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鱼钱小佳睡水友老婆:十字路口 稻米加工行业转型不等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23:07:21
避免“谷贱伤农”并非是以稻米加工行业利润萎缩为代价,而近年来这种情形却反复而清晰地上演。
  
  为保护农民种植利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府对稻谷种植给予重点关注和大力支持。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1年间,早籼稻、中晚籼、粳稻政策最低收购价分别由1400元/吨、1440元/吨、1500元/吨提高至2040元/吨、2140元/吨和2560元/吨。政策光环的笼罩对稻米产业链上游有所倾斜,农民增收较为稳定。
  
  但是,惠农政策却顾及不到稻米加工企业的经营。作为稻米产业链上的中下游,稻谷价格上涨直接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据报道,目前
东北三省六成以上大米加工企业处于停产状态,行业竞争越加恶化。
  
  企业歉收背后,“哑巴吃黄连”的苦局绝非一朝一夕。一方面,国家托市政策将持续影响稻谷价格,年年攀升已成趋势。在人均耕地面积下滑和土地、水资源稀缺等硬性约束背景下,预计2012年政府对稻谷托市价格将相应提高10%-20%。另一方面,2011年我国稻谷总产量达到20078万吨,消费总量约为18725万吨,供给盈余1353万吨,直接导致大米供需环境对价格产生不利影响,从而进一步压缩稻米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
  
  面对上游原料稻谷价格高企以及下游大米价格低迷的双向夹击,决定了稻米加工行业整合、重组、转型与升级,历史变革在所难免。
  
  长期以来,国内稻米加工行业“小、散、低”的状况一直较为突出。资料显示,2010年
全国入统企业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由2008年的7698家减少至5666家,年产能约9463万吨,但日加工400吨以上的企业仅为48家,超过80%的企业日加工能力在100吨以下,且以民企居多。这种现状与大米加工业发达国家的规模化、集约化特点差距很大。对于仍处于仅能满足口粮大米需求初级加工阶段的稻米企业而言,精细化与产业链延伸化或许是迫在眉睫的通关之路。
  
  通过对比发现,虽然我国稻谷产量在全球份额中占比高达37%,但稻米加工有效利用率只有60%-65%,深加工比例更是不及10%,资源
综合利用水平低下。而美国日本稻米精深加工产品多达350种,深加工比例高达40%以上。稻米全产业链深加工模式不仅必要而且可以借鉴。在稻米精深加工技术和工艺不断创新发展的形势下,如果按照稻谷产出约67.5%的精米、8%的碎米、6.5%的米糠和18%的稻壳计算,深加工产业链将使得稻谷附加值大幅提高,约有70%以上的升级空间。
  
  而随着大米消费结构的变化,非食用需求数量增加,大米下游各个环节的开发前景广阔。比如,像食用油行业“小包装”化的精细包装,大米蛋白粉由饲料级向食品级的驱动,大米淀粉糖的补充和利用等。唯有产品附加值增加、价值提升,企业利润保持相对稳定,才能有做大做强的基础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