大的制鞋业中心,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著名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都设在此。人口约60万。

旧金山(San Francisco): 也译为圣弗朗西斯科。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港口城市,美国太平洋沿岸仅次于洛杉矶的第二大城市,西部的金融中心,最大海港和重要的海军基地。19世纪中叶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华侨称为金山。后来,澳大利亚的墨尔本(Melbourne),也发现金矿,华侨也称为金山,为了区别,人们称美国的 San Francisco 旧金山,而称澳大利亚的 Melbourne 新金山。旧金山三面环水,景色秀丽,是人们的避暑胜地。旧金山还是一个华人和华侨较集中的城市,该市东北角的中国城是美国最大的华人社区。主要工业有食品加工、合成金属制造、机械、服装、印刷等。人口约70余万。

休斯敦(Houston):美国得克萨斯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国南方第一大城市。是世界重要的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学工业中心之一,有石油城的称号。在休斯敦东南35公里处的克利尔湖(Clear Lake)附近设有宇宙航行中心,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最大的空间研究和发展中心之一。人口约60万。

亚特兰大(Atlanta):佐治亚州(Georgia)的首府,是美国东南部的重要工商业城市,是联邦政府在东南部的活动中心,是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的总部所在地。是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 路德. (Martin Luther King)的故乡。1996年的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曾在此召开。

第八节 美国新闻报刊以及广播和出版

一、三家最重要的全国性报纸: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二、几家比较有影响的全国性报纸:

《每日新闻报》(Daily News)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华盛顿明星报》(Washington Stars)

《国际先驱论坛报》(International Tribune)

 

三、几家著名的新闻、经济、生活、文学杂志:

《时代》(Time)

《生活》(Life)

《大西洋》(Atlantic)

《电视指南》(TV Guide)

《新闻周刊》(News Week)

《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

《星期六晚邮报》(Saturday Evening Post)

 

四、几家重要的新闻社或通讯社:

美联社(Associated Agency)

合众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美国新闻社(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五、几家著名的广播电视机构:

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

全国广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

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 Inc)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

公共广播公司(Corporation for Public Broadcasting)

福克斯广播公司(Fox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世界电视网(World Network)

 

六、几家重要的出版社:

学术出版社(Academic Press)

耶鲁大学出版社(Yale University press)

麦克米伦出版公司(McMillan Publishers)

麦格罗希尔出版公司(McGraw Hill Publisher)

约翰·威利父子公司(John Wiley & Sons, Ltd)

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出版公司(Merriam-Webster Publishers Inc)

第九节 美国的著名大学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美国名牌大学(私立),创建于1636年,原名哈佛学院,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之西的坎布里奇市(Cambridge, 又译剑桥市)1872 年发展成哈佛大学。设有哈佛学院、神学、文理、法律、教育、商业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医学等院校。无论是教师水平还是学生水平均属世界一流,该校每年至少有一位科学教授获诺贝尔奖。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美国名牌大学(私立),创建于1701年,位于康涅狄格州纽哈文(New Haven),是美国的名牌大学之一,以法学和医学闻名于世。设有法学、神学、医学、文理学、组织管理、艺术、建筑、音乐、戏剧等。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 美国名牌大学(私立),创建于1746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以理论性强、抽象性高的学术特色而蜚声世界。其本科教学在美国久负盛名。普林斯顿大学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被认为是美国最难考的三所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国名牌大学(私立),是美国最好的理工科大学。创建于1861年,位于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市(Cambridge)。该校教师水平很高,许多是著名科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学院下设10个研究生院和10个科研机构。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美国著名大学(私立),被誉为是美国西部的哈佛,创建于1885年,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Stanford)。教师中有95%以上的有博士学位,其中不少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校下设7个研究生院和8个科研机构。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私立),创建于1740年,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设有12个研究生院和13个科研机构。研究生院以霍顿研究院最为有名,在全美商业管理研究生课程排名仅次于哈佛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典型的都市型私立综合性大学,创建于1878年,位于纽约州纽约市中心。其中的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age)是全美最好的女子学院。

赖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美国著名大学(私立),创建于1891年,位于得克萨斯州休斯顿(Houston),是美国南部的名牌大学,有南部哈佛之称。由于有价值7. 5亿美元捐赠资产,赖斯大学是美国最富有的大学之一(每年5000多美元),以学费低而闻名于私立大学。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国著名私立大学,创建于1890年,位于芝加哥市。设有13个研究生院和16个科研机构。开设有近50个本科专业和约90个研究生专业。芝加哥大学是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该校曾先后有50多人获诺贝尔奖,是一所在教学与科研都很出色的一流大学。

 

第十节 美国著名作家

马克·吐温(Mark Twain, 1835--1910):美国著名幽默讽刺小说家,原名为塞缪尔·朗荷恩·克莱门斯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当过排字工人、领航员、淘沙工人和新闻记者等。6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成名作《卡拉维拉县著名的跳蛙》(The Notorious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 1865)曾风行一时;1967年赴欧洲旅行,并因此出版了《傻子国外旅行记》(Innocents Abroad, 1869);与华尔纳(Charles D. Warner) 合写《镀金时代》(The Gilded Age, 1873),揭露美国政府机关的腐败以及政客和资本家的卑鄙无耻;代表作《汤姆. 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 1876)和《哈克贝利. 芬历险记》(The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 1884)为姊妹篇,借儿童的观察和感受揭露资产阶级的欺诈和虚伪,出版后受到高度评价。其他主要作品有《过艰苦生活》(Roughing It, 1872);王子与贫儿》(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1882);《密西西比河上》(Life of the Mississippi, 1883);《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A Connecticut Yankee at King Arthur’s Court, 1889);《傻瓜威尔逊》(Pudd’n Head Wilson, 1894);《败坏的赫德莱堡的人》 ( The Man That Corrupted Handleyburg, 1900) 《神秘的陌生人》 ( TheMysterious Stranger, 1916)。马克. 吐温笔法幽默、犀利,开创一代文学新风,是美国人和世界人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欧·亨利(O’Henry, 1862--1910):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 西德尼. 波特 (William Sidney Porter),生于医生家庭,做过药房学徒、银行出纳、杂志编辑等。曾因为钱的事于1897年被判5年徒刑。在狱中以欧. 亨利的笔名发表上说,1901年提前释放,专事从事写作。欧. 亨利是一位高产作家,共写过近300篇小说。1904年出版第一部作品(唯一的长篇小说) 《白菜与国王》(Cabbages and Kings, 1904)。其后主要写短篇,1906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四百万》(The Four Million, 1906),获得极大成功,其中包括不少我们熟悉的名篇,如《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警察与赞美诗》(The Cop and the Anthem)、《天窗房》(The Skylight Room)等。其他的短篇集有《装饰了的灯》(The Trimmed Lamp, 1907);《西部之心》(Heart of the West, 1907) 《市声》 ( The Voice of the City, 1908);《命运之路》(Roads of Destiny, 1909);《滚石》(Rolling Stones, 1913)等。欧. 亨利的小说情节生动,笔调幽默,它那出人意外的结尾” (surprising endings or trick endings)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杰克. 伦敦(Jack London, 1876--1916): 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穷人家庭,青年时代流浪各地,做过报童、工人、手水等。19世纪后期,他加入去加拿大克郎代克地区淘金的队伍,这一经历成为他后来创作的源泉,后成为职业作家,1916年自杀而死。杰克. 伦敦的代表作是其自传性长篇小说《马丁. 伊登》(Martin Eden, 1909),讲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一位青年作家奋斗的悲剧。其他主要作品有《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 1903);《海狼》(The Sea Wolf, 1904);《白牙》 (White Fang, 1906);《铁蹄》(The Iron Heel, 1908)等。

西奥多. 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 1871--1945) :美国著名小说家,出身贫寒,曾当过收帐员和新闻记者。早期主要的作品有《嘉丽妹妹》(Sister Carrie, 1900);《珍妮姑娘》(Jammie Gerhardt, 1911);《天才(The "Genius"1915)等。其中的《嘉丽妹妹》是德莱塞的第一本小说,出版后被认为有伤风化曾遭查禁,但这部小说却对美国20世纪初期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25年出版代表作《美国的悲剧》(The American Tragedy),小说描写一个美国青年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蚀而堕落、犯罪以至毁灭的过程。该书一出版即引起轰动,奠定了他作为一位著名作家的地位。其他主要作品有《欲望三部曲》(Trilogy of Desire) ----《金融家》 (The Financier, 1912),《巨人》(The Titan, 1914),《斯多葛》(The Stoic, 1947)

厄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美国著名小说家,迷惘一代”(Lost Generation) 的杰出代表。1954年因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生于医生家庭,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做过新闻记者。20年代移居欧洲,他还去过非洲。西班牙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做过战地记者,并来过中国报道中国的抗日战争。后移居古巴(Cuba),后来古巴被驱外国人,海明威回到美国,定居在爱达荷州(Idaho)。晚年患多种疾病并曾入院治疗。1961 年自杀而死。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simplicity)著称。主要作品有《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1926) 《永别了,武器》(旧译《战地春梦》,A Farewell To Arms, 1929);《丧钟为谁而鸣》(旧译《战地钟声》,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40);《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52)等。主要的短篇小说集有《在我们的时代里》( In Our Time, 1924);《没有女人的男人》(Men Without Women, 1927)等。其他的作品有《午后之死》(Death In The Afternoon, 1932);《非洲的青山》(Green Hills of Africa, 1965)等。

