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卖月饼的广告:中国税务网关于提高纳税评估工作实效的几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7 12:15:53

    200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这是纳税评估第一次有了专门管理办法,同时对纳税评估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分析办法与措施。今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指出,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收率,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是税务机关特别是基层税务机关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和基本功。至此,纳税评估工作日益提到十分显赫的地位。纳税评估就是要通过建立行业平均增值率、平均利润率、平均税负、平均物耗能耗等指标体系,按照“宏观看问题,微观找原因”的思路,对比分析行业总体指标与纳税人个体指标之间的差异,具体分析企业相关税种纳税情况与其销售收入、实现增加值、实现利润等指标的对应关系,分析企业纳税情况,发现问题。但在实际税收征管工作中纳税评估确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矛盾,诸如评估人员业务素质问题、涉税资料信息收集以及如何运用相关经济指标分析等。针对此问题与情况如何采取对策,更好地提高纳税评估工作实效,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提高税收管理员综合素质是做好纳税评估的条件
    一方面,纳税评估工作需要税收管理员既精通税收业务知识、财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还能够依据国家的税收政策及自身综合知识和素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多层面对税源状况、纳税行为进行细致的案头分析,审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另一方面,由于需要税收管理员进行约谈或举证确认,所以要求税收管理员不但要了解企业经营特点,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同时要具有很强的职业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掌握一定的约谈技巧。这对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因此,要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从事评估工作才能促进评估工作的发展。评估人员要坚持学习经常化、制度化,掌握各项税收政策,熟悉企业财务制度和财务核算方法。一是开展经常性的税务综合业务培训,定期对评估人员通过“送培”或以会代训、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充电”,有效地带动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的提高。二是定期开展“以案说法”案例分析会,把各地开展纳税评估以来的成功案例进行讲评,以达到交流和指导的作用,提高评估人员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选派评估人员下企业“跟班”学习,让其熟悉企业经营情况和操作流程,提高其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财务知识和税收理论,熟练掌握法律法规、信息技术与应用技术,以及了解与约谈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督促报送申报资料及相关涉税信息是纳税评估的前提
    纳税申报是建立在纳税人自行申报基础上的一项征管制度,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是构成纳税评估工作的前提和首要环节。纳税申报既是纳税人履行义务、界定纳税人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又是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的主要信息来源。因此,应高度重视抓好纳税申报工作,一是税源管理单位应分期分批组织纳税人搞好培训,明确各类资料报送的填报要求;二是对申报资料不符合填报要求的,要求其重新规范办理申报,以促成纳税人申报纳税准确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对适时安排税收管理员深入纳税户生产经营场所调查核实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三、全面掌握收集涉税信息是纳税评估的关键
    依托计算机网络,把好信息采集关,确保采集数据的真实、全面、准确,提高纳税评估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应用质量。一是建立和完善评估信息提供机制,有选择地补充对纳税评估有用并能反映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情况的其他辅助资料,如电表数、出勤表、存货盘点表等,使评估的原始资料更具广泛性和针对性。二是有效地收集整理涉税信息资源,将纳税人分散于征管系统、金税工程、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系统以及从地税、工商、技术监督、银行等反馈的涉税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多方位的对比分析实现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纳税情况、资金运用等涉税信息的全面掌握,提升纳税评估质量。三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科技手段,减少人工评估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纳税评估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四、智能化分析工作是纳税评估的核心
    纳税评估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借助于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因为,纳税评估不仅要占有大量的征管基础资料和涉税信息,还要针对评估对象的纳税行为进行大量的数据化测算与分析。因此,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和处理,要以现代化手段为依托,智能化分析为手段,才能有效发挥纳税评估的特有功能。一是建立评估指标体库。在全市或全县(市、区)范围内对近几年按行业明细调查采集相关经济指标,如对工业企业了解设备生产能力、能耗、物耗、投入产出比、销售额、经营毛利及利润,商贸企业经营销售能力、经营毛利及利润、税负等,根据所采集的历年涉税经济指标和同行业相关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类、筛选,从而建立行业平均能耗及物耗、行业平均销售量与销售额、行业平均增值率、平均利润率、平均税负等评估经济指标库。二是根据纳税户的生产经营特点,按照确定性(即必须能够最有效地反映、控制该纳税户的税收情况)和真实性(即必须是真实的、纳税人不可更改的)原则,确定纳税户的主控指标,同时根据业户实际,确定2—4个指标作为辅控指标,对主控指标进行补充和校正;从而抓住税收管理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三是根据纳税户申报的生产量、销售量、销售额、税负、能耗物耗等经济指标与评估指标库中的行业平均指标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分析其差异原因,确定评估的方向和重点。四是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钩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纳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同时 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纳税人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五是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
    五、约谈举证是纳税评估的手段
    纳税评估对外是一个纳税服务过程。纳税评估可以通过约谈、举证等方式,帮助纳税人掌握税法,提高纳税申报质量,并可以在纳税评估环节,有效解决纳税人因主观疏忽或对税法理解产生偏差而产生的涉税问题,为税务稽查确认违法事实、准确定案,提供事实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仅凭评估人员提出的疑点就想通过约谈来解决问题,显然不可能。企业解释“市场不好、经营不善”等各种理由很容易搪塞过去。约谈除了需要纳税人配合、主动承认问题外,评估约谈人员的询问方法、技巧很有讲究。有不少问题要从生产工序、出入库手续记录、库存变化、销售数量差异、成本核算漏洞、毛利水平与应纳税金配比、预收应付账款的来龙去脉等各方面提问,并对应答理由是否真实合理进行即时分析反应,提出不同看法,巧妙利用谈话中的矛盾之处,找出疑点深入挖掘不放弃,才不会被表面现象和某种似乎合理的理由蒙蔽。因而,约谈、举证是纳税评估工作中认定处理阶段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强化约谈、举证工作刻不容缓,一是认真分析,针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及纳税情况等,与行业平均增值率、平均利润率、行业税负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查找疑点。二是精心准备,评估人员应在查阅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等申报资料以及向税务机关其他岗位了解情况,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核算状况、日常纳税情况、发票管理及税款交纳情况的基础上,做好约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拟好约谈提纲。三是抓住重心与核心,只有掌握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和概貌,才能发现纳税人异常情况和问题,善于抓住重点和核心,才能把握约谈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