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小说下载: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八十六--南苑大血战(新抗战系列之八)涅瓦河边 萨沙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23:34:09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日军在宋哲元犹豫不决期间,很快在华北集结了约5万人的重兵,主要是三支部队,一是原本就在平津一线的日本华北住屯军一个旅团,二是从东北调来的关东军两个精锐旅团,三是从朝鲜调来的一个精锐师团,这些全部是日军的精锐部队,其中仅仅朝鲜军的第20师团就有近3万人的兵力。

加上日本联合舰队数十艘军舰,200多架作战飞机,日军集中在河北省军队的战斗力已经远远超越平津一线的29军部队。

更重要的是,日军已经完成了对平津两市的合围,并且通过攻占廊坊切断了平津的铁路联系。北平东西北三面被日军合围,最近的日军离北平市中心不过10几公里,1,2个小时就可以打到北平城墙下。

除了以上的部队以外,还有大量日军正在源源不断的向华北开进。根据7月27日日本军部的命令,日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第5,第6,第10三个师团近10万大军正从国内乘船向华北前进。

 

7月26日,日军已经决定全面发起总攻,而进攻的主要目标就是拥有300万人口的北平城。

而日军此时已经从三面合围北平,只有南面尚且没有搞定。由于吉星文部在卢沟桥和宛平城的坚守,日军一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是控制了宛平附近的丰台而已。

所以,此次日军主攻的方向自然是北平城的南面!

日军一些军官提议攻打宛平和卢沟桥,但日军华北住屯军高层认为,在这个时候打不打宛平已经是次要的。

因为宛平城只是北平城外围的交通枢纽,打下宛平城后,还必须消灭在南苑驻扎的29军大批部队。

南苑有29军重兵和29军的军部,是守卫北平南边最重要的一个基地,也是29军指挥中枢。

这时候打宛平,还不如直接进攻南苑。

一旦南苑被日军攻陷,北平四面完全被围,也就是囊中之物了。

至于宛平城无论29军是否死守,已经并不重要,下面可以从容解决。

 

于是日军把攻打北平这个战役重心放在南苑扫荡29军军部以及主力部队,由此南苑保卫战就开始了。

 

相比淞沪会战的准备和进展的过程来说,平津抗战可以用一个字形容,就是乱,完全是一场混战。

但乱的并不是日军,日本方面对此次战役计划周密,经过精心准备,乱的只是29军高层。

 

南苑兵营位于现在的北京市丰台区南苑机场内,从清朝以来就是京畿一带训练军队的一个基地,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袁世凯,冯玉祥都曾经把指挥部设在南苑,现在的29军也是这样。在1937年77事变爆发之前,29军军部一直都设在南苑。

南苑此处曾经驻扎过3万多大军,占29军在河北军队的半数。

不过在77事变爆发以后,一部南苑驻军奉命开拔,一部非战斗人员则奉命后撤到保定,石家庄等地,留下来的部队并不多,总兵力仅有7000多人。

而日军为了击破南苑的29军,集中了朝鲜20师团主力和华北驻屯旅团,约1万人。

实际上攻打南苑之前,日军已经进行了几次强有力的攻击,扫清攻打南苑的外围障碍。

27日凌晨3点,日军集中部队首先攻击了通县29军部队,驻守此处仅有独立39旅一个营,自然不是日军优势兵力的对手。该部却仍然奋力抵抗,双方激战7个小时,该营伤亡过半,在营长傅鸿恩率领下拼死突围出去,通县由此被日军攻占。

27日15点,日军20师团的河边旅团一部约1000多人,突然直插入北平南郊团河一线。当时赵登禹率领的132师一个团刚刚经过,另外一个第4团则在行军途中突然和日军遭遇。

日军是有备而来准备充分,第4团却并没有作战准备,一度被打乱。双方狠狠拼了1,2个小时,期间日军动用火炮和飞机凶狠打击,第4团挡不住日军攻势,慌忙放弃团河撤退,该团伤亡过半。

