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sse蔓越莓胶囊禁忌:二十五圆通- 佛教百科-佛教知识堂 佛教百科_佛经_法师 - Powered by HDW...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19:23:53

二十五圆通

标签: 二十五圆通 佛光大辞典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顶[1] 分享到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谓诸菩萨、声闻证悟之二十五种方法。圆通,圆满周遍,融通无碍之义。盖众生之机缘万差,故得圆通之法亦各不同。二十五,谓六尘、六根、六识及七大。即:(一)音声,即憍陈那等之声尘圆通。(二)色因,即优波尼沙陀比丘之色尘圆通。(三)香因,即香严童子之香尘圆通。(四)味因,即药王、药上二法王子之味尘圆通。(五)触因,即跋陀婆罗等之触尘圆通。(六)法因,即摩诃迦叶等之法尘圆通。(七)见元,即阿那律陀之眼根圆通。(八)息空,即周利槃特迦之鼻根圆通。(九)味知,即憍梵钵提之舌根圆通。(十)身觉,即毕陵伽婆蹉之身根圆通。(十一)法空,即须菩提之意根圆通。(十二)心见,即舍利弗之眼识圆通。(十三)心闻,即普贤菩萨之耳识圆通。(十四)鼻息,即孙陀罗难陀之鼻识圆通。(十五)法音,即富楼那之舌识圆通。(十六)身戒,即优波离之身识圆通。(十七)心达,即大目犍连之意识圆通。(十八)火性,即乌刍瑟摩之火大圆通。(十九)地性,即持地菩萨之地大圆通。(廿)水性,即月光童子之水大圆通。(廿一)风性,即琉璃光法王子之风大圆通。(廿二)空性,即虚空藏菩萨之空大圆通。(廿三)识性,即弥勒菩萨之识大圆通。(廿四)净念,大势至菩萨等之根大圆通。(廿五)耳根,即观音菩萨之耳根圆通。(楞严经圆通疏卷五、卷六、首楞严义疏注经卷五、卷六、楞严经集注卷五、卷六)p177
FROM:【佛光大辞典】



 (名数)圆而通于法性之实者,谓之圆通。众生之机缘万差,欲得圆通,须依种种之法,佛于楞严会上,对菩萨声闻,问本何法而得圆通。菩萨声闻,各举自得之法答之,有二十五种,即六尘六根六识七大也。此中始于陈那之圆通声尘至观音之圆通耳根而终,论圆通虽无优劣,而如来特使文殊选择,取耳根之圆通者,因此方之人耳根聪明,入法易也。而声与耳根为初后者,是首尾相贯之意也。一音声,陈那之圆通,即声尘也。二色因,优波尼沙陀比丘之圆通,即色尘也。三香因,香严童子之圆通,即香尘也。四味因,药王药上二法子等之圆通,即味尘也。五触因,跋陀婆罗之圆通,即触尘也。六法因,摩诃迦叶等之圆通,即法尘也。七见元,阿那律陀之圆通,即眼根也。八息空,周利槃特迦之圆通,即鼻根也。九味知,憍梵钵提之圆通,即舌根也。十身觉,毕陵伽婆蹉之圆通,即身根也。十一法空,须菩提之圆通,即意根也。十二心见,舍利弗之圆通,即眼识也。十三心闻,普贤菩萨之圆通,即耳识也。十四鼻息,孙陀罗难陀之圆通,即鼻识也。十五法音,富楼那之圆通,即舌识也。十六身戒,优波离之圆通,即身识也。十七心达,目干连之圆通,即意识也,十八火性,乌刍瑟摩之圆通,即火大也。十九地性,持地菩萨之圆通,即地大也。二十水性,月光童子之圆通,即水大也。二十一风性,琉璃光法王子之圆通,即风大也。二十二空性,虚空藏菩萨之圆通,即空大也。二十三识性,弥勒菩萨之圆通,即识大也。二十四净念,大势至菩萨等之圆通,是见大,即根大也。二十五耳根,是观音之圆通,即六根中之第二,即耳根也。见楞严经五六。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楞严经》中所说的二十五种能得‘圆通’境界的法门。圆通是圆满通达、周遍融通之意,指圆满通达诸法真如圣境,住于融通无碍的心地,即得首楞严定。在《楞严经》中,释尊命憍陈如等大阿罗汉、菩萨各自陈述最初修道时证得圆通的门径,凡二十五种。

