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门狗2拿不到小矮人:[转载]六器说玉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10/02 23:27:35

































  六器说玉璧

说起玉璧,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家喻户晓的和氏璧,和氏璧充满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流传千古,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很多人一直有一个疑问,和氏璧既然是璧,应该是很薄的,怎么后来就改成了传国玉玺了呢?其实,这个里面有我们的误解,首先所谓的璧的文献记载:《尔雅·释器》也就是说:“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这个里面说的璧就是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穿孔,器体大于孔一倍的叫璧,并没有说有多厚,所以和氏璧未必就是我们想象中的类似熟知的战国和汉代玉璧只0.4/0 .5厘米这样厚,可能像良渚玉那样厚也不是没有可能,追溯一下楚人卞和当时看到璞玉的情况:是有一个凤鸟歇息在这块玉石上,由此可见,这个璞玉不会太小,另外,战国时候的玉玺从考古出土的实物来看,也不是很大,所以,和氏璧怎么能改成传国玉玺,应该不是问题了。

同时,在我们的古代圆形玉器中,和玉璧相似,并且很容易混淆不清的还有玉环和玉瑗以及玦,这个区别是根据中央孔径的大小来分别的,也就是说同样是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中间孔小于器体的叫玉璧,等于器体的叫玉环,大于器体的叫玉瑗,而边缘开口的就是玦,圆形玉器因为其园,所以一连绵不绝,周而复始的意思,所以一般在璧和环以及瑗上都会雕琢一些精美的花纹,寄托一种美好的祝福和愿望。而圆形玉器中间断开的,就是玦了,不能转通了,玦在古代玉器中起到决断的作用,这样的例子还是比较多的,比如鸿门宴亚父范增几次举起玉玦,让项羽下决心杀刘邦。当时这个三种大同小异的玉器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后并没有按照这种标准严格要求有,明确的一倍二倍3倍之说,只是到了西周时期,因为周礼礼仪的要求,才开始形成文字要求,璧是主要用来在礼仪过程中用来祭天的,所以为六器之首,因其圆现在象征天,因其苍色也象征庄重的深色,是一望无际的苍茫的天的颜色,所以用来祭祀天空,但是这些记载都是从西周的文献开始出现的,在西周之前的玉璧却未必就是礼祀天的礼器。而文献中《夜读拾得录(九十八)·送璧与返璧》一文中,卫国的右宰谷臣招待鲁国大夫郈成之,“陈乐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正是说明谷臣将遇到凶事,或有不测。在当时,璧可作葬礼之器。送璧传递了将有凶讯。受璧者,心中便明白了。也可能是玉璧有“避”的意思,就是躲避的意思。

 从良渚出土的玉璧分布情况来看,应该是殓尸的作用更大一点,是丧葬用器。“六器”《周礼.春秋.大宗伯》载:《周礼.春秋.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是为“六器”。现在很多人容易将六器和六瑞混淆,其实区别不难,六器是礼天地四方的,而六瑞是信物,以等国帮的,(古代以玉作瑞信之物,用于朝聘,计六种,故名"六瑞"。《周礼·春官》载:周制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六瑞形制大小各异,以示爵位等级之差别)。

从近年考古出土的实物看,古人在制作玉器时,对于玉璧的孔径与器体的比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今天我们习惯上把宽边小孔的圆状器统称作璧,而窄边大口径的称为环,一般不再用“瑗”这一名称。其实在古代这个三种器形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环是可以做扣用的,也可以做组配,在意义上还要“还”的意思,罪臣待罪于外,君主赐环则可以“还”了,而赐玦则意味着你自我了结吧,《荀子·大略》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边境,或远离京都的地方),三年不敢去(离开),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绝。”

玦和环的形状区别就是环开了一个口,新石器时代的玉环推测是做耳饰用的,到西周的文献中也给予它特殊的含义。瑗是孔最大的,有执瑗以援,有援助的意思。写到这里,请大家记住,所有的寓意是西周时期定的,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是等级制度的体现,在最早的时期是没有这么明确的。