面对通县,团河两声近在咫尺的巨雷,一味希望和平解决的宋哲元终于开始醒悟。他慌忙在27日15时对29军下达了全面备战命令,但此时已经太迟了。

仅仅几个小时后,也就是28日拂晓,日军第一波进攻部队已经在南苑外几百米处集结完毕。这波部队有3000多人,40门重炮和100多辆坦克,装甲车,还有40多架飞机的掩护,攻击力相当强大。

日军这第一波冲击,就让南苑兵营内炸开了锅。

当时南苑是一个什么情况,可以说,在日军没打的时候已经乱成一团。

如此重要的地方,一定要安排一个有能力的将领来防御。徐蚌会战中,当时蒋介石安排才能平庸的刘峙担任总指挥,下面李弥,邱清泉等将领发牢骚说:徐州这么重要的地方,一定要派一名虎将来守。就算不派头虎来,也至少派只狗来(擅长防御的将领),没想到却派一头猪来(刘峙一生战绩平平)!

之后蒋介石紧急派遣著名战将杜聿明去徐蚌指挥,但已经迟了。杜聿明赶到徐蚌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徐蚌这边形势严峻,如果不能出奇制胜,难免一败了!

而南苑此时也完全不比徐蚌要好多少,徐蚌虽然由刘峙负责,但至少刘峙还能指挥的动这几十万部队,也能及时作战场的一切部属。

南苑的情况更差,一是各部各自为政,没有统一指挥,二是临阵换将,犯了兵家大忌,三是任命的总指挥赵登禹对南苑情况并不了解,是所谓外行领导内行(特指对南苑附近的军事情况了解程度来说)。

在南苑战斗打响前一天,29军军部还在南苑,在南苑的29军部队自然由军部直接指挥。

 

但前一天,也就是27日,在发现日军进攻通县和团河以后,宋哲元估计日军就要发动全面进攻了。

南苑处于日军进攻的第一线,把29军军部设在这里太过于危险,怕是日军一个冲锋就把指挥中心击垮了。

所以宋哲元赶忙下令将29军军部马上迁到北平城内去。

于是也就在在日军进攻前不到24小时,29军军部才慌忙从南苑撤走。

军部撤走以后,南苑由谁来指挥呢?

宋哲元留下29军副军长佟麟阁,骑兵师师长郑大章两个人负责指挥!

担任过察哈尔省主席佟麟阁是个久经战阵的老军人,此时他深感南苑兵力太过于薄弱,赶忙向宋哲元请求支援。

宋也知道南苑实际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有4000人,他赶忙命令132师师长赵登禹率领1个主力旅紧急前往南苑增援。

佟麟阁是副军长,职务貌似最高。郑大章和赵登禹则分别是骑兵师和132步兵师的师长,虽然同是中将军衔,但职务上比佟要差了一些。

加上佟麟阁还兼任南苑军事训练团,军官训练团的团长,长期驻扎在南苑,对周围情况非常熟悉,理应由佟麟阁担任总指挥。

此时,宋哲元却做了一个似乎很奇怪的命令,他命令赵登禹,佟麟阁,郑大章同时负责南苑的指挥。

电影《投名状》中,在一场宣城之战中,李连杰扮演土匪大哥对刘德华扮演的土匪二当家大声吼道:你记住,军队里永远只能有一个头。

李连杰说的是正确的,军队中任何时候只能有一个最高指挥者。

由这个人负责统一指挥全局,切不能有很多人指挥。如果指挥的人多了,必然自行其是,政令不统一,部队也就陷入混乱之中,无法有效作战。

 

这个统一指挥可谓是血的教训,在历史上不知道重演了多少次,不知道流了多少鲜血才的出来的这个经验。

当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第一次作战为什么惨败,就是因为总指挥史迪威和杜聿明双重指挥。史迪威为了保护盟军在缅甸的利益,也为自己建功立业,他并不在乎中国军队会有多少伤亡。而杜聿明只想尽量保证中国在缅北的运输通道,不愿意帮助英国人保护这个缅甸致命地,就为英国佬牺牲。结果就是两人在几乎所有大问题上都是相反的,中国远征军一会服从史迪威一会服从杜聿明,最终完全失去战机。中国远征军10万大军伤亡了5万多,滇缅公路也没有保住,缅甸也被日军攻占,完全失败。