 

第十一节 扬基扬基歌

扬基在英语中是 Yankee, 它在英语主要有以下两个意思:

1. 表示北方佬新英格兰人。这里的新英格兰与英国的英格兰没有联系,它是美国北方诸州的总称,主要包括缅因、佛蒙特、新罕布什尔、马萨诸塞、罗德岛、康涅狄格等六个州,由约翰. 史密斯(John Smith)1616年命名。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南方的军人用 Yankee 来指北方士兵或北方佬。

2. 泛指一般情况下的美国佬老美,但这种用法美国人自己一般不用。

扬基歌的英文表达是 Yankee Doodle, 其中 Doodle 的意思是傻瓜愚人扬基歌是美国独立战争时一首十分流行的民间歌曲。相传这首歌原是在18世纪法国人与印第安人作战时,一个英国军医作此歌用以嘲笑印第安士兵。后来,英国士兵唱此歌来嘲笑美国殖民地的人。17554 19日,当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美国人在波士顿附近的一次战役中第一次打败英国人时,他们自豪地唱起此歌,来庆祝自己的胜利。1781年,英国军队在弗吉尼亚约克镇(Yorktown)投降,美国独立战争宣告胜利时,美国人也高唱起这首歌,这一方面是为了庆祝自己的胜利,另一方面也是反过来嘲笑曾经笑过他们的那些不可一世的英国人。

第十二节 美国的货币

美国货币的基本单位是美元”(dollar),其符号为¥;美元以下的单位是美分”(cent),符号为¢。美元与美分的换算为: one dollar100 cents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单词 dollar 和使用符号¥时,其词序是不一样的,如“50美元可写成 50 dollars 或¥50

和其他国家的货币一样,美国的货币也分为纸币(note)和硬币(coin)两种。

美国的纸币票面都印有美国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人像,且不同面额的纸币人像也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一元:第一任总统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二元:第三任总统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

五元:第十六任总统林肯(Abraham Lincoln)

十元:著名政治家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

二十元:第七任总统杰克逊(Andrew Jackson)

五十元: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Ulysses Grant)

一百元:著名政治有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五百元:第二十五任总统麦金莱(William Mckingley)

五千元:第二十四任总统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

一万元:曾任过首席大法官的蔡斯(Salmon Chase)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在大宗购物时,主要使用信用卡或支票,而不太使用大额纸币,在实际生活中用得最多的纸币种类是1-20元的纸币。顺便说一句,美元纸币不管金额大小,其背面都是绿色的,所以美元有时也被称为 greenback

美国货币的硬币分六种:一分(penny)、五分(nickle) 十分(dime)、二十五分(quarter)、五十分(half dollar)、一百分或一美元(dollar)等。既有一美元的纸币也有一美元的硬币,但一美元的硬币相对用得较少。

最后补充一点,英语中的 dollar cent 这两个词,除用作美国的货币单位,分别表示美元美分外,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也用这两个词作为货币单位,只是在译成汉语时不译为美元美分,而只译成

 

第十三节 美国人与山姆大叔

山姆大叔”(Uncle Sam)美国美国人美国政府的绰号,是人们对美国美国人美国政府的一种诙谐称呼。

据说在1812年的英美战争时,美国的军事供应品的箱子上都印着 U. S. 的字样(“美国”---- United States 第一个字母的缩写),而当时在美国特罗城(Troy) 有一位专门检查政府军用品订货的官员,名叫塞缪尔. 威尔逊(Samuel Wilson),他的朋友平日都叫他为山姆大叔” (Uncle Sam),由于 Uncle Sam 这两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也是 U. S. ,所以特罗城的人便开玩笑说,这些军用品箱子都是山姆大叔的。后来这个笑话传开了,山姆大叔便成了美国美国人美国政府的绰号。

在漫画里,山姆大叔通常被描述成一个戴星条图案高帽子、穿条纹裤礼服、留有山羊胡子的瘦高老人。

第十四节 美国历任总统及简介

01.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1732--1799)

任期:1789--1797

简介:联邦党人,第一和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大陆军,并任总司令;主持费城制宪会议,制定联邦宪法;1789年被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连任两届。

02. 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 1735--1826)

任期:1797--1801

简介:联邦党人,大陆会议代表,《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国独立战争后首任驻英国大使。

03. 托马斯·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

任期:1801--1809

简介:民主共和党的创建者,《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

04. 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 1751--1836)

任期:1809--1817

简介:民共党人,美国宪法的主要起草人;在1812年美英战争中任总司令,指挥美军扭转败局;批准《美国第二银行法案》和保护关税条例;晚年任弗吉尼亚大学校长。

05. 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 1758--1831)

任期:1817--1825

简介:民共党人,曾任弗吉尼亚州州长和美国国务卿;在总统国情咨文中提出门罗主义外交政策。

06. 约翰. Q. 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 1767--1848)

任期:1825--1829

简介:民共党人,当过外交官和门罗总统的国务卿,一贯反对扩展奴隶制。

07. 安德鲁. 杰克逊(Andrew Jackson, 1767--1845)

任期:1829--1837

简介:民主党人,第二次反英战争时将军,保卫新奥尔良城,击败英军。

08. 马丁·范布伦(Martin Van Buren, 1782--1862)

任期:1837--1841

简介:民主党人,民主党的创建人之一;因娴于政治权术,获小魔术师绰号;任期内支持南方州权,为克服经济危机而设立政府基金独立金库。

09. 威廉. H. 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 1773--1841)

任期:1841

简介:辉格党人,曾任印第安纳准州州长;美英战争中指挥美军作战;历任美国众议员、参议员等职;就任总统一个月即病逝。

10. 约翰·泰勒(John Tyler, 1790--1862)

任期:1841--1845

简介:民主党人,任期内改组美国海军;建立气象局;结束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平息罗得岛的多尔叛乱,合并德克萨斯。

11. 詹姆斯. K. 波克(James Knox Polk, 1759--1849)

任期:1845--1849

简介:民主党人,任期内通过沃尔克关税案,促进美国对外贸易;发动墨西哥战争(1846--48),兼并得克萨斯,向西部扩张领土。

12. 扎克里·泰勒(Zachary Taylor, 1784--1850)

任期:1849--1850

简介:辉格党人,因在墨西哥战争中曾率军击败四倍自己的墨西哥军队而立下战功;总统就职后16个月即病逝。

13. 米勒德·费尔摩(Millard Fillmore, 1800--1874)

任期:1850--1853

简介:辉格党北方领袖,对奴隶制妥协,签署逃亡奴隶法;主张向太平洋扩张,派舰队迫使日本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14. 富兰克林·皮尔斯(Franklin Pierce, 1804--1869)

任期:1853--1857

简介:民主党人,任期内维护奴隶制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导致堪萨斯内战;对外加紧向中南美侵略和扩张。

15.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 1791--1868)

任期:1857--1861

简介:曾任驻俄公使、驻英公使、参议员和国务卿;总统任期内执行逃亡奴隶法,企图阻止内战爆发,但未成功。

16.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1809--1865)

任期:1861--1865

简介:共和党人,当过律师、众议员;就任总统后,爆发南北战争,采取革命性措施,颁布《住宅法》和《解放宣言》,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后被暴徒刺死。

17. 安德鲁·约翰逊(Andrew Johnson, 1808--1875)

任期:1865--1869

简介:共和党人,推行对南方宽容政策,激怒激进派共和党人,导致政治上的倒台。

18. 尤利塞斯. S. 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 1822--1885)

任期:1869--1877

简介:共和党人,内战时任联邦军总司令;总统任内,对南方实行宽大的重建政策;曾颁布《大赦法令》,赦免内战中叛乱的奴隶主。

19. 拉塞福德. R. 海斯(Rutherford Richard Hayes, 1822--1893)

任期:1877--1881

简介:共和党人,任期内镇压1877年铁路大罢工;拒绝再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退休后从事监狱改革与南方黑人青年教育工作。

20. 詹姆斯. A. 加菲尔德(James Abram Garfield, 1831--1881)

任期:1881

简介:共和党人,内战时任少将;主张提高保护关税;重建南方,就任总统仅四个月,即在华盛顿车站遇刺身亡。

21. 切斯特. A. 亚瑟(Chester Alan Arthur, 1829--1886)

任期:1881--1885

简介:共和党人(其他略)

22. 格罗弗·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 1837--1908)

任期:1885--1889

简介:民主党人,推行文官制;反对保护关税;镇压罢工;对外主张孤立主义。

23. 本杰明·哈利森(Benjamin Harrison, 1833--1901)

任期:1889--1893

简介:共和党人,律师出身;曾任参议员;总统任期内召开第一届泛美会议(1881--87),成立泛美联盟;对内政策失当,招致人民不满。

24. 格罗弗·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 1837--1908)

任期:1893--1897

简介:(参见第22任总统)

25. 威廉·麦金利(William Mckinley, 1843--1901)

任期:1897--1901

简介:共和党人,修订关税,提高税率;发动美西战争(1898),吞并夏威夷;对华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被刺杀。

26.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1858--1919)

