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婷图片:在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座谈会上的发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2 03:16:38
在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座谈会上的发言
 
 
日期:2008-5-21 16:52:00           点击率:911 
 
 
      十年前的今天,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第2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这座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十年来,面对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作为古城的守护者,我们在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人士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帮助支持下,倾注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遗产保护、管理与利用方面走过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过程。下面,我把我们十年来在古城保护、管理与利用方面所作的一些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以遗产保护为历史使命,致力推进古城整体保护,确保遗产世代传承和永续利用
    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10年来,我们始终把遗产保护放在首位,按照《平遥古城保护条例》和一系列规划、规章的要求,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卓有成效地展开了一系列保护工作。
    一是切实加大保护力度。我们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全面保护、突出重点”的方针,加大对古街巷、古民居、古街区、文物本体及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先后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对城墙、双林寺、镇国寺等遗产组成部分和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重点维修;完成投资7000多万元,对古城南大街、东大街、衙门街、城隍庙街等主要历史街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全面整治和维修,恢复了原有风貌,形成了各具风格的特色街区;对现存较为完整、有较高保护价值的雷履泰等18处典型民居进行了重点维修;严格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制度,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保护网络,并对一些零散性地上地下文物古迹进行了集中收藏与保护。2005年被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县”称号。
    二是大力纾解城内人口。1997年以前,平遥县多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聚集在古城内,有近5万常驻人口,人口密度比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出十几倍,超负荷的人口密度对保护古城造成了很大压力。我们把古城内机关单位搬迁和人口纾解作为保护古城的重要举措,作为市政建设的重点,持续予以推进。1997年,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率先迁出古城,随后,近百个机关单位、医院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迁出古城,直接和间接带动古城内2万多人口外迁,古城内人口减少到现在的3.5万人左右,为保护古城、发展旅游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三是综合整治古城街巷。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城隍庙街、衙门街组成的“干”字型街区内,古建筑档次高、规模大,明清时期票号、商铺最为集中,是古城的精华所在,与“干”字型街相互交织,古城内大约有200条左右的中小街巷。1997年申遗之前,古城内80%的街道是原始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从1998年开始,我们按照先大后小、从主到次的顺序,先后完成投资上亿元,对古城内中小街巷实施了石板或青砖铺设硬化改造,同时对电力、电信、移动、广电、供水、排水、消防给水、雨污分流等所有各种市政管网实施了地埋改造。
    二、以弘扬文化为神圣职责,致力挖掘古城文化内涵,全面展示古城文化魅力
平遥古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留下了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化印记,建筑文化、寺庙文化、宗教文化、吏治文化、儒学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构成了古城的特色文化。为全面传承古城文化,我们专门成立了古城文化研究院,专门挖掘古城文化内涵,各种文化得到了多元整理与发掘。我们大力支持平遥大戏堂和云锦成演艺中心的《晋商古韵》和《一把酸枣》项目,填补了古城旅游文化娱乐项目的空白;开发出了县太爷升堂、状元祭孔、镖局走镖、县太爷迎宾等娱乐表演项目;扶持和鼓励平遥牛肉、推光漆器、长山药、手工布鞋、剪纸等地方特色产品上规模、创品牌,“冠云”牛肉商标借助于平遥古城的品牌优势不断做大做强,2005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推光漆髹饰技术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0个村入选省政府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其中梁村于今年6月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通过文化的挖掘,古城的全明清文化得到了充分展示,为古城增添了更大的魅力。
    三、以改善环境为根本措施,致力构建遗产周边的和谐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保护好先辈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加快城市化进程、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更是我们执政为民之要。科学处理好古城保护与新城建设的关系,一直是平遥历届县委、政府一任接一任致力推进的重要工作。我们坚持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相结合的思路,累计完成投资26亿余元,实施了一批旨在保护古城原貌、完善新城功能、规范城市秩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个国际型旅游城市的新形象正在不断塑立。
