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和腊梅哪个香: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课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7:49:41

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课程

 

曹保义(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高中课程改革,为不同发展志趣的学生设计特色课程。我们想在几年内消灭普通班,为每一位学生都设计他的特色课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觉得骄傲的地方。

 

"6+1+1"课程安排体系彰显学校特色

 

这个“6”都是必修和必选内容,是为不同的学生打下共同的基础,保证学生或者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会考、高考要求的内容每天前6节课完成。我们把所有的国家课程、学科课程必修和选修课程,以及北京市要求的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在前六节课之前全部完成。

第一个“1”叫学科拓展类校本选修。安排两节课,中间休息10分钟,这样是两个35分钟组成这样的一节课。这个“1”叫做学科拓展类校本选修课。

第二个“1”叫综合实践类选修课。内容以各种活动主题形式呈现,包括各类的社团。这类选修课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以学生活动的方式来学习。这样的课程体系实施起来大家容易接受,教师放心,学生安心,家长不扯后腿。

 

课程实验班的开设满足个性要求

 

我们最早开办的是理科实验班。为培养一批数理尖子学生,以增加拓展宽度、挖掘深度、课堂增加速度的方式,把理科尖子学生集中在一起就是因材施教。这些年来,我们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初期,在统编教材上加宽、加深、加速;中期,开始加入一些新的课程,如为一些顶尖学生准备的竞赛课程,带有挑战性;后来逐渐整合国家课程,开设了学生最需要的课程。由此课程逐渐就多了,我们把这些都概括为理科实验班特选课程,包括以前有的竞赛课程,还有新加的每周两节的阅读与写作课程,由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合作开设。在哪开?在两个“1”中开。

95年我们开设文科课程改革实验班。我们首先把国家课程进行了整合,要完成国家的必修内容,要通过北京市参加的会考,达到高中生应该有的全面的知识结构。开设了文科实验班特选课程,同时还开设了人文社会实践课程(理科实验班是科技社会实践课程),都在两个“1”中完成。  

为了改变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当前考评制度的状况,我们在2009年开设了适合他们的PGA课程实验班。也是先对国家课程进行整合,使国家课程大致占学校总课程一半的课时,以便让学生完整地接受了我们的高中教育。另外我们跟教育部国际教育中心合作,又开设国际特选课程,把外方课程主要是美国课程引进来,学了什么,没学什么,跟我们的高中课程哪些是没有交叉、重复的等等,都做好设计,课程占我们总课时的另一半,我们称之为为将来大学读书准备的预科课程。

2011年我们将开办项目研究实验班。这个班也是在两个“1”中开设,我们整合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研学五门课程,根据他们的部分内容设计成了5个方向的项目,即工程与技术、物质与材料、环境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等,由学生自主选择。因为这部分学生不善于抱着书本背,也不善于作题,他们通过项目研究的方式学习应该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技术,才学得进去,学得有意思。我们期望将来这批学生能考工科和技术类的学校。

 

课程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生智能特点不同,智趣不同,提供学生适宜的课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各自的发展。不是他们不行,而是缺乏一个适合他们的课程,这是我们的第一个认识。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在保证落实国家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展开,重点开发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功夫下在这,你才能在稳定中发展,才可以减少教师的阻力、学生的阻力、家长的阻力。你得找出让学生伸展的地方,这个空间并不狭窄,整合出来至少有三分天下供我们驰骋,你怎么做都可以,这是我们的第二个认识。

我们发现,不管是什么样的课程,最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社会实践课程都不能缺少。但是,它要有特点。因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社会责任感是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从文科实验班得到了启发,后来理科实验班也开展了,PGA课程实验班开展了,这次的设计项目研究实验班也加了这个课程。让学生走入社会,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责任感,这是我们思考的第三点。

课程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事先全都设定好。我们学校没有这个本事,所以只能成熟一个开发一个,边开发边实验边完善。(根据论坛现场速记笔录,魏英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