但此时宋哲元似乎没有吸取教训,之后的战斗中,南苑的29军官兵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是宋哲元不知道这点吗?他打了20年的仗,不可能不明白这点。

为什么这样部属?道理很简单,因为29军就是西北军,西北军是什么军队,是标准的军阀部队。

而所有军阀部队的特点就是:谁的兵谁管,别人根本指挥不动。

在军阀混战中,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老子是***的部队,除了***以外,玉皇大帝的命令我也不听。

赵登禹的步兵只听赵登禹的,郑大章的骑兵只听郑大章的,其他的军官调动不了,相互也指挥不了。



-------------------西北军是军阀部队,所以抱有了军阀部队的很多缺点。当年热河会战,东北军蜂拥溃败到长城一线。当中央军将领要求东北军停下来继续作战。东北军中诸如张廷枢之类的将领说:你除非拿出张学良的手令,不然我们就无法奉命!




 

这又是为什么?这其实是军阀自保的一种办法!

军阀以枪杆子为最重要的财富,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军阀的一切都是靠武力打出来的。

那么枪杆子抓在谁手里就是最重要的。

任何军阀手下的兵必须只听命他一人,其他人的命令一概不听,甚至父亲的兵,儿子调动不了。哥哥的兵,弟弟调动不了!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如果这些兵还听从于其他任何人,那么就有叛变投靠别人的可能。

那么自己辛苦积累来的枪杆子,就被别人夺去了。

假如:宋哲元的兵还听从蒋介石的命令,那么蒋介石现在下令这些兵转移,然后编入中央军序列,听从中央军将领命令,那么不就轻松等于把29军割据力量消灭掉了吗。

那么军阀费尽心机,用了几十年去积累部队地盘,还有什么意义?他们没有军队以后,下场又会如何?

所以这种情况绝对不允许发生。

 

这个军阀的特征,导致南苑作战时期,根本没有统一的指挥,各部基本各自为战,导致战斗过程极为混乱。

需要说明一点是,宋哲元下命令,名义上让赵登禹统一指挥南苑的部队。

为什么任命赵登禹负责,而不认命佟麟阁或者郑大章呢?

可能是因为郑大章只是骑兵师师长,并不懂步兵作战方式,而防御作战骑兵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自然不能用他。而佟麟阁虽然是29军中最有名的练兵能手,对南苑情况也很熟悉,但这4,5年没有带兵打过仗,对战争有些生疏了。

1933年长城会战,赵登禹拿着大刀亲自率领800大刀队突袭的时候,佟麟阁奉命担任察哈尔省主席,在后方负责后勤等支援工作,没有去一线参战。

长城会战后,冯玉祥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佟麟阁虽然担任第一军军长,但也只是将部下一个师交给吉鸿昌指挥,自己没有实际指挥作战。

由此,宋哲元可能对佟麟阁是否能否应付这种规模的激战有所疑惑,任命战争经验相对丰富的赵登禹指挥。

 

但其实由初来乍到的赵登禹统一指挥南苑部队,实际上是极欠考虑的。

当时南苑部队番号就有七八个,非战斗部队和新兵又这么多,换成谁都无法有效指挥。

况且赵登禹那时候还不在南苑,在开战前几小时,赵率领一个团从团河紧急赶来。

 

赵登禹赶到南苑以后,由于离日军全线进攻只剩几个小时,根本无法做什么部属,甚至连部队具体的布防情况也无法搞清楚。

赵只是派出一些便衣在南苑附近警戒,并且要求南苑的部队做战斗准备,完全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此时南苑的情况也不好,29军守军的总兵力尚且不足8000人,其中还有1500名学生新兵,也就是军事训练团。这些学生兵没有任何战斗经验,刚刚完成新兵训练,连实弹射击都没有打过几次,原则上是不能投入实战的。