    一是综合整治环城地带。为恢复古城周边昔日历史风貌,我们去年开始启动了环城地带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对古城南城墙以南、西城墙以西的环城地带进行拆迁、改造、绿化、美化。去年投资8000余万元,完成南门外一期拆迁工程6万多平方米,今年摄影大展前,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了南门外广场建设及立交桥、柳根路改造、人工湖等配套工程,同时,南门外二期、三期工程合并实施,已完成投资1900余万元、完成拆迁4.4万平方米。整治工程全部完工后,将会在古城周边形成一条服务型的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
    二是加快新城区建设。我们先后实施了峰岩·秋雨新城、柳根花园、城南小区、绿色都城、拆迁安置小区等10余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筑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先后完成投资2亿多元,实施了中都路、顺城路、柳跟路、环城路、外环路、曙光路、康宁街等20余条新城区道路的改造、建设和绿化、亮化,城区道路总里程达到76公里,拉开了新城发展框架,拓展了新城发展空间。至今,县城东部形成了以平遥中学、人武部、峰岩·秋雨新城等为主的东城新区,西部形成了以绿色都城、柳根花园、行政审批大楼、第二人民医院、西关小学为主的现代生活小区,南部形成了以党政机关、职业中学和居民住宅为主的新城区。
    三是致力再现“蓝天碧水”。为净化城区环境,减轻空气污染,我们全面取缔了城区供热供水茶浴炉,新发展1户煤气公司、1户天然气公司和2户集中供热企业,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年集中供气能力达到450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使用,垃圾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天然气输送工程已经启动,今年城区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已经达到205天。“蓝天碧水”工程的全面实施,进一步地改善了古城环境和形象。
    四是完善古城防洪体系。重点对护城河、柳根河、惠济河和尹回水库等影响古城防洪安全的区域进行了综合整治。目前,东、西、北护城河已恢复昔日旧貌,南护城河已采取临时防洪措施。柳根河城区段已完成投资近1000万元实施了河道整治复原;惠济河整治已制定初步设计方案;总投资3678万元的尹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面完成,防洪能力大大提高,为平遥古城提供了坚强的防洪安全保障。
    四、以科学发展为永恒主题,致力完善旅游六大要素,打造一流的旅游品牌
    平遥古城完整地保存了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所有特征,在21世纪的今天更加弥足珍贵,是我们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这些年来,我们在加强遗产保护的同时,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致力搭建具有平遥特色的旅游产业经济体系。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21处文物旅游景点、6条特色产业街区、200余家旅游特色商铺、2个大中型文化娱乐项目等为主的旅游要素体系,双林寺、日升昌、文庙、县衙、镇国寺、城隍庙、协同庆等7个景点成为国家级4A景点;全县各类宾馆饭店、民俗客栈发展到130余家,在建和投入运营的星级宾馆达到7家,通过星级评定的民俗客栈达到6家;国内旅行社发展到15家,导游队伍达到600余人;汾河三坝温泉旅游度假区开始启动建设;连接东部6个景点的旅游公路已经投入使用。“一城”(平遥古城)、“一水”(汾河三坝温泉旅游度假区)、“一山”(孟山及超山自然风景区)、“一线”(镇国寺——慈祥寺——金庄文庙——梁村古堡——毛家大院——尹回水库——白云寺)的大旅游框架初具雏形。经过十年的发展,平遥古城已经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龙头之一,2006年接待游客92.17万人,门票收入735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6.4亿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了17.4倍、57.8倍和50.2倍。
    五、以对外开放为重要手段,致力培育古城名片,提高平遥古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促销,是提升平遥古城开放度最有效的途径。从2001年开始,我们连续成功举办了7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欧莱雅、阿尔卡特、桦榭集团、香港凤凰卫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知名企业先后加盟赞助,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万名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展出图片近5万幅,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经成为展示当代摄影艺术最高水准的国际知名文化品牌,成为平遥县、晋中市乃至山西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大型平台。大展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中国节庆50强”、“中国十大赛事博览节庆”、“中国十大最具潜力节庆”等殊荣,对提升古城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摄影大展的牵线搭桥,2005年,平遥与法国普罗万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首开全世界两个遗产城市之间合作交流的先河,为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在遗产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的运作理念和方法提供了条件,今年我们还与韩国水原市实现了互访并达成了友好合作意向。与此同时,我们举办了六届平遥古城赏灯会,承办了1999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年会、两届晋商国际文化旅游节,参加了2004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丽江世界遗产论坛、苏州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等活动,与国内外200余家旅行社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国内外众多主流新闻媒体对平遥进行了广泛报道,极大地提升了古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平遥古城先后被评为“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区华夏第一古城”、“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中部地区旅游胜地十佳”、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授予的“魅力城镇”等荣誉称号。
