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5 6300hq是几代:从《教育规划纲要》看教师的责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6:18:20

从《纲要》看教师的责任

今天上午听了张厅长的《<教育规划纲要>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报告,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温总理对教育的期望最终要靠社会的、家庭的和学校的广泛的力量去实现,而对我们教师来讲自然要承担起落实《纲要》的最终端的中坚骨干角色,这责无旁贷。我们也曾经听过张厅长的《做一名真正的教育爱国者》的报告,两个报告结合起来学习,更明确了担负起教师责任的具体目标,“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还是拉大社会鸿沟”,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

宏观上来想,一方面“强国必强教育,强国先强教育”的战略方针,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育工作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时代的新要求,为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既老又新的课题,那就是探讨怎样重新拾起被挤到角落里的“德育”教育。现实中,我们一味的指责孩子们核心价值观的缺失,但是我们也要扪心自问一下,从上到下以分数、人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的现状,诱引着学校、教师迷失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指责孩子们,或者说我们有什么理由推卸使孩子们缺失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在纲要调整的影响下,学校的教学规划的调整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必然会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要站在前沿的角度去学习《纲要》,抛却浸染功利的绩效,静下心来反思,紧握德育为先的纲绳,培育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人。

微观上来想,就是要做课堂上负责任的教师。做课堂上负责任的教师要做好两点: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二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关注每一位学生与提高进线人数和进线率并不相悖,人,天生无贵贱之分,教室里的学生同样不能经验的分三六九等,特别是不能唯一的根据成绩分尖子生、学困生。标签式的分类,会使每一位学生未成熟的心灵烙上黑色的烙印,徒增“尖子生”的压力和敏感,徒增“学困生”的失落和颓废;会使教师不自觉地降低对一部分学生的要求,甚至失去对他们的信心;会增加师生交流的障碍,使师生互相屏蔽自己,严重一点会导致师生的敌对。要视每一位学生是具有自己个性和特点的、具备不同方向学习潜力的生命个体,我们的责任是发现他们各自的潜力,引导他们正确的发展。当然这需要评价机制的导引,但更需要每一位教师以良心责任去践行。倘如是,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数字成绩,更大的成绩是把一个个自然人培养成了上进、能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的人,这不是进线率所能比较的,这不是一个层次上的成绩。对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我觉得是“去功利”理念在课堂上的微格落实。课堂上没有耐心让学生“彻底”展示,牺牲质量去追求容量,关注结果的准确而忽视过程的感悟,这也是一种不自觉地“功利”,还是在追求课堂目标的单维实现,追求这种课堂的教师就是名副其实的懒惰的“产婆”。以思维的效度换知识的进度,不提供思维共享的平台,使学生丧失训练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会无意中促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给扩大深层次的“社会鸿沟”埋下不该有的种子。因此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教师的专业责任。转变教学理念,调整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式不是文件要求,应该是我们担负责任的自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