任期:1901--1909

简介:共和党人,任期内对内实行资源保护政策;对外奉行大棒政策;对拉丁美洲实行武装干涉;因调停俄日战争(1904--05),获1906年诺贝尔和平奖。

27. 威廉. H. 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 1857--1930)

任期:1909--1913

简介:共和党人,任期内建立邮政储蓄体系;推行反托拉斯法;实行金元外交政策;后任耶鲁大学教授(1913-21)以及联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1921--30)

28. 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 1856--1924)

任期:1913--1921

简介:民主党人,领导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倡议建立国际联盟并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获1919年诺贝尔和平奖。

29. 沃伦. G. 哈定(Warren Gamaliel Harding, 1865--1923)

任期:1921--1923

简介:共和党人,任期内使国会通过建立联邦政府预算制度等法案;召开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会议;其政府腐败无能,声名狼藉。

30. 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 1872--1933)

任期:1923--1929

简介:共和党人,对内实行不干涉工商业政策,一面减税,一面坚持高额保护关税;对外推行孤立主义,任期内美国经济繁荣。

31. 赫伯特. C. 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 1874--1964)

任期:1929--1933

简介:共和党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以及战后均负责对协约国及欧洲饥馑地区的经济救援工作;美国经济大萧条时否决失业救济法案。

32. 富兰克林. D. 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945)

任期:1933--1945

简介:民主党人,任期内推行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支持英国和法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建立反法西斯同盟作出重大贡献。

33. 哈里. H. 杜鲁门(Harry H. Truman, 1884--1973)

任期:1945--1953

简介:民主党人,任期内下令对日本广岛和长崎实施原子弹轰炸(1945);提出杜鲁门主义”(1947);批准复兴西欧经济的马歇尔计划。

34. 德怀特. D. 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 1890--1969)

任期:1953--1961

简介:共和党人,五星上将(1944);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战后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48);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统帅(1950--52);总统任期内签订《朝鲜停战协议》(1953),并从实力地位出发提出包括使用美国军事力量在内的艾森豪威尔主义”(1957)

35. 约翰. F. 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 1917--1963)

任期:1961--1963

简介:民主党人,任期内经历古巴危机和柏林危机;缔结美、苏、英禁止核试验条约(1963);组织拉丁美洲争取进步同盟,派遣和平队;在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36. 林登. B. 约翰逊(Lyndon Baines Johnson, 1908--1973)

任期:1963--1969

简介:民主党人,提出建立伟大社会的改革纲领;因使越南战争升级而丧失公众支持。

37. 理查德. M. 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 1913--)

任期:1969--1974

简介:共和党人,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总统任期内访问中国(1972. 2),与周恩来总理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开辟中美关系正常化道路。

38. 杰拉尔德. R. 福特(Gerald Rudolph Ford, 1913--)

任期:1974--1977

简介:共和党人,原为副总统,前任总统尼克松辞职后继任总统,197512月访问中国。

39. 詹姆斯. E. 卡特(James Earl Carter, 1924--)

任期:1977--1980

简介:民主党人,任期内促使国会通过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条约和能源法案;与中国达成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

40. 罗纳德. 里根(Ronald Reagan, 1911--)

任期:1981--1989

简介:共和党人,曾任加利福利亚州州长;长期从事过广播、电视、电影工作;总统任内推行减税政策;改革政治经济;提出战略防御计划。

41. 乔治. H. 布什(George Herbert Bush, 1924--)

任期:1989--1992

简介:共和党人,曾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央情况局局长、副总统等;任期内,提出削减赤字、增加税收等政策;对前苏联实行超越遏制政策,并与前苏联就裁军、削减战略核武器、销毁与停产化学武器等有关军备问题达成协议;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沙漠风暴行动的空袭,其后发动地面进攻,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曾多多访问中国。

42. 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 1946--)

任期:1992--

简介:民主党人,曾于32岁时出任阿肯色州州长,被新闻界称为娃娃州长;此后曾多次连任州长;1987年获美国最佳州长的奖章;199211月在竞选中击败当时的布什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之一。

 

第十五节 美国的五十个州及首府

州名                        首府

1. 亚拉巴马(Alabama)                蒙哥马利(Montgomery)

2. 阿拉斯加(Alska)                    朱诺(Juneau)

3. 亚利桑那(Arizona)          菲尼克斯(Phoenix)

4. 阿肯色(Arkansas)            小石城(Little Rock)

5. 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   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

6. 科罗拉多(Colorado)        丹佛(Denver)

7. 康涅狄格(Connecticut)    哈特福德(Hartford)

8. 特拉华(Delaware)           多佛(Dover)

9. 佛罗里达(Florida)           塔拉哈西(Tallahassee)

10. 佐治亚(Georgia)            亚特兰大(Atlanta)

11. 夏威夷(Hawii)                     火奴鲁鲁(檀香山)(Honolulu)

12. 爱达荷(Idaho)               博伊西(Boise)

13. 伊利诺伊(Illinois)         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

14. 印第安纳(Indana)          印第安纳波利斯(Indianpolis)

15. 艾奥瓦(Iowa)                得梅因(Des Moines)

16. 堪萨斯(Kansas)             托皮卡(Topeka)

17. 肯塔基(Kentucky)         法兰克福(Frankfort)

18. 路易斯安那(Louisiana)  巴吞鲁日(Baton Rouge)

19. 缅因(maine)                  奥古斯塔(Augusta)

20. 马里兰(Maryland)         安纳波利斯(Annapolis)

21. 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波士顿(Boston)

22. 密歇根(michigan)          兰辛(Lansing)

23. 明尼苏达(Minnesota)     圣保罗(Saint Paul)

24. 密西西比(Mississippi)    杰克逊(Jackson)

25. 密苏里(Missouri)           杰斐逊城(Jefferson City)

26. 蒙大拿(Montana)           海伦娜(Helena)

27. 内布拉斯加(Nebraska)   林肯(Lincoln)

28. 内华达(Nevada)            卜森城(Carson City)

29. 新罕布什尔(New Hampshire) 康科德(Concord)

30. 新泽西(New Jersey)       特伦顿(Trenton)

31. 新墨西哥(New Mexico) 圣菲(Sante Fe)

32. 纽约(New York)           奥尔巴尼(Albany)

33. 北卡罗来纳(North Carolina)罗利(Raleigh)

34. 北达科他(North Dakota)       俾斯麦(Bisamrck)

35. 俄亥俄(Ohio)                哥伦布(Columbus)

36. 俄克拉河马(Oklahoma) 俄克拉何马城(Oklahoma City)

37. 俄勒冈(Oregon)            塞勒姆(Salem)

38. 宾夕法尼亚(Pennsylvania) 哈里斯堡(Harrishburg)

39. 罗得岛(Rhode Island)    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

40. 南卡罗来纳(South Carolina)哥伦比亚(Columbia)

41. 南达科他(South Datota) 皮尔(Pierre)

42. 田纳西(Tennessee)         纳什维尔(Nashville)

43. 得克萨斯(Texas)    奥斯汀(Austin)

44. 犹他(Utah)             盐湖城(Salt Lake City)

45. 佛蒙特(Vermont)   蒙彼利埃(Montpelier)

46. 弗吉尼亚(Virginia) 里士满(richmond)

47. 华盛顿(Washington)奥林匹亚(Olympia)

48. 西弗吉尼亚(West Virginia) 查尔斯顿(Charleston)

49. 威斯康星(Wisconsin)     麦迪逊(Madison)

50. 怀俄明(Wyoming)  夏延(Cheyenne)

第六章 英语简况

第一节 英语发展简史

英语语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

1. 古英语(Old English, 449--1150)

2. 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 1150--1500)

3. 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 1500--现在)

首先要说明的是,英语不是一种纯粹的、单一的、土生土长的语言,而是一种经过众多语言杂交的混合语。

英语的产生可追塑到公元五世纪中叶(449) 到六世纪这一百多年间,当时来自德国西北部低地的条顿人(Teutons) 的三个部落----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相继入侵不列颠岛,并最后用武力统一了不列颠岛。他们所带来的低地德语(Low German)成了当时岛上统一的通用语言,即盎格鲁-撒克逊语(Anglo-Saxon),这就是现代英语的祖宗,即古英语(Old English)的开始。

公元五世纪到七世纪,由于基督教的传入和与罗马的通商的结果,引进了大量的拉丁词汇,并且有一部分至今保留在英语中。从公元九世纪开始,古斯堪的纳维亚人不断入侵英国,于是又把相当的斯堪的纳维语的词汇带进了英语。

古英语的词约三万个左右,其中有15%左右仍保留在现代英语中。古英语已具备较完备的词形变化,是典型的综合性语言,但是在语法方面,却显得比较简单,如:动词只有两种基本的时态变化(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虽已开始出现介词,但没有得到广泛运用;词序还比较自由。

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 1100--1500)大约是从诺曼地征服开始的。公元1066年,法国北部的诺曼地省的威廉公爵(William Duke of Normandy)击败英国,即历史上的诺曼地征服

诺曼地人入侵后的二三百年间,法语大量地涌入英语,这不仅大大地改变了当时英语的现状,而且也使英语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扼制。在此期间,英语作为官方语言首先是被拉丁语所取代,后来又被法语取代。但是到了14世纪,英语又慢慢地活跃起来,尤其是这期间出现了一批用英语写作的杰出的文学家,比如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 就是当时的杰出代表。英语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致使它后来又反过来取代了官方使用的法语。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又有相当数量的法语词汇进入到英语,使英语进一步受到法语的影响。但是随着英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治上的统一,伦敦逐渐成了当时英国商业、政治、宗教和教育的中心,所以使得当时有教养的伦敦人的语言渐渐成了全国进行交往的重要工具,伦敦方言也逐渐成为英语的标准口语和标准文学语言。

