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记卡可以小额贷款吗:我的十点养生体会之六——养生必须要学点人体经络的知识(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4:46:05
   养生本来就是一种学问,是人类提高自身组织、自身康复能力的一种学问。就狭义来说,养生就是通过非药物的方法达到自身康复的一种学问。我在养生中,要达到将我这个弱不禁风的身体康复到无病健壮的目的,是不可不研究养生这门学问的。更何况,人体经络学说,就是人类2000多年来在养生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种不用药物,而是运用人体经络穴位来提高自身康复能力的一门学问呢?   经络在我们的人体中是与生自来的,客观存在的。经络在人体内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网络系统和调控系统。《黄帝内经》早就记载:经络能“营阴阳、律气血   、决生死、处百病”。也就是说,生命是否存在,决定于经络;疾病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经络出了问题;疾病之所以能够治疗,也是由于经络的作用。通过经络的运用,人体全身气血的运行就可以得到畅通;人体的阴阳就可以得到平衡;人体的各种潜能就可以得到开发;人体的免疫力就可以得到增长;从而实现我们自身真正的健康与长寿。   人体本来是一个阴阳的合体。如下身是阴,上身是阳;胸腹是阴,背部是阳;里层是阴,表层是阳;内侧是阴,外侧是阳;五脏是阴,六腑是阳;血是阴,气是阳等等。但是,人体一生下来就是阴阳不平衡的。或者阴偏盛,或者阳偏盛。这两种体质,阴盛阳衰的,平日应以助阳温热为保健;阳盛阴衰的,平常应以滋阴祛火为养生,从而努力达到阴阳平衡。只有阴阳平衡,才是人体健康的保证。那么,如何来平衡阴阳呢?那只有运用人体的经络了,因为人体经络才是我们人体中一个无形的调控系统,它在我们的不知不觉中控制着我们的阴阳,决定着人体的健康。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凡人体内行于深层的纵行的较大的主干脉为经脉;行于浅层的横行的较小的分支脉为络脉。经络它沟通内外、贯通上下、联系左右、网络周身,将外在筋、脉、肌、皮、五官、九窍与内在五脏六腑等连成统一的有机的整体,组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立体结构的调控系统。   我是如何来认识这个网络全身的经络的呢?我主要是提着“阴阳”这个纲来学习的。   我以为任督二脉是人体经络阴阳的总纲。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任者,担任也,妊养也。能总任一身之阴经,主管着十二正经中的手足六阴经,为人体阴脉之总汇,故能调节人体的阴气和阴血,凡是人体阴气的衰弱都可以在任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金代名医张洁古说:"督者,都也。为阳脉之总纲"。故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经,主管着十二正经中的手足六阳经,是人体诸阳经之总汇。其作用是督率阳气,统摄真气,主宰人体,对调节和振奋全身经脉气血起着重要作用,凡是人体阳气的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穴位进行治疗。因为任督二脉是十二正经的总管,任督二脉真气旺盛,血气充盈,人体就能正常运转,人当然就能无病健康,幸福长寿了。   人体的十二正经按阴阳来分可分为六阴经、六阳经。六阴经为脾经、肝经、肾经、肺经、心经、心包经;六阳经为胃经、胆经、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从这些经名来看,它们有一个特点,是以六脏(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个区域,这里作为一个脏器了)六腑来命名的。因为六脏为阴,所以用六脏命名的经脉为阴经;六腑为阳,所以用六腑命名的经脉为阳经。   人体的十二正经的六阴经,又叫足三阴经、手三阴经;六阳经又叫足三阳经、手三阳经。因为经脉是流动的(它们每天遵循子午流注的规律在运行),这些经脉的流动起点或者终点都跟足手有联系。足三阴经的流动起点是足。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的隐白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面,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而它们沿着两侧下肢的内侧(因为内侧属阴)向上流动都进入胸腹部。手三阴经的流动起点是胸部,而都是向两侧上肢的内侧从上臂到下臂流动,终点是手指。肺经一直走向食指桡侧端,与大肠经相接,组成一对表里相连的经脉(阳为表,阴为里);心经一直走向小指末端少冲,与小肠经相接,又组成一对表里相连的经脉;心包经一直走向无名指末端,与三焦经相接,也组成一对表里相连的经脉。   再说六三阳经。手三阳经的流动起点是手。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少泽,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指端,而它们都是沿着臂膀外侧由下而上流动,最后进入胸部。