其实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玉璧,就已经在逐渐发生变化了,红山文化的三联璧,到良渚文化大的刻纹玉璧,到龙山文化的玉璇玑,到殷商晚期大的玉戚,和金沙遗址出现的有领带四出扉棱的玉璧,无不和玉璧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包括西周的一些龙形佩,从外缘来看,就是一个玉璧去掉一些边缘改制的,这些林林总总的玉器的母体都起源于玉璧。以致到后代的很多唐宋元明清玉器,都依稀可以看见玉璧发展和延续的影子,应该说很多玉器的定名开始出现的商代的诗经里面,但给予玉器赋予生命和含义的,还是从西周《周礼》中开始,将玉器拟人化,神器化,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无论是代表神权还是财富还是权力等等的玉器定名和作用,到此时才算是众神归位。

璧这种玉器,使用年代之长、品种之多是其他玉器不能相比的。是出现最早,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的玉器,璧除了新石器时代敛尸作用,到西周礼器中祭天以外,还要代表财富和礼仪的作用,大的玉璧在古代叫拱璧,是用两个手恭恭敬敬端执着的,是天子在重大场合中使用的。小的5厘米以下的又叫系璧,是配饰用的。形制和纹饰也不停的演变,从最早的光素无纹到出现纹饰,商代璧多饰弦纹,并且有一种特别的器形的玉璧,叫有领玉璧,就是在弦纹玉璧孔的上面出现一个像衣领一样的颈,所有叫有领。这种玉璧的特殊寓意和作用至今没有正确的解释。而西周玉璧多阴刻线鸟纹,纹饰复杂,线条流畅,繁缛美丽。春秋的卷云纹玉璧也是一个特色,纹饰饱满,密不透风,战国至汉代,玉璧开始出现出廓特征,就是大规模出现了超出玉器边缘轮廓的装饰纹饰,器体纹饰为云纹、谷纹、蒲纹为多,间或有螭纹。且有领玉璧器体多为弦纹,《周礼》有“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的记载。谷璧就是玉璧器体上镌刻有成排的密集小乳丁,乳丁上雕成漩涡状如同稻谷发芽,取其稻谷可养人之意。蒲璧指带有极浅的六角形格子纹的璧,取蒲能织席可以安人之意。这两种璧多是战国和汉代的,后代一样有很多仿品,只是和真品有很大差异,从存世或出土的实物看,真品保存好的堪称宝光四溢,主要是琢磨和抛光工艺极好,做工极精良。在战国时期这类玉璧已被奉为珍宝,作为佩玉或抵押品、赏赐品、镶嵌品、礼仪品及馈赠品。璧上雕琢的纹饰也精美复杂,,总计林林总总有二十多种,其中,以螭纹、龙凤纹、犀纹、涡纹、鳞纹、勾连纹、谷粒纹、蒲纹等,组合纹饰较常见。

唐、宋、元以后出现了高浮雕雕螭纹、乳丁纹、兽面纹、花鸟纹装饰的玉璧。其间宋代的蒲纹和谷纹有一种不是以六角的阴刻线代表蒲纹,不是以蝌蚪一样的浅浮雕纹饰代表谷纹,而是琢上一颗蒲草和一株稻穗代表谷纹,这个和当时对古代传统玉器纹饰的理解和认识有关系。出现这样纹饰的原因是宋人没有见过实物,或者见到实物不知道具体名称,而是从浩瀚的文献资料上从名字上自己臆造的。同样一争议的就是汉代玉器中有没有圭璧争议的形制,最早出现在诗经里的诗是这样说的:有匪君子,如圭如璧。这个时期可以明显看出,圭和璧是二种器物。

纹饰玉璧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明清出现了一面以谷纹或蒲纹、云雷纹、席地纹装饰,一面饰花、鸟、鱼、虫、龙、凤、八卦、吉祥物等图案。并且出现了用管钻在器体打孔以示谷纹的装饰手法。

玉璧已经开始逐渐变成用于佩玉,作为装饰之物。

俱往矣,古代珍稀的玉璧我给我们流传下来的不多了,也不是每一个喜欢古玉器的人都有上手把玩研究的,当时我们依旧可以在博物馆看到它们珍贵的影子,在文献资料上浏览它们的传奇,现在的玉璧已经失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了,更多的是艺术品的价值,是财富和审美的象征

劝君莫惜和氏璧,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