中古英语的特点:由于受法语的影响,英语简化了古英语中的词形变化;词序相对稳定;介词和助动词的应用逐渐普遍并相对规则化。

现代英语时期(Modern English, 1500年至今) 可分为早期现代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 1500--1700) 和后期现代英语(Late Modern English, 1700年至今)

可以概括性地这样说:从古英语过渡到中古英语,最引人注目的是英语语法和词汇上的变化;而从中古英语过渡到现代英语,最重要的特征则是英语语音的变化,尤其是英语元音的变化。在1517世纪之间英语元音发生了前未有的大变动,从原来的与拉丁语接近的发音,演变成目前英语元音的发音。这就是英语发展史上著名的大规模元音音变

15世纪末威廉. 卡克斯顿把印刷机引进英国,使英语成为铅字成为可能,同时也推动了以伦敦英语为基础的标准英语的发展。

进入16世纪,英语有了飞跃性的变化,一方面是英国的政治和经济进一步发展,语言也随之发展;另一方面,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在唤醒英国人民的民族觉悟的同时,也推动他们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重新认识,这样,大量的拉丁语词汇又一次涌入英语,使得整个拉丁语词汇几乎成了潜在的英语词汇的宝库,当时一些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撰写学术论文时,用的都是高度拉丁语化的英语。这期间,人们对语言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者们对于英语是否应该维持其纯正性不受外来干扰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些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认为英语应该保持其纯正性,英语的发展可以通过吸收旧词和英语的方言来进行;但是一些革新派则认为英语的发展可以也应该吸收希腊语和拉丁语等外来语。

但是争论归争论,活生生的语言不会依照语言家的意向去发展。在这期间,真正的决定语言发展的是当时涌现出的一批杰出的直接使用语言文字的专家----文学家,这当中最优秀的代表是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他们一方面充分利用英语已有的词汇,另一方面还自造新词和复合词,同时还广泛地吸收外来词汇,不仅把当时的英国文学推向了顶峰,而且也把英语语言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顶峰。

到了1718世纪,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研究逐渐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这期间人们开始尝试制定正确运用英语的规则,并相断出版了一些解释词义的词典,这一研究以后来1775年塞缪尔. 约翰逊(Samuel Johnson)出版的《英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达到顶峰。在此期间还出版了一些比较受欢迎的语法书,开始系统地论述使用英语的有关规则,其中比较有影响的语法著作有洛司(Robert Lowth)的《英语语法简介》(A Short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Grammar, 1762)和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 的《英语语法初阶》( The Rudiments of English Grammar, 1761)。另外这期间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极其优秀的小说家,如笛福(Daniel Defoe)、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菲尔丁(Henry Fielding)等。

进入1920世纪,英语语言不仅在语法、文学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而且渗透到了世界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并逐渐发展成了世界上一种实用性最强和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国际通用语言。

第二节 英语的使用范围

众所周知,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就其被使用的形式来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以英语为母语;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以英语为外语。

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本族语)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不列颠群岛、澳大利亚、新西兰、加勒比海地区以及南非的某些地区等。

在世界上也有这样一些国家,英语不是所有国民的母语,而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人的母语,但在这些国家英语往往也是他们的第二语言。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英联邦(关于英联邦的概念,参见本书英联邦一节)的成员国里,有的国家以英语作为母语,有的国家虽然不以英语作为母语,但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在这些国家,尽管英语以前是殖民统治者所使用的语言,但出于实用,现在仍然沿用英语。但也有的国家,随着民族的独立和民族自豪感的增强,他们进行了一定形式的削弱英语在国民生活中的作用的尝试----设法推广一种本土语言来代替英语。有的国家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在坦桑尼亚,政府已通过努力使得其本族语斯瓦希里语在国内广泛地为国人所理解和使用。又如马来西亚独立后,政府就试图把巴哈萨马来西亚语作为全国通用语言来推广,20世纪60年代中期把它用为初等教育的语言,现在在大学里也有某种程度的使用,尽管成效不是很显著,并且还表现出一种语言更换所带来的学生成绩下降的负面影响,但是政府的努力并没有停止。

但不管怎样,世界上现在使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还非常广泛,就其使用的区域的广泛性和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代表性来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以和英语相比拟。

除了以上谈到的英语作为母语、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和机构被广泛使用外,英语还被特别广泛地作为外语来学习和使用。毫无疑问,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得最广泛的一门外语。随着全球性的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性的外语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这样说,在现代社会,不管你处于哪个国家,要想谋求一份好工作,英语是首要的条件之一,因为这些好的工作的许多事务常常要用英语来处理。从大的方面看,英语与现代科学技术密不可分。首先英语作为现代科技的国际性语言,恐怕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英语还是联合国的六种官方语言之一,是联合国两种工作语言之一(另一种是法语),同时英语还是国际奥委会使用的语言。据估计,当今社会有一半以上的先进科学技术是首先用英语发表的,英语同时还是自动化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所应用的语言,联邦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工业大国,都把英语作为广告和销售的主要媒介。从小的方面看,旅游区众多的出租车司机和商店店员、英特网的网员、阅读某些产品的说明书等都离不开英语。

第三节 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

在讨论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差别时,我们先来看看美国英语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美国英语的某些特点。

美国英语产生于17世纪。17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进行殖民活动。在1607年到1732年的120多年间,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在这13个殖民地中通用的语言就是英语,不过当时使用的还是伊丽莎白时代的英语(Elizabethan English),当时的英语无论在拼写和用词,还是语法与结构等方面都与现在的英语有很大差别。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殖民时期的结束。随着民族的独立,美国人要求在语言方面也要有相应的独立性。1789年著名美国学者(后来的著名词典编纂家)韦伯斯特(Noah Webster, 1758--1843)写道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我们无论在政治方面或在语言方面都应有自己的体系,这是一种荣誉。英国不应该再成为我们的楷模,虽然我们是她的子孙,说的是她的语言..... ”1806年韦伯斯特首创 American English(美国英语)这个词语正式指代美国英语。

在语言方面要求与英国英语分道扬镳的呼声反映了美国英语的地位逐渐确立,但与此同时,英国人也开始对美国英语进行指责,认为美国英语粗野、堕落、亵渎神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人对美国英语的偏见逐渐消失,并且美国英语中不少用词和表达逐渐为英国人所接受,甚至在一些英国年青人当中还认为使用美国英语是一种时髦。

现在我们知道,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虽各有其特点,但无优劣之分,因为这两种英语都在有效地为本民族服务。

关于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区别,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看:

1. 发音上的差别:

英国英语 / 美国英语 / 例词

[a: ][ ]plant[pla: nt] / [pl nt]

[w][hw]when[wen] / [hwen]

[a: ][a: r]car[ka: ] / [ka: r]

[n ri][neri]ordinary[] / []

2. 拼写上的差别:

1)许多在英国英语中含有字母组合 our 的词,在美国英语中通常用 or, 如:

英国英语美国英语词义

Colour / color 颜色

labour / labor 劳动

favour / favor 欢心,恩惠

honour / honor 荣誉,敬意

neighbour / neighbor邻居

favourite / favorite最喜欢的(人或物)

2)在有些词中,英国人多用 re, 而美国人则喜欢用 er, 如:

英国英语美国英语词义

centre / center 中心

theatre / theater剧院

metre / meter

3)在有些词中,英国人多用 ce, 而美国人则喜欢用 se, 如:

英国英语美国英语词义

defence / defense防御,防卫

offence / offense违反,冒犯

pretence / pretense假装,虚伪

licence / license执照,许可

4)有些以 -ize 结尾的词,英国英语可以用-ize -ise这两种形式,而美国英语却只用-ize 这一种形式:

英国英语 / 美国英语 / 词义

realize / realize 认识到

organize / organise组织

recognize / recognise 认出

civilize / civilise教化

5)其他的拼写差别:

英国英语 / 美国英语 / 词义

traveller / traveler旅行者

programme / program节目

dialogue dialog对话

cigarette cigaret香烟

enquireinquire询问

connecxionconnection联系

draughtdraft草拟

chequecheck支票

greygray灰色

ploughplow

storeystory

3. 用词上的差别:

1)同一个词在英、美语中表示的含义不同:

英国英语美国英语

corn谷物玉蜀黍

billion万亿十亿

first floor二楼一楼

2)同一概念在英、美语用词不同:

英国英语美国英语

人行道pavementsidewalk

汽油 petrolgas

电影 filmmovie

电梯 liftelevator

寄信 postmail

铁路 railwayrailroad

4. 语法和惯用法上的差别:

1)与介词搭配的差别:

有的语言回答问题的方式与英语不一样。

: Some languages answer questions in a differentway to English.

: Some languages answer questions in a different

way than English.

: 在英美英语中都可有 different from

他在森林里遇到两个陌生人。

: He met two strangers in the woods.

: He met with two strangers in the woods.

