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软管连吸把:《艰辛上学路》感天动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8:08:43
                                 《艰辛上学路》感天动地作者:高人 

    今早,继续看了央视这期《走基层·艰辛上学路》之二。

  报道介绍了新疆喀什地区皮里村所有读书的孩子,每逢开学,便要告别亲人,离家一个学期,先步行80公里山路,再乘车行上100多公里,才能到达塔县县城寄宿学校的一路“艰辛”,并且,“摄像一边拍摄,一边流泪”——主持人说。

  42个最小6岁、最大17岁四年级以上的中小学生(因当地近日雨大,所以一到三年级的孩子,要等河水退后再走),在30多名乡领导村干部和家长代表(依次轮流)的护送下,顶烈日,冒酷暑,走悬崖,涉险滩,真的是“跋山涉水”——羊肠小道崎岖于峭壁,洪水奔腾汹涌于下,尽管“大人的双手就是孩子的路”,那也看得我心惊肉跳,觉着简直就是“玩命”。

  路上,烈日炎炎,树荫难寻;渴极了的孩子,用手掬起浑浊的河水;一女孩险些滑下激流,被大人死死拽住,竟然笑着——看到小小年纪如此“处险不惊”,很不是滋味;一羞怯的女童哭诉肚痛(其实未必),大人给了几片药吃下,并鼓励了几句,接着上路……

  如此这般,12个半小时走了40公里,天黑赶到住处,许多孩子倒身便睡。

  第二天更悬,最陡峭的500米,“路”只有脚掌宽窄,一个女孩吓得嚎啕大哭,一个小男孩事后回答记者说“我不哭,哭也没用”,……千辛万苦走到土石的“公路”,还得挤在两辆货运汽车上颠簸130公里!

  可喜的是,自治区已经投入8000万元,正在修路——这也正是孩子们的最大愿望,一个女孩则希望一双磨不破的鞋子!

  乡干部介绍说,还有要过38条河的村子,并为无法接出那里的孩子而惋惜——让孩子们读书,上大学,去北京,则是他们的心愿。

  恕我不厌其烦,用文字记录下上述惊心动魄的一幕——这就是中国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真实情况。

  今天央视的《走基层》,还报道了贵州官田坝的小学生,每天都要翻山越岭,学校为让孩子早点回家,作息时间没安排午饭和午睡——修路,建宿舍,乃是家长和校长的共同期盼。

  虽说中国太大,发展又不平衡,个别地方民生维艰不足为奇,但毕竟“翻身得解放”了62年,前30年的“穷折腾”就不说了,即以改革开放而论,也只是实现了“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艰辛上学路》便是贫富悬殊的写照。

  尽管不能以偏概全,但愧对孩子,无疑是国家的耻辱,“三个代表”的尴尬,对以“中国崛起”、“集中力量办大事”、“超越美国指日可待”傲世的讽刺。

  不必追问这是谁之过了,但有司应该反思和自责的是——

  不是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么!

  在当地建学校,修公路,是缺钱?

  能不能少搞些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

  豪华奥运世博大运何不少花一点儿?

  整治“三公腐败”何以收效不大,并且又出“天价巡视”丑闻?

  各级领导可否“从我做起”,哪怕是取消些许特权福利待遇也好?

  奥巴马的“税富济贫”说明了什么?

  ……

  看《艰辛上学路》不动情者,其人必不慈不爱。

  有司无动于衷、为官不作为者,其人必不仁不义。

  感谢《走基层》栏目的报道,向那些“大手拉小手共走上学路”的乡干部致敬——贫困并不可怕,可鄙的是五毛们一味地“唱盛”和“颂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