除此以外,还有司令部的部分文职人员,后勤人员,野战医院等非战斗人员1000多人,实际有战斗力的仅有5000多人。

其中战斗力较强的为军官教导团,孙玉田的特务旅两个团,共三个团。

军官教导团都是29军的基层军官,此时在南苑受训,这些人军事素质很高,战斗力较强。而特务旅两个团大部分士兵都是参加过当年长城会战的老兵,很多人参加过大刀队,战斗经验极为丰富。

这三个团的装备训练,也都是29军中最好的。

战斗力虽然还不错,但这三个团总兵力不过3000人,和日军第一波进攻部队的数量大体一致了。

 

众所周知,日军装备训练上都比国军要好,一般来说,由于火力的巨大差距,在防御中国军要有至少2倍于日军的士兵,才能实现火力的相对平均。

也就是说,光是防住日军第一波进攻的3000多人,南苑守军至少需要7000战斗兵员。

现在南苑的29军真正比较有战斗力的仅有5000人,从各方面来看是极为不利的。

而此次日军为了一举歼灭南苑的29军主力,集中了最有战斗的朝鲜军第20师团大部兵力以及华北住屯军(一个旅团6000兵力)。

 

其中负责主攻的是第20师团!这个第20师团也是日军中的劲旅,是日军序列中战斗最强的17个甲种一流常设师团之一。

它早在1915年就在朝鲜开始组建,当年单单训练就用了整整3年时间。

该师团总兵力约2.8万人,兵员素质一流,全部是从九州,关西地区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士兵,装备上也十分精良,有大量重炮和坦克、

第20师团在朝鲜驻扎长达10多年的时间,它同19师团这两个师团就完全控制了朝鲜全境2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该师团曾经参加过918入侵东北的战役,在攻占锦州以后又回到朝鲜。

此次七七事变爆发后,由于该师团离华北前线很近,所以很快作为急先锋,迅速赶赴河北省。

当时第20师团长是川岸文三郎中将,55岁。这个家伙的资历很老,有30多年从军经验,也是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他曾经参加过日俄战争,也在中国待过很长的时间(担任中国住屯军参谋),对中国有一定了解。

川岸文三郎还曾经担任过长达8年的天皇侍从武官一职,是日军中一个很独特的人物。

 

面对日军精锐部队大兵压境,南苑29军战斗力大大弱于进攻的日军,真是形势逼人啊。

 

前面说了南苑的国军部队,大家应该注意到了,其中提到有一支多达1500多人的学生兵部队,也就是军事训练团。

下面要说说这个军事训练团!

由于在热河会战以后日军逐步控制了河北省北部和东部,同时日本通过之前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塘沽到北平一线都有驻军。

所以在整个中国,除了东北以外,河北省就是日军和日本浪人最为非作歹的地方。

之前老萨也说了,日本人在河北开赌场,开烟馆,开妓院,无所不为。

由于治外法权存在,中国政府无权管理这些日本人的产业,要知道,中国人在河北省开大烟馆,被抓住就立即枪毙,但日本人就敢公然贩卖。

而一些日本人在河北胡作非为,算得上无恶不作。他们打人,偷盗,抢劫甚至奸淫妇女的案件,每年都有上百件之多。单是宛平县因为日本人的违法问题,每个月都有专员去跟丰台的日本外交官交涉。

根据条约,中国警察抓到日本人以后无法自行处置,只能遣送给日本警方处理。

而日本警方根本不认为日本人在中国的犯罪有什么问题,在他们看来河北省已经算是日本的半个殖民地,甚至日本国内也认为华北是他们的地盘。

所以往往中国警察放从正门把日本犯人送过去,还没来得及转身走出大门,这些日本罪犯就从后门大摇大摆的被释放了。

日本政府对自己人犯罪处处包庇,但而如果中国人打了日本人,或者杀了日本人,就是天大的事情。日本外交官往往立即冲到中国地方政府里面,大声怒骂,大拍桌子,凶神恶煞的要求严惩凶手。

至于日本军人更是非常嚣张,大小挑衅不断,甚至派出便衣到北平公安局门口大便,到北平政府门口开枪打鸟。

所以平津一线无论军人老百姓对日本人都相当痛恨,29军跟日军冲突不断,几乎月月殴斗,经常闹出人命。

目睹这样的现实,怕是稍有民族气节的人都无法接受。很多平津一带青年人义愤填膺,他们自愿参军,要舍身报国,赶走凶暴无耻的日本强盗!