(1)音声︰即声尘,指憍陈如等五比丘于鹿野苑中,听佛说四谛法的声音而证悟。

(2)色因︰即色尘,指优波尼沙陀观色身不净而证悟。

(3)香因︰即香尘,指香严童子见诸比丘烧沈水香而开悟。

(4)味因︰即味尘,指药王、药上二菩萨无数劫以来为良医,遍知一切草木金石之味而悟入。

(5)触目︰即触尘,指跋陀婆罗于僧沐浴时,忽然领悟水因而入于圆通。

(6)法因︰即法尘,指摩诃迦叶因观世间六尘变坏而证悟。

(7)见元︰即眼根,指阿那律陀因失明,旋见真性的本元而得证悟。

(8)息空︰即鼻根,指周梨槃特愚钝,入数息之观,反息循空而证悟。

(9)味知︰即舌根,指憍梵钵提因宿业而有牛齝病,观味知,还味旋知而得圆通。

(10)身觉︰即身根,指毕陵伽婆蹉因足伤觉痛而开悟。

(11)法空︰即意根,指须菩提听闻法性空寂,旋法归无而证入。

(12)心见︰即眼识,指舍利弗心见清净而证悟。

(13)心闻︰即耳识,指普贤菩萨常以心闻分别十方世界众生所有知见。

(14)鼻息︰即鼻识,指孙陀罗难陀观鼻端,观鼻中之气而证悟。

(15)法音︰即舌识,指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以大辩才助佛转法轮而开悟。

(16)身戒︰即身识,指优波离以身持戒法,身心清净,故得通达。

(17)心达︰即意识,指大目犍连从三迦叶听闻如来所说因缘深义当下发心,得大通达。

(18)火性︰即火大,指乌刍瑟摩听空王佛说多淫的人是猛火聚,观身心暖触而化淫心成慧火。

(19)地性︰即地大,指持地菩萨于过去世普光如来、毗舍浮如来时,得平心地,证悟自身与地大并无差别。

(20)水性︰即水大,指月光童子于水天佛之处,修习水观,观身中涕■便利与诸香水海、水性一味而圆通。

(21)风性︰即风大,指琉璃光法王子于无量声佛处,听闻此世界及众生为妄缘风力所转,观风力无依而证悟。

(22)空性︰即空大,指虚空藏菩萨观虚空无边而圆通,起大神力,现佛刹与自身等同虚空之相。

(23)识性︰即识大,指弥勒菩萨于日月灯明佛所,修习唯心识定而通达。

(24)净念︰即根大,指大势至菩萨于日月光佛所,受念佛三昧法而圆通。

(25)耳根︰指观世音菩萨往昔于观世音佛所,从闻思修入三摩提,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一念顿空闻性而入圆通。

以上二十五种圆通所入的证悟之境虽完全无异,但能入的方便则有三科、七大之别。佛令文殊取舍,文殊舍弃其他而取耳根,对佛说偈曰(大正19·130c)︰‘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盖此土有情耳根聪利,以耳根闻听音声的功能最为圆通,故依之修习,易于成就。

[参考资料]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五、卷六;首楞严经义海》卷十五~卷十八;《楞严经集注》卷五、卷六;《楞严经要解》卷九~卷十二;《楞严经合论》卷五、卷六;《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卷九~卷十二;《楞严经圆通疏》卷五、卷六;《楞严经纂注》卷五、卷六;《楞严经势至圆通章疏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