足三阳经,它们流动的起点是头部。从头到脚从上而下流动,到两下肢后沿着下肢外侧再流动到脚。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终止于脚小趾外侧至阴,与足肾经相接,组成一对表里相连的经脉;足胆经起于眼外角瞳子,终止于脚大拇趾甲后大敦穴,与足肝经相接,又组成一对表里相连的经脉;足胃经起于鼻旁的迎香穴,终止于足大趾内侧端的隐白穴,与足脾经相接,也组成一对表里相连的经脉。  人体的十二正经的    足三阴经又叫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手三阴经又叫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足三阳经又叫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三阳经又叫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因为少阴、厥阴、太阴,分别代表阴气的重轻,少阴的阴气最重。太阳、少阳、阳明,分别代表阳气的强与弱,太阳的阳气    最强。      人体的十二正经的阴经之阴气与阳经之阳气有重与轻之分、强与弱之别,     因此它们在四肢的流动的位置也有明确的规定:阴气最重的排在手臂和腿的内侧的最里面;    其次排在中间;再其次排在最外面。阳气最重的排在手臂和腿的外侧的最外面;其次排在中间;再其次排在      最里面。   人体的十二正经是分成阴经和阳经的,但是它们是相互连接、贯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它们连接贯通的方式有很多:有阴经与阳经的,如肾经与膀胱经等六对互为表里的经脉;有阴经与阴经相连的,如肾经走到胸中后就与心包经连接;也有阳经与阳经相连的,如小肠经走到睛明穴就与膀胱经连接。再则,人体经脉中还有许多交会穴,大约有100来个,都是经脉的连接之处。其中如“三阴交”就是脾经、肝经、肾经连接之处;“膻中穴”就是任脉、脾经、肾经、小肠经、三焦经连接之处;“大椎穴”就是六条阳经连接之处;更别说“百会穴”了,它是人体百穴连接之处了。   人体的十二正经内的气血流动是遵行“子午流注”的规律的。所谓子午流注,就是说人体的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子午,指时辰;流,指流动;注,指灌注。子午流注,就是把一天的24小时分成12时辰对应12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俞穴的开合进行结合。在一日的十二时辰之中,人体的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有时间节、时相特点。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对应人体的12条经脉。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气血应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合。泄则乘其盛,补者随其去。如果我们掌握了子午流注的规律,运用经脉穴位来养生就有很大的好处。中医把一日的12个时辰与人体的12条经脉是这样对应的。寅时(3-5点),肺经;卯时(5-7点),大肠经;辰时(7-9点),胃经;巳时(9-11点),脾经;午时(11-13点),心经;未时(13-15点),小肠经;申时(15-17点),膀胱经;酉时(17-19点),肾经;戌时(19-21点),心包经;亥时(21-23点),三焦经;子时(23-1点),胆经;丑时(1-3点),肝经。   我在自已的养生中,如何运用人体的经脉特点来疗病健体的呢?  我开始重视养生,是受弱不禁风的身体所迫。中功的修炼,特别是“下丹田功”、和“小周天功”的修炼,我的任督二脉中真气旺盛,血液充盈。久而久之,这种旺盛的真气、充盈的血液,温暖了我的全身,滋养了我的五脏六腑,调节而平衡了我体内的阴阳,我的身体就逐渐好转起来。   在修炼气功的同时,我又学着用经络穴位来疗治我的疾病。那时由于身体衰弱,为了驱邪扶正,我主要是按摩阳脉。如任督二脉,我就只在督脉上按摩。一是从长强沿脊柱往上按摩到大椎穴,每天早晚两次,每次拉摩(用的是远红外线棒槌仪)200下。开始拉摩,在脊柱上还有几个痛点,凡是痛的地方,我就多按摩几下,直到疼痛减缓或消失。后来身体好转了,我每次按摩脊柱时,往上100下,往下又100下,来回的拉摩。二是按摩督脉上的重要穴位,如大椎穴、命门穴,每天早晚分别按摩100下。又如足太阳膀胱经,我每天都要从上而下按摩肺俞、肾俞、委中穴、承筋穴、承山穴,促进膀胱经向下流动的力量。一是治疗这些穴位上的疾病,如温肺驱寒止咳,温肾驱寒止痛,特别是承筋和承山二穴,疗治小腿肚抽筋有特效。二是膀胱经是肾经的源头,用膀胱经向下流动的力量,去推动肾经的流动,从而滋补肾经。我在养生中,多用按摩阳经来滋补阴经,如我天天按摩胃经上的足三里以补脾经;按摩胆经上的阳陵泉以养肝经;按摩大肠经上的合谷穴以养肺经等等。我平时是不动阴经的,特别是身体弱时。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那就是我经常按摩心包经上的内关穴,以防治心经上的疾病时,同时还可以防治小肠经的疾病,因为心经是小肠经的源头。现在我的身体有了好转,有时也有意的按摩阴经,如按摩三阴交,它是脾经、肝经、肾经的交会穴,我按摩一个穴位,就可以防治三条阴经上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