: 在英国英语中用 meet with 时,其后一般后接抽象名词。

2)在某些句型的虚拟语气中使用 should 的差别:

我坚持要他参加这个会议。

: I insist that he should attend the meeting.

: I insist that he attend the meeting.

3)动词 have 表示拥有时构成否定句和疑问句的差别:

你有孩子吗? --- 不,我没有孩子。

: Have you any children? --- No, I haven’t any children.

: Do you have any children? --- No, I don’t have any children.

: 这种看法现代英语已有所改变。

4) yet, already, just 这类表示时间意义的副词连用,英语倾向用完成时态,而在美国英语中虽然也用完成时态,但他们更多地是用一般过去时:

他刚离开。

: He has just left.

: He just left.

我已这样说过。

: I have already said so.

: I already sai so.

5)对于某些有 -ed -t 两种过去式或过去分词形式的动词,英国英语倾向于用 -t 形式,而美国英语则倾向于 -ed的形式:

她从报上获悉丈夫成功的消息。

: She learnt of her husband’s success in the newspaper.

: She learned of her husband’s success in the newspaper.

第四节?  使用英语交际的得体性

大家知道,我们用英语进行交际,不仅要考虑所说英语的正确性,而且还要考虑其得体性,否则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我们讲出了在语法和惯用法上都无可挑剔的句子,由于它与讲话的环境、对象、身份等不相称,也就是说不得体,那么不仅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而且还可能使交际无法进行下去。具体说来,关于交际的得体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要能区分口头英语和书面英语

在实际交际中,分清口头英语和书面英语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两者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别,并各有其特点。一般说来,书面英语语法严谨、用词规范、层次分明。这是因为我们在书写时,通常有足够的时间来筹划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可以边写边仔细考虑,如有必要还可以倒过头来反复修改。但在口头交际中(除非是事先准备好的讲演),一般就没有时间这样做,而往往是边说边想,既不可能每说一句话都经过仔细考虑,也不可能对自己前面说过的话进行反复修改。所以这就导致了口头英语不少有别于书面英语的特点。

首先,口头英语句子比较简短,结构比较松散,且似乎有些破碎,有时还显得罗嗦。其次,口头英语语法简单,且有时不规范(尤其是结构不完整,有时甚至把不同的句子结构混在一起);经常使用省略句、插入语、缩略式。再次,口头英语有丰富的习语、象声词、感叹语等,其语气有时非常夸张,有时又非常含蓄。第四,口头英语的措词和语气还往往随讲话双方的身份、地位、关系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第五,在口头英语中我们还经常使用 well, you see, you know kind of 这样的单词和短语,这些词和短语本身没有多少意义,但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说话人对他的听众的态度以及对他所说的话所持的态度。另外,当我们考虑接下去该说什么时,我们常常会支吾踌躇,或者用像 er um 这样的踌躇语来填补空档。下面请看一段典型的口头英语句子:

Well, I’ve just come back from New York where it was pretty clear that, this was a general trend with young people there, and er I um I’m worried though because you see, it seems that, you’re kind of putting the whole blame on the family instead of on the conditions a family’s being forced to live in these days, look, if you took er I mean monkeys are very good parents, aren’t they. rhesus monkeys and so on, they look after their young marvellously ---- now you put them together you crowd them, and they’re extremely bad parents... (嗯,我刚从纽约回来,那儿这很清楚,在那儿这是年轻人中间的一种趋势,不过,呃……我么,我倒是有点担心,因为,这个……这好象有点把过失归咎于家庭,而不是归咎于这些日子以来家庭被迫所处的那种境况。不过,要是你把…………我的意思是说猴子是很好的父母亲,可不是吗? 罗猴啊,还有别的猴子。他们把小猴子照看得好极了----但是,如果你把他们全都赶到一块,挤在一起,那他们可是极坏的父母……)

从这段说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口头英语的一些大致的特点。

二、要注意分清正式英语和非正式英语

一般说来,正式英语主要用于某些正式、严肃的场合(如官方报告、商业函件、规章条文等),且除极少数的情况(如正式场合的公开演说)外,正式英语几乎总是以书面的形式出现。而非正式英语(或者说比随便的英语)则主要用于非正式或比较随便的场合(如不受拘束的谈话、私人信件等)。非正式英语主要用于口语中,一些通俗报刊杂志或书籍也主要使用非正式文体。下面请看一组例子:

1. When his dad died, Pete had to get another job. 他爹死后,皮特不得不另外找个活。

2. After his father’s death, Peter had to change his job. 父亲去世后,彼得不得不换个工作。

3. On the decease of his father, Mr Brown was obliged to seek alternative employment. 父丧之际,布朗先生不得不另谋高职。

在这组句子中,三个句子意思大致相同,但出现的场合却截然不同:

1 属于非正式英语,它的用词和句式安排都比较随便。它可能出现于 Peter Brown 的朋友的闲谈中。

3 属于正式英语,它的用词和句式安排都非常讲究,甚至有点做作。这样的句子只可能出现在正式的书面文体中。

2 属于中性文体(即既不是很正式,也不是很随便)。

这里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要是我们在学英语时,不注意区分正式英语和非正式英语,把从书上背来的上面的第三个句子用在跟朋友的闲谈中,那不有点像在说文言文吗?

三、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直接与间接以及随便与客气

一般说来,间接的表达往往比直接的表达更委婉、更客气、更为人所接受。比如当我们要表示某种不文雅或使人不愉快的信息时,我们往往避免直接叙述,而选用一些比较间接或委婉的说法。比如我们常常用 put to sleep(使入睡)来表示 kill();用 pass away (去世) 来表示 die ();用 cosmetic deficiency(化妆品的不足) 来表示 ugliness()等。

又比如当我们要表示请求时,我们若是使用一些间接或委婉的说法,也会显得更客气。试比较:

1. Shut the door, will you? 把门关上,好吗? (随便)

2. Would you please shut the door? 不知是否可以请你把门关上? (客气)

3. I wonder if you would mind shutting the door? 请你把门关上,不知你是否介意? (更客气)

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交际时,我们也不能不分场合,一味追求间接、客气的说法,否则也会闹出笑话或让人不可理解。比如若是某人的亲人或朋友死了,他可以用 pass away来表示 die, 但若是他的仇人死了,他还能用 pass away来表示die ? 又比如若是晚辈请长辈把门关上,他可以用上面的句3,但若是反过来,长辈请晚辈把门关上,那他还能用句 3?这显然都不合适(即都不得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在很多情况下,间接委婉的表达往往比直接的表达更客气,但我们一定要分清情况(即语境),不要生搬硬套。

第七章 英美特殊习俗及其他

第一节 热狗、三明治和汉堡包

热狗、三明治和汉堡包是英美国家倍受欢迎的三种食品,并且它们各自都有一个有趣的背景故事。

热狗(hot dog) 是一种特殊制作的红肠面包,中间夹有热的熏红肠,并配有介子酱、佐料等。

热狗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巴比伦。但是它传入美国则是19世纪的事。相传,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之前不久,德国法兰克福(Frankfurt)的一个名叫查理斯. 费尔曼(Charles Feltman) 的人在美国纽约摆了一个小吃摊,专售熏烤的香肠卷。由于这种香肠卷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而且吃起来方便,这刚好迎合了美国人快吃、快饮、快走”(Gobble, gulp and go)的快节奏生活习惯,所以很快地美国流传开来。但是当时这种食物还并不叫热狗,而叫法兰克弗香肠”(frankfurt)。后来,1906年的一天,美国体育漫画家塔德. 多尔根(Tad Dorgan) 在纽约棒球赛场看到小贩们叫卖这种食品时,他发现它的外形看起来很像一条达克斯狗(dachshund),于是即兴画了幅漫画:一个小圆面包里夹着一节夸张了的狗香肠,并加说明词称之为热狗”(hot dog)。于是这种被称为热狗的食物在美国广为流传,并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食物。

三明治(sandwich) 是一种夹心面包,即在两块面包(通常先涂黄油)之间夹入某种食物(通常为冷食),如:果酱(jam)、干酪(cheese)、火腿(ham)、烤牛肉(roast beef)等,并分别叫做果酱三明治、干酪三明治、火腿三明治、烤牛肉三明治等。

关于三明治的来历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相传在18世纪的英国有一位叫约翰. 蒙塔古. 桑威奇伯爵四世 (John Montagu4th Earl of Sandwich)的人,这个人赌博成性,连吃饭的时候也不愿离开赌台,只是叫仆人给他拿两块夹着肉片和奶酪的面包片充饥。后来这种吃法慢慢地被人们所接受,人们便把这种食物叫作三明治”(桑威奇),并且这种食物后来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

汉堡包(Hamburger)原来是指牛肉饼或牛排,而现在它主要是指一种扁平且呈圆形的(flat and round)牛肉馅饼面包,它的做法是:先将牛肉剁碎、做成饼,然后把它放在圆形面包卷(round bread roll) 里煮熟,即可食用。不过现在人们(主要是在美国)在说到汉堡包时,也可能是专指牛肉饼或碎牛肉。

