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同音词笑话:持家俭·善使钱·力倡廉—读《挺经》卷八《廉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8:25:13

立身严·持家俭·善使钱·力倡廉 

——读《挺经》卷八《廉矩》 

卷八《廉矩》。矩义为行为规范,即以廉为矩。这一卷是讲“钱”字的。上篇讲登高一呼,为清廉正派的翰臣方伯死后家境萧条极鸣不平。中篇讲以礼为务,不随流俗。下篇讲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纵观曾国藩之一生,在金钱问题上,他是真正处理得当,做得完美的。他对“钱”字的态度可以归纳为四句话:立身严,持家俭,善使钱,力倡廉。

立身严。曾国藩少年得志,27岁中进士,受权相穆阿彰赏识,七次升迁,官至二品侍郎,37岁就享受相当于现在的付部级待遇了。但他志向高远,困知勉行。“立志自拔于流俗”,“做天地之完人”。所谓完人,即是内外双修双向齐鸣的“国之藩篱”。

曾国藩是贫苦出身,做了高官之后,不仅不改初衷,而且立下“一生不爱钱”的誓言。他说:

自三十几年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

曾国藩一念既定,即抱死不放,终生不移,守志如磐,永不退转。他是那种有定识、定见、定力的人,其俸禄除供养高堂,瞻养家小之外,稍有盈余,全数用作族祠购买义田抚恤贫苦,自家从不买一亩田,积一文钱,身后不留浮财。更不要说为私人敛财渔利。

持家俭。曾国藩说:“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30岁时他曾制一件缎马褂,只在春节及喜庆日时穿上,珍藏三十年,不曾另行制备。

曾国藩嫁长女时,陪嫁的费用仅200两白银。其弟曾国荃不信,开箱验证,果如其言,惭愧之余,遂加赠400两。

曾国藩居官总督之后,每日吃饭仍十分简单,以一荤为主,来客时才略有增加,所住的军营仅茅屋三间,瓦屋一间。所穿的衣服比当京官时远要节省得多。不是没有条件,实在是不敢、不愿、不忍。他说:士兵的生活异常艰苦,我实在不忍心一个人过富裕的日子……一则是因为我亲眼看到士兵穷窘异常,二则是想到从高祖父、曾祖父以来,我家世代寒素,我虽然享受了祖上的荫德,但我不想享受过多,以便为自己荐惜福之心,为家留不尽之泽。

善使钱。个人不爱钱并不等于做事业不要钱。打仗打的就是金钱。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确是万万不能的。曾国藩在办团练初始时就规定,士兵操演日给饷银一钱,出征每日一钱四分,征外省每日一钱五分,队长哨长以次而加;养伤银上等三十,中等二十,下等十两。阵亡恤银六十两。这些比绿营的军饷差不多增加一倍。后来又规定:正勇每月饷银四两二钱,营官月薪50两,月给办公银150两。湘军征战十几年,最多时30万人,开支巨大,在当时战乱频仍,民生凋敞的状况下,筹集这笔钱真比登天还难。

但曾国藩是一个筹钱的高手。确切地说,他是一个善用抓钱手的高手。在湖南作战,曾国藩依靠左宗棠创立新政,首办全省厘金及盐茶局,积极整理田赋,增加库征来接济军饷。湘军入鄂,曾国藩力助胡林冀,肃清湖北境内的太平军,收复武昌,而后倚重胡林冀以湖北一省之财力支援湘军东征。东征得手后曾国藩总督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四省,重用赵烈义、杨国栋、彭寿颐等辟财能手,每克一地,就设厘局(税务局),征收流通、贸易税,一时财源滚滚,湘军粮草丰足,武器装备更新,还赊购了洋枪洋炮,军力迅速提升。

曾国藩所筹钱财全部用于“固本”——建设军队。在他看来,这是利己、利人、利国家的根本,不仅自己赖其功成业就、福荫子孙,而且可以造就一个立人达人的大平台,使亲友子弟及其追随者“个个学好,人人成材”,各得其所,获得好前途。对于国家,更有挽大厦于将倾、抚国势于既颓的作用,是立德、立言、立功的不世之功。在这方面,曾国藩用起钱来,可是从不吝惜。

力倡廉。曾国藩的倡廉全是就内在向度的成长角度讲的。其出发点,不在整饬吏治,而在维护道统。廉矩是弘道的标志,必将它弘扬而救治人心。他指出:为将帅者之于下属,就是“作之君,作之师”。人生在世,“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做了父母官就更应做君子不做小人,做圣贤不作禽兽,精神领袖与事业领袖应二合为一,以事业发现精神,用精神引导事业。不要因爱钱而自污,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曾国藩认为,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是有些人不愿这样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