    可以说,申遗成功十年来,平遥古城的保护、管理与利用逐步走上均衡、协调、科学发展的轨道。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感到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体会和启示。
    第一、依法保护是前提。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省级立法,成为平遥古城保护的法律依据,成为制定县城建设规划、古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古城保护管理制度的大纲,可以说,古城保护工作从一开始就有了法律保障。
    第二、规划先行是核心。十年来,我们累计投资超过1000万元,编制了一系列高标准、高水平、高起点的古城保护开发规划,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划体系,主要有《平遥古城总体规划》、《平遥古城保护详细规划》、《平遥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平遥古城环境保护规划》、《平遥古城环城地带综合整治规划》、《平遥古城市政工程专项规划》、《平遥旅游服务基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此外,《平遥县域城乡总体规划》和《平遥古城交通组织及环卫实施规划》正在组织编制之中。同时,围绕规划的执行和实施,我们还制定了《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集中管理办法》、《加强文物单位、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古城内电气线路改造方案》、《平遥古城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等操作性的规章。所有这些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以及规章、方案的出台,使平遥古城的保护工作更具操作性和系统性,更加具体化和法制化。
    第三、体制创新是关键。在保护古城和发展旅游的实践中,体制创新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从2001年的门票改革、组建旅游公司、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三项改革开始,一直在进行着体制创新的尝试和实践,努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先后组建了环卫局,专门成立了清扫、清运、清掏等专业公司,有效解决了古城环境质量差的问题;组建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全国县城中首家实施了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改革,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组建了房管局,古城内3000余间公房得到有效监管;组建了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平遥古城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解决了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体制矛盾;组建了平遥县公安局城市管理警察大队,对古城旅游市场进行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古城旅游市场多头执法、管理混乱的问题。目前已经形成了管委会全面负责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旅游局负责旅游行业管理和宣传促销,旅游公司负责旅游项目开发和经营,执法局负责城市管理行政处罚,城市管理警察大队负责旅游市场综合管理的运行模式,从体制上保证了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此外还新组建了城乡规划局、园林绿化局、古城消防站等符合平遥古城保护实际需要的机构,使古城保护与管理工作分工更加科学、责任更加明确。
    第四、市民素质是保证。我们大力提倡“家家是景点、户户是形象”的理念,不断强化市民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致力实现科学发展和快速发展的统一、实现精明的平遥人与开明平遥人的统一、实现古城知名度和古城美誉度的统一,从根本上改善软环境。为此,我们先后开展了“爱古城、讲诚信,争做文明平遥人”等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活动,努力提高广大老百姓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平遥市民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逐步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于塑造国际型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近年来,我县在古城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期间得到了各级领导和许多专家的大力支持,我们深表谢意。由于平遥古城的保护和管理情况复杂,头绪繁多,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压力。如文物本体保护投资多、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平遥古城社区和景区混杂,环境秩序整治任务异常繁重;众多砖木结构文物本体的消防安全问题丝毫不容忽视;3797处古民居、220余处古店铺亟待维修保护等等,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希望在今后能够得到各位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今后,我们将坚持保护为先、着眼长远,不辜负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厚望和重托,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务实的作风,保护好、利用好平遥古城这一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为弘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做出更大的努力! 二OO七年十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