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申请书:谢觉哉的皮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03:08:38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精典景区”的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凡参观过的人都知道,不论是观旧址、还是看展览,只要你想了解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甘肃历史以及之后的变化,那么,谢觉哉就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人物。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情怀、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的品德,无不通过这一处处旧址、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生动的体现出来,而谢觉哉在兰州时曾经使用过的皮箱———这个馆56件等级文物中的一级品之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日复一日不断地向人们讲述着曾经发生的一切……

  皮箱毫不起眼,看起来甚至显得破旧,基本的体相是: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13.7厘米;牛皮,棕色,长方形,以两条皮带使盖与箱连为一体,外有弧行提手,四周侧面均有压制花纹,箱内上下均系红绸(似有血迹),内底部两端各有皮带条(代扣),箱内底、盖之间各有皮拉带一条。箱体及箱盖四边均已裂缝,局部有破损。

但就是它,和这里的基本展览、旧址及陈列一起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个人人生历程、民族命运变化、地区社会发展的历史长卷。

谢觉哉,字焕南,别号觉哉,生于1884年,湖南宁乡人。1905年,21岁时考上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科秀才,1920年8月,在何书衡同志介绍下前往湖南长沙通俗教育出版报编辑所主编《湖南通俗报》,以此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1925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至此从一个封建秀才一步步的成长为一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年已半百的谢觉哉还参加了长征这一伟大的战略转移。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打破兰州死水一潭的局面,也为了营救被俘、流落、失散的红西路军将士,党中央在兰州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1937年7月29日,谢觉哉就是手提这只皮箱,怀着改变改变甘肃命运、改变中国命运的希望与决心,并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来到兰州。当时,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正处于筹备阶段,斗争形势十分复杂,环境十分恶劣。面对这种情况,谢老不顾个人安危,寻找各种机会,致力于甘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事业。

首先,他利用同乡与旧友的关系,直接去找当时的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代主席贺耀祖。谢老与贺耀祖同时湖南宁乡人,两位曾是感情笃厚的朋友,一别十余载,一个为民族解放事业披荆斩棘不懈斗争,一个在敌对营垒虽为重臣却步履艰难。如今,在国共合作的大好时机,两人重逢兰州,于是,谢老抓紧作对贺耀祖的争取工作。

10月的一个晚上,贺耀祖来办事处看望谢老,针对谢老提出的动员民众参加抗日的建议,贺耀祖说:“抗日是军队的事,老百姓不能直接投入抗日的行列。”谢老回答说:“抗日而不动员群众,断无胜利之希望。只有汇集民众力量才能抗战到底,才能取得胜利。”见对方听得入神,谢老接着说:“今日事,不在敌强我弱,而在于亡国之观念尚泛滥于统治阶层中,不是下层说不动,而是上层说不服啊!”此后,谢老除多次拜访贺耀祖之外,还给贺耀祖写了十多封信件,有的长达十多页。在信中,针对贺耀祖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进行耐心细致地劝导和说服。谢老忧国忧民发自肺腑的直言善谏终于打动了贺耀祖。他的政治态度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接受我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修改、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令,发出了“从现在起,一致对外,不要重犯历史错误,断送大好国土”的号召,使一大批有民族气节、有爱国之心的国民党进步人士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其次,是为团结甘肃各族各界人士共同抗日,谢老经常不知疲倦地会见各界知名人士,并耐心地同他们促膝长谈,给他们讲解抗战的形势,鼓励他们参加抗日运动。谢老不仅重视对上层人士的争取,也很重视对下层人士的动员,谁反对内战,赞成抗日,谢老就同谁交朋友。同时,为《战号》、《妇女旬刊》、《老百姓》等刊物撰稿,并以敦夫、焕南、明远、佳金等为笔名发表了70多篇政论文章,由此写下了甘肃抗日救亡历史的厚重篇章,使抗日后方发动工作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展开。

围绕于此,谢老还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千方百计地开展了对西路军被俘流落失散人员的营救工作。一方面是利用与贺耀祖等甘肃国民党上层人士的关系,让他们向马步芳、马步青等人施压,要其停止对被俘人员的残害和流落失散人员的搜捕。如1937年冬天,马步青把关押在青海、武威、永登的1700名被俘红军编成一个补充团,准备押往第一战区补充卫立湟部队。途经兰州时,谢老通过各种渠道组织营救,后来,经西安八办的配合,全体将士获救返回延安。另一方面,则组织和动员一些民间力量进行营救,如1937年8月,就委托民主人士高金城先生携办事处工作人员蔡光波同往张掖以重新开办福音堂医院为掩护进行营救。正是不懈的努力,使许多被俘和流落失散人员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为中国革命抢救了一批十分宝贵的力量。

皮箱还见证着谢老节俭质朴的工作作风。

谢老生活非常艰苦,他不吸烟,不饮酒,仅有每月5元的津贴,也常常用来资助家庭生活困难的同志。刚到兰州时,由于工作需要,即与国民党上层人士打交道的需要,组织上曾为他购制了一套蓝布大褂和他有生以来的第一双皮鞋,但他也是非外出办公务和重要场合不穿。离开兰州时,还把皮鞋擦得亮亮的,作为公共财产留给后来的同志。有时,办事处同志看谢老年纪大了,为照顾他的身体想单独给他做点饭菜,也常常被他制止。唯一的财产,就是这只皮箱。据王定国回忆,这里面放的一直是同国民党人士的接触记录、机密文件以及每天的日记等用品。在谢老和全体办事处同志们的心里,这只皮箱无论任何时候,都是办事处名副其实的财产,是一个真正的“百宝箱”。

就是这个“百宝箱”,它见证着谢老是如何在白天处理公务夜晚参加社会活动,忙碌一整天后晚上还要回来写文章、记日记的那一幕幕感人场景;记载着谢老如何在抗日团体的演讲台上、民主人士的家中、国民党甘肃省政府的客厅里,贺耀祖的居室中以及同朱绍良谈判的办公桌前的一系列活动;记载着他那遍及兰州每一个大街小巷的足迹和所见所闻。直到1938年9月,由于党中央决定调谢老回延安,这只皮箱才伴随着谢老告别了其一年又两个月的金城之旅,并一直伴随着谢老从延安到西柏坡并最后到北京。

1982年,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当年被营救回党的怀抱的西路军女战士、当年的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工作人员以及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把它重新捐回了“兰州八办”,让它再次在“兰州八办”安下家来。

逝者如斯。尽管皮箱是无语的,但透过它,我们不难追忆到一些令人无法忘怀的人生故事!感受到我们这个民族最优秀最厚重的血脉传承!并体悟出我们这个城市在历史文化发展上的真正底蕴!

所有与所在,谁能说历史已经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