汉堡包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当时人们为了易于消化,便把牛肉剁碎、做成肉饼再吃。后来这种食物的做法传到了德国,并在汉堡(Hamburg)一带流行开来,所以人们称之为汉堡牛排”(hamburger)。到19世纪,这种食物传到英国,由食品家索尔兹伯里(Salusbury)进一步改进,于是成了索尔兹伯里牛排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食物被介绍到美国,并受到人们欢迎。但在美国真正流行,那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美国有一家叫怀特堡(White Castle)的点心连锁店,这家连锁店以一种很低的价格出售这种食物,并简称为汉堡包,不久以后,这种味美价廉的食品便在美国广为流行起来,并成为人们最喜爱的食品之一。

第二节 吉利数字与不吉利数字

大家知道,各个国家由于文化和背景的差异,往往表现在习俗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有趣的是,这种习俗的差异有时竟然表现在对数字(numbers) 的看法和理解上也各有着其他各国意想不到的偏差。比如在我国,人们大都喜欢“6”“8”这两个数字,因为在中国人看来,“6”就代表,所以有六六大顺的说法;而数字“8”由于与”(发财)近音,所以在改革开放、人们都抱着一个发财致富梦的今天,人们对数字“8”更是情有独钟。有时为了要选一个带“6”“8”的电话号码,人们不得不要多花上一笔运气费,而像带有诸如“6688”这样的吉祥数字的电话号码,更是身价倍增。但是反过来,中国人一般不大喜欢数字“4”,因为它与近音,让人感到一种霉气。

在英美国家,由于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人们对某些数字的看法也有着其特定的内涵,请看实例:

1). 数字7”无论在英国还是在美国都是一个大吉大利的数字。据说英国曾有人专门写过一本有关数字7”的书,书的作者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5000年以前,有七个外星人乘坐七艘宇宙飞船访问了地球,从而使地球出现了七大奇迹、七种音符等,所以他认为数字7 ”是一个神圣吉祥的数字,它可以给人带来好运。美国人也认为数字7”是吉利数,美国产的第一代喷气式波音客机的代号就是 707,后来又相断出现了波音 727737747 等。另外,基督教认为:上帝用七天时间创造了宇宙万物;犹太人每七天有一个安息日( 即星期日),每七年有一个安息年。

另外英美人认为数字“8”也是一个吉利数,因为竖立的“8”表示幸福,横倒的“8”表示数学上的无穷大,两者相加就表示了幸福无边的意思;另外他们认为数字“11”也是个吉利数,它代表赌博时可以赢钱。

2)数字3”是一个既吉利又不吉利的两面数字。总的来说,西方文化认为数字3”是一个吉利数字,在他们看来:世界由大地、天空和海洋三者构成;大自然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三项内容;人体包含有肉体、心灵和精神三个方面;基督教有所谓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数字3”是一个上帝有意安排的吉祥数字,它是大自然规律的集中表现。但是西方文化同时也认为数字3 ”有它不吉利的一面,尤其当为人划火点烟时,人们不能连续给三个人点烟。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当点燃了第二支烟后,把火灭掉,重新划火点烟。据说这里面有一个小传说:在1899年的英布战争中,有一天晚上,有不少士兵因点火抽烟而被敌人射死,而点燃第三支烟被射死者居多,这是因为点前两支烟时就暴露了目标并使敌人有了机会瞄准,所以点第三支烟时就得送命了。

3)数字13”在英美人看来是一个十分不吉利、十分霉气的数字。据古文记载:夏娃和亚当偷吃禁果之日正是13号星期五。另据基督教传说:耶稣的弟子犹大(Juda),为贪图30元银元而出卖了耶稣,恰巧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日期也是13号星期五(所以除数字13”外,星期五也是英美人忌讳的一个日子)。另传:意大利著名画家达. 芬奇(Da Vinci)曾创作了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描绘的是耶稣被出卖的前夕与弟子们共进晚餐的情景,而当时参加晚餐的第13人就是犹大。又传: 在天国里,在一次款待阵亡英灵的宴会上,十二位神同席进餐,这时突然闯入一个不速之客----凶神罗巷,凑成13人,结果在场的光神鲍尔德遇难,其他众神也相继有难。总之,在西方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数字13”的可怕传说,人们似乎有一种13色变的恐惧心理,所以这也就导致了英美国家一些奇怪的习俗:比如人们13号一般不举活动;英国剧院不设13排,即使其他排也不设13号座位,而在美国即使有13号,也是半价出售;一些高楼大厦不设13层,即编层时直接从12层编到14层;旅馆不设13号房间;汽车没有13的编号;新店不能在13号开张;13号不能出远门;13号不能换床单,等等。

 

第三节 握手、亲吻和拥抱

握手(handshake)是英语国家中常见的礼节,但是英美人握手的机会远不像中国人那样频繁,尤其是在英国,握手主要见于第一次见面(尤其是经第三者介绍时)或久别重逢等场合。其他场合见面(如在街上见到朋友),他们一般只是打个招呼就行了。施握手礼时,伸手的顺序一般是:主客之间,通常是主人先伸手;上下级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以及身份高与身份低的人之间,通常上级、长辈或身份高的人先手;男女之间,通常是女士先伸手。所有这些礼节,我们在与英美人交往时都要引起注意。另外,在与英美人握手时,还应注意时间短暂,力度适当,不能过轻或过重。握手软绵绵的,会让人感到冷淡或轻慢;握手力度过重,会让人感到不好忍受。其次在握手时,要直视对方眼睛,并根据场合选择 I’m very pleased to meet you(见到你我很高兴)之类的客套问候语。

亲吻(kiss)英美人用来表达爱情、友情、尊敬或爱护的礼节,自古有之。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行此礼时,不同身份的人,亲吻的部位是不相同的,长辈与晚辈之间,吻脸或额;平辈之间,宜贴面;夫妻之间则吻唇;男子对尊贵女子可吻其手背。但是要注意:尽管亲吻在英美国家比较流行,但是这毕竟是一种非常亲密的问候方式,所以在施亲吻礼时,要注意对象和场合,不能随便。一般说来,不太很熟悉的人之间不宜亲吻,否则会引起对方的惊讶或尴尬;另外在纯工作场合(如会议室或办公室)一般也不宜亲吻,而可以握手致意。另外上下级之间亲吻也要特别注意。美国人认为:下级亲吻上司会让人觉得是在拍马屁;但是反过来,若是上级亲吻下级,则会让人觉得是在利用职务之便对下级有非份之想。再说,亲吻也不是问候中的必需礼节,一个人若觉得不想与对方亲吻,而又担心对方会主动提出亲吻,这时他()可以在对方还未走得太近时就主动伸出手(握手),并微笑着说很高兴见到你之类的客套语,这样也可以避免自己认为不意愿的亲吻。

拥抱(Greeting with a hug)作为一种礼节,它与亲吻一样是英美人一种亲密友好的问候形式,且通常与亲吻同时进行。拥抱的具体方法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对方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都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第四节 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动物

中、西文化和背景差异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表现在行为举止、生活礼节、社会习俗等方面,而且他们对某些动物的看法有时也迥然不同。

(Dragon)

在中国文化中,一般与优秀、刚强、杰出等品质相联系。据古文记载:龙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在封建时期,龙被作为帝王的象征,并因此有龙袍、龙床、龙体、龙颜、凤子龙孙等说法。汉语有不少与有关的褒义成语,如:龙飞凤舞、龙跃凤鸣、龙凤呈祥、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画龙点睛等;中国人不仅望子成龙,而且以龙的传人自称。

但是英美国家的人对的认识与中国人的看法则截然不同。西方文化认为:龙(dragon)是罪恶和邪恶的象征。他们把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Satan)称作是 the great dragonthe old dragon;在基督教故事中,有不少圣徒都是因为杀死龙而建立业绩。所以在英语中,dragon给人的想象总是丑陋、凶恶、恐怖等。正因为如此,在英语词典中,dragon一词除表示外,还表示凶猛的人专制势力罪恶势力邪恶影响等。西方传说中,龙还是宝物的守护神,所以它在英语中还用来表示严厉的守护人(尤指妇人)”等。请看以下实例:

Her mother is real a dragon. 她母亲把她看得真够严的。

If you call a woman a dragon, you mean that she is fierce and unpleasant. 如果称一个女人为 dragon, 那意思是说她很凶狠,令人讨厌。

凤凰(phoenix)

在我国传说中,凤凰是一种神异的鸟,雄性的为,雌性的为,通称凤凰,有时简称。其形据古文记载: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古人认为凤凰是百鸟之王,所以有百鸟朝凤的说法。古时人们认为凤凰预示天下太平,后世人们常把皇帝比作龙,以把皇后比作凤,所以将帝王成婚称为龙凤呈祥。其他有关凤凰的成语和俗语有凤毛麟角山窝窝里出了金凤凰等,总之在我国文化中,凤凰多与美好、吉祥、珍贵、杰出等概念相联系。

但是在英语中,凤凰的对应词 phoenix却与汉语中的凤凰不能相提并论。按西方传说:phoenix 是生长于阿拉伯沙漠中的一种美丽孤独的鸟,其生命可长达五六百年,临死前这种鸟会为自己筑一个里面铺满香料的巢,唱完一支歌凄凉的挽歌后,用翅膀扇火,将自己烧为灰烬,然后从灰烬中又诞生一只新的phoenix,就这样生死循环,并在循环中成为永生。因此在英语中,phoenix 的表示的是复活再生等意思,英美人称 phoenix 不死鸟,并且英语中有成语:rise like the phoenix / rise like a phoenix from its ashes, 其意思为复活再生,或像不死鸟一样从灰烬中再生。请看从有关实例:

We all thought the airline was finished when it went bankrupt, but it rose like a phoenix from the ashes. 这家航空公司破产后,我们都认为它就会不存在了,但它却像传说中的不死鸟一样,从灰烬中再生了。

Religion, like a phoenixhas been resurrected from the ashes of the war. 宗教就像传说中的不死鸟一样,在战争的灰烬中又复活了。

孔雀(peacock)

中国人把孔雀看成是美丽和吉祥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孔雀公主孔雀开屏孔雀舞等,都给人以美的联想。但是英语中的 peacock则不同,它用于延伸意义时多半含有贬义。西方文化不注意孔雀美丽的一面,而只强调它骄傲的一面,所以英美人在形容一个人骄傲、狂妄、爱虚荣时,就把他()比作 peacockHe is proud as a peacock. (他非常高傲)。另例:

They were eager to take the young peacock down a peg. 他们很想压一压那个年轻的狂妄家伙的气势。

The man was peacocking about on the lawn. 这个人趾高气扬地在草地上来回地走。

(dog)

在汉语中,通常用于贬义,常见的带有的贬义成语有: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血喷头、狗尾续貂等。除这些成语外,汉语中还有很多带有的贬义表达,如:把一个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称为走狗;把一个失去靠山,到处乱窜,无处投奔的人说成是丧家之狗;骂一个作恶成性的人时用狗吃屎的本性不会改;非常气愤时骂人用你这个狗东西你这个狗杂种。总之,这些带字成语给人的感觉是可恶、讨厌、气愤等。

但是在英语中 dog 的形象远不像在汉语那样糟糕,除个别情况(treat sb like a dog, 虐待某人;live a dog’s life, 过着很惨的生活)外,英语中的 dog 基本上是一个中性词。英美人可能对他的朋友说 You are a lucky dog, 其意是说你这个家伙真走运,这话并不含任何侮辱的含义,相反却表示一种亲昵关系。

另外,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将狗作为宠物来养,并且狗不吃主人的残羹剩饭,而是吃专门从商店购来的罐头狗食。狗生病了,有专门的医生在专门的医院为它们治病;狗死了,要安葬在专门的坟场。正由于以上原因,西方人不吃狗肉,所以与他们交往时,切莫大谈我们的狗肉火锅是如何鲜美,否则会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

黑猫与蝙蝠

黑猫(black cat): 中国人对黑猫白猫既不褒也不贬,邓小平同志曾说: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但是英美人一般都不喜欢黑猫,尤其害怕在路上见到黑猫。在他们看来,猫生性孤独任性,行动神秘古怪,再加上黑色让人感到阴暗恐怖,所以人们对黑猫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厌忌心理。西方习俗认为:黑猫是夜间出来游荡的巫婆的化身,所以人们每见到黑猫都认为是不吉利的事。

蝙蝠(bat):由于同音,所以中国人认为蝙蝠可以象征幸福,尤其是红色的蝙蝠更是大吉大利的前兆,因为红蝠洪福谐音,所以我国许多民间图案都用蝙蝠以兆吉利。但是在英语国家,看法就不一样了,按照西方传说:bat 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总是与罪恶和黑暗联系在一起。

 

第五节 英国人与喝茶

英美国家的人(尤其是英国人)每天都喝茶,且形成了每天在固定时间喝茶的习惯。他们在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喝杯茶(或咖啡),因此这种休息被称为茶休”(tea break),具体地分:上午的茶休称为 morning tea, 下午的茶休称为 afternoon tea。每天的茶休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机关单位是这样,而且学校也是如此。在英国,许多大学都专门设有供老师和学生用茶的茶休室”(common room);他们即使在开会期间毫不例外地安排茶休,人们可以在会议日程表上看到这样的安排:

10: 00--10: 30 Tea in the Foyer (上午10点至10点半到在休息室喝茶)

16: 00--17: 30 Registration and available in the Foyer (下午4点至5点半报到,并在休息室喝茶)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人的下午茶点。大家知道,英国人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饮食习惯,这就是他们每天下午的茶点”(tea)。一般说的英国人的下午茶点,可能有两层意义,一是指一般意义的下午茶或午后茶(afternoon tea),时间一般在下午四、五点之间,喝茶的同时还吃面包或糕点。另一种情况是指一种较为正式的茶点(即所谓的晚茶”),英语称为 high tea, 它指的是那些正餐(dinner) 不在晚餐的人们,于下午五、六点之间吃的一种简便小餐,在喝茶的同时还有肉食、糕点、冷盘等,较一般意义的下午茶要丰盛。

许多英国人喜欢在周末下午邀请朋友共享茶点。在英国,一般家庭都有一套用茶器具,有些家庭还有带轮的茶具车,主人在厨房里将茶准备好,然后用茶具车将所需茶具、糖罐、奶罐、糕点等一并推入用茶房间。

英语中的”(tea)在用法上有不少要注意地方:

1)tea 可以用作物质名词,表示茶叶,不可数;同时也可用作个体名词,表示一杯茶一份茶,可数。

用作不可数名词的实例:

Have a cup of tea. 喝杯茶吧。

Would you like some tea? 喝茶吗?

This tea will not draw any more. 这茶不能再泡了。

Do you take milk and sugar in your tea? 你喝茶放牛奶和糖吗?

用作可数名词的实例:

Two teas, please. 请来两杯茶。

The waitress has served 20 teas since 4 o’clock. 这位女招待从四点钟起已供应了20份茶点。

2)汉语的沏茶泡茶在英语中通常用make (the)tea, 有时用 draw tea 表示泡茶,但是一般不能用 cook tea。英语中表示喝茶一般用动词 drink take, 但有时也用动词 eat, 那主要是表示吃茶点

3)汉语中绿茶用英语说是 green tea, 红茶却不能直译为 red tea, 而是 black tea;另外浓茶淡茶说成英语分别是 strong tea / weak tea

 

第六节 美国人好迁居和旅游

美国人的生活与其他民族相比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喜欢迁居。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人与美国人明显不同:中国人一般喜欢养育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的家乡有着特别的眷念之情,谁不说家乡好呢?尤其是年纪大的人更是如此,汉语成语中甚至有叶落归根一说。中国人即使因工作需要在外地工作,但他们也相对稳定在一个较为固定的地方工作。经常举家搬迁,在中国是不太常见的。但是美国人在这一点上几乎跟我们完全相反。他们在一生中经常迁居,在他们看来,一个人一辈子住在一个地方不搬迁,似乎是不可能的。有的家庭每过几年就要迁居一次。他们搬迁的原因和理由多种多样:对工作不满意,可以搬;对环境不满意,可以搬;对子女就读的学校不满意,可以搬。但有时他们搬家也没有什么实在的理由,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们喜欢旅游、喜欢新奇、喜欢冒险的心理所致。

美国人除了喜欢迁居外,另外一个与其他民族显著不同的是:喜欢旅游。美国喜欢旅游这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他们喜欢旅游度假,就是连周末也不会放过,据说美国人在周末很少有人愿呆在家里,他们会走出去,投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乐趣。许多美国人除了在城里有一幢房子或一套住房外,还在郊外也有一座小小的 cottagecottage 在英语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避暑胜地的小别墅;二是指郊外或乡下的小屋或村舍。这个cottage 就是专供他们周末度假或旅游度假用的。在他们看来,在野外野餐、吃烧烤、搞一些轻松的体育活动等,一方面可以放松一下一周来紧张的神经,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于身心都十分有益。

美国人除在周末外出小聚外,他们还会有计划地作一些长途旅行。在美国国内作长途旅行十分方便,美国国内公路网密集且费用低廉,所以一些经济条件不很好的人一般都喜欢乘坐长途公共汽车旅行。在美国最有名的长途客运汽车系统有灰狗长途汽车”(Greyhound bus),简称灰狗”(Greyhound)。该公司拥有大型豪华轿车3000多辆,雇员10000多人,客运业务遍及本土48个州( 阿拉斯加和夏威夷这两个不便到达的州除外)以及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所以对于旅游者来说,十分方便。人们可以买一张为时几个月内有效的连票,然后就可以畅游全国。

美国人喜爱旅游,还有一个特点,不仅喜欢在国内旅游,而且喜欢到国外旅游。他们往往拼命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积攒一定的钱,然后便制定旅游计划,外出旅游。但是美国人的旅行往往给人一种来去匆匆的感觉,他们在旅游过程中,对所到之处只是走马观花似地周游一番,然后又开始下一站的旅程,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参观许多城市,但是他们可能除了能记起所到之处外,而对各地的风景和民俗并没留下多少印象。

 

第七节 女士优先

在英美等英语国家,像其他许多西方国家一样,有着尊重女性和给予女性某种优先权的传统习惯,这表现在日常交际中就是所谓的女士优先”(lady first)

在中世纪的英国,人们将救助弱者尤其是爱护女性认为是骑士精神。长期以来,西方的传统一直把照顾女性和尊重女性看作是交际礼仪的一个重要部分。尽管由于妇女解放运动(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的影响,有的人认为女士优先的习俗是对女性是弱者的一种默认,甚至认为是对女性的一种侮辱。但是社会习俗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有着它特有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它不会因为少数人的异议或反对而随意改变。在现代社会,女士优先作为一种社会礼仪,它仍在许多交际场合为人们所遵循:

上下电梯或汽车时,男士通常要主动为女士开门,要对其给予照顾并让其先行;

下楼时男士通常要走在前面,以保护女士不往前倾落;而上楼时男士则通常要走在后面,以确保女士不向后摔倒;

男士陪女士在大街上行走时,男士要主动为女士提拿东西并走在靠车辆的一侧,以防女士受车辆伤害;

出门时,男士要主动协助女士穿上外衣,并为其开门,让其先行;进门时,男士要主动协助女士脱下外衣,并为其让座。

进餐时,男士要主动站到女士背后,为其推拉椅子,帮她们坐好;离席时,男士也要主动为她们推拉椅子,以让她们能方便地起身、离席;

在会场或公共汽车上,男士要主动为女士让座;同时男士要想抽烟或开窗,要先征求女士的意见;

在介绍人们彼此认识时,通常是将下级介绍给上级;将身份低的介绍给身份高的;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等,而在介绍男女认识时,出于对女士的尊敬,也总是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男女第一次相识时,是否要握手通常由女士来决定,即遇此情况,男士不宜冒然先将手伸出,而要等女士先伸出手,男士才能伸手相握。

 

第八节 粗话与骂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直接接触原版英语小说或英语报刊,以及原版英语电影或电视等的机会越来越多,有时还可能会与英语国家的人直接交谈等,这样我们就有可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粗话、脏话或骂人的话。为此,下面我们对这一问题作一简单归纳和说明,希望能对学生对付此类情况有所帮助,但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下面所介绍的粗脏话和骂人的话,同学们只能输入”----即对书中、文章中、电视电影中等出现的这类表达作出正确的理解,但不能输出”----即不能自己在谈话或写作中随意使用这类表达。----切记!

按照词义的粗俗程度和语气的强弱,我们可将这类粗脏话和骂人话分为一般性粗话和侮辱性粗话两种。

一、一般性粗话

主要表示说话者的愤怒、厌烦、轻蔑、失望等心情,虽然有时也带有侮辱的含义,但侮辱的程度不是很深,常可译为该死的他妈的讨厌的等。这类词主要有:damn, piss, blast, bloody, bleeding, blooming, flaming, ruddy 等:

Damn you! 该死的! 他妈的! 讨厌! 混账!

You damned fool! 你真他妈的是个大笨蛋!

I’ll be damned if I go there again! 我要是再去那儿,我他妈的就不是人!

Piss off! 走开! 滚蛋! 滚你的妈的蛋! 滚鸡巴蛋!

Blast you all. 去你们的。

The blooming idiot! 真他妈的是个大笨蛋!

Put it here, blast your eyes! 放这里,你那该死的眼睛长到哪里去了?

What a blasted mess you’ve made! 你他妈的给弄得太乱了。

You’re a bloody nuisance! 你真他妈的烦人!

Of course not, you bloody idiot! 当然不是这样,你他妈的真是个笨蛋!

注:bloody 这个词在现代英语中已用得比较广泛,经常用于日常生活中,有时在一些非正式的张贴广告或电视上也可能见到或听到这个词,这说明它在现代英语中的粗俗程度有所降低:

You’re a bloody genius! 你真是个鬼才了!

It’s bloody wonderful! 真他妈的棒!

二、侮辱性粗话

表示说话者一种十分愤怒或恼火的心情,带有很强的侮辱人的意味,这类词主要的有:basterd, bugger, bitch, son of a bitch 等:

You bastard [bugger]! 你这狗杂种! 你这个兔崽子!

You heartless bastard! 你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你这个无情无义的家伙!

You silly bugger! 你这个蠢货! 你这个笨崽子!

You bitch! 你这个贱货! 你这个臭婊子!

The woman is a real bitch! 这个女人真是个骚货!

You son of a bitch! 你这个畜生! 你这个狗娘养的! 你这个狗杂种!

但有时由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使用以上也可能不含侮辱,而表示一种友善:

Harry, you old bastard! Fancy meeting you here. 哈利,你这个老家伙,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你!

George is a funny old bugger. 乔治是个有趣的老家伙。

 

第九节 公共标识与告示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接触一些公共标识和告示。这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共场所的名称(Names of Public Places),它主要告诉人们所标识之处是什么地方或具有什么用途或功能等。如Inquiry Office 它告诉人们这里是问讯处,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这里咨询有关问题,若是火车站的问讯处,你可以在此询问有关火车班次、开车时间等相关的问题;若是商店的问讯处,那么人们可以在此询问有关购物以及商品价格等方面的问题等。

二是公共揭示语(Public Signs),它是指书写或设置于公共场所的各种警告或标牌。其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某事的注意,同时告知人们应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什么等。公共揭示语用词一般比较简洁,往往几个词就把意思标明得清清楚楚,让人一目了然。

三是告示符号(Information Symbols),可以说它是公共场所名称和公共揭示语的符号化。大家知道,符号(symbol)是一种非语言性的图形标志,或者说是一种非语言交际工具。尽管语言(有声语言和书写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主要工具,但是在某些特殊环境下,比如在高速公路或铁道边等场所,鲜明易懂的符号标记往往比语言文字更直观、更有效,因为在这些场合人们往往没有时间停下来慢慢阅读各种文字说明。另外,在国际交往迅速发展的今天,国际通用的符号有时还可以起到排除语言障碍的作用。

一、公共场所名称(Names of Public places)

Bike Park 自行车停放处

Bus Stop 公共汽车站

Cash Desk 付款处

Chemist’s shop 药店

Complaint Box 意见箱

Dispatchers’ Office 收发室

Dump 倒垃圾处

Elevators 电梯

Emergency Door [Exit] 太平门

Entry / Entrance 入口

For Gentlemen / Men’s Room 男厕

For Ladies / Ladies’ Room 女厕

Gate House 传达室

Inquiries / Inquiry Office 问讯处

Information 问讯处

Information Desk 问讯台

Luggage Depositary 行李寄存处

Medical Center 医务室

Men’s / Gentlemen’s 男厕

Money Exchange 外币兑换处

Night-Service Window 夜间服务窗

Parking Place 停车场

Pedestrians 人行通道

Reception 接待处

Registration Office 挂号处

Public Telephone 公用电话

Ticket Office / Booking Office 售票处

Underground 地铁

Waiting Room 候诊室,候车室

W. C. / Lavatory 厕所

Women’s / Ladies’ 女厕

 

二、公共揭示语(Public Signs)

Admission by Ticket Only 凭票入场

Admission Free 入费入场

Blocks 此路不通

Business Hours: 8: 00 A. M. -- 7: 00 P. M.

营业时间:上午8: 00至下午7: 00

Closed 此门不通,今日休息(停业)

Closed For [During] Repairs 修理店面,暂停营业

Cameras Forbidden 严禁拍照

Children And Women Admitted Free 妇幼免费入场

Children And Women First 妇幼优先

Children Not Admitted 儿童谢绝入场

Danger 危险

Danger, Keep Out 危险,请勿入内

Don’t Dump Rubbish Here 不得在此倒垃圾

Do Not Touch 请勿触摸

Do Not Litter 请勿乱丢废物

Don’t Touch High-Tension Wire 莫触高压电线

Don’t Trample On Grass 勿踏草地

For Use Only In Case Of Fire 灭火专用

Fragile 易啐

Glass, Attention 小心玻璃

Handle With Care 小心轻放

Hands off the Exhibits 请勿用手触摸展品

In 在家

Instructions 使用说明

Inspections Declined 谢绝参观

Keep Off the Grass 勿踏草地

Keep Out 不得入内

Keep Silence / Silence 肃静

Keep to the Left 请靠左边走

Knock 请先敲门

Line Up For Tickets 请排队购票

Menu 菜单

No Admittance 不许入内

No Admittance Except On Business 非公莫入

No Admittance Without a Pass 无出入证不得入内

No Bills 不准张贴

No Business Today 今日不营业

No Entry 禁止入内

No Honking 禁止鸣笛

No Overtaking 禁止超车

No Parking 不准停车

No Photos 不准摄影

No Scribbling 不准涂写

No Smoking 禁止抽烟

No Spiting 禁止吐痰

No Standing 不准停留

No Urinating 禁止小便

Office Hours: 8: 00 A. M. -- 5: 00 P. M.

办公时间:上午8: 00至下午5: 00

Off (电源)

On (电源)

Open 照常营业

Out 外出

Out of Bounds 游人止步

Pause 暂停

Please Shut the Door After You 请随手关门

Play 放音

Protect Public Property 爱护公物

Push 请向前推

Pull 请向后拉

Queue Up for Bus 排队上车

Road Up, Detour 马路翻修,车辆绕行

Round-the-Clock Business 昼夜营业

Sale Price 减价出售

Seat by Number 对号入座

See To the Fire 小心烟火

Shooting Prohibited 禁止打猎

Slow / Drive Slowly 车辆慢行

Slow Down, Look Around and Cross 一慢,二看,三通过

Staff Only 闲人免入

Stop 停止

Stop, Look and Listen 小心火车

This Side Up 此边向上

Ticket Good Only On the Day Of Issue ()仅当日有效

Turn Left 向左转

Turn Off the Light Before You Leave 出门关灯

Visitors Declined 谢绝参观

Welcome to China 欢迎到中国来

Wet / Fresh Paint 油漆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