由于学生参军热情很高,1936年初,29军应社会的要求,办了一届大学生训练班,训练班的成员都是北平各大学的学生。

他们受了军事训练后,却并没有加入作战部队,而是分配到河北省各县政府担任公务员。

为什么不让他们去作战部队呢?主要宋哲元他们认为目前军队的兵员并不缺乏(正规军10万,保安队2万),而让大学生去做普通士兵或者班长排长之流军官,也有些大材小用了。

1936年华北形势虽然紧张,却还没有全面开战的危险。宋哲元认为目前29军缺乏的是有文化的政府基层办事员。

一般来说,这些办事员需要一定文化程度,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

当时大学生是很少的,以中央大学(南京大学)这种学府,每年毕业生也不过几百人。

全国大学也很少,全国每年毕业生非常有限。

所以那时候上过中学的已经算是知识分子,大学生就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属于稀有动物。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薪资可以达到每月上百银元(当时三口之家维持生活的费用不过10到20块银元)。

在宋哲元他们看来,让大学生们去拿笔杆子和公文包帮政府做事,远比去当新兵端刺刀拼命要实用的多。

其实连《教父》里面的黑帮头子也说:拿公文包的律师抢到的钱,比一百个带枪的强盗还多!

话虽然有些过分,道理就是这样的。

 

1936年底,大学生训练班结业,接着又举办了新一届训练班,这次则和上次完全不同了。

---------------当时普遍观点认为学生不能参军,因为当时能上学不容易,学生大部分出生于条件较好家庭,很多人还是娇生惯养的少爷。河北大部沦陷以后,河北爱国学生参加当地游击队,军人出身的游击队员还不愿意跟他们一起作战,认为他们能说不能做,直到真正见识到学生们的作用(学生点子多,肯用头脑,这在敌后是很重要的。一些学生还伪装成日军,四处袭击,搞的日本人心惊肉跳),才改变了这个思想。

 

这个训练班不再是为了扩充地方政府办事员,而是准备吸收入军队,作为基层军官使用的。

这次的训练班对对象也不再是大学生,而吸收了大量中学生(初中生为多数),名字叫做军事训练团。

当时的要求是初中毕业,18岁以上,报名后要经过体检和文化考试,通过以后正式加入训练团。学制两年半,完全军事化管理,吃住全部由29军负责,每个月还给3块银元的津贴。

毕业以后即加入29军基层军官行列,授予准尉军衔。

可以说,各方面条件还是相当优越的!

 

这个训练班的举办也并不是偶然,而是经过宋哲元他们深思熟虑的

 

宋哲元他们对这个军事训练团相当重视,由副军长佟麟阁亲自担任团长,有10几年军官训练经验的张寿龄将军担任教育长。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中国军人有文化的很少,尤其在军阀部队中,经常是三个人中有两个不识字。识字的那个也就是认识一二百个字,相当于现在的小学生低年级水平。

这样的军人做士官,也就是班长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如果做连长,营长这类指挥上百人,几百人的军官就不太能胜任。由于文化低,一些现代军事项目他们很难掌握。就比如任何一个军官都要懂得看地图,因为识字不多,文化程度低,他们就不容易看懂。

实战中,单单是看不懂地图这一点就够要人命的。不要说1937年的时候,即使1979年中越战争,一些解放军的排长连长都是识字的,却仍然因为文化程度不够,往往看错地图,导致部队走入越军重兵阵地,雷区之类,遭受了损失。一些军官还错算坐标,导致后方火炮误伤了自己人。

当时29军军官的平均文化程度自然远远不如解放军,所以中低级军官素质偏低,这也导致29军的战斗力无法大幅度提高。基层军官能力上不去,光靠更新部队装备,拼命训练士兵,作用也是有限的。

电视剧《兄弟连》中,大家可以看到排长,连长这些军官的重要性。最初的那个新兵连长索贝尔上尉,虽然指挥能力不行,但训练新兵还是很有一套的,这很符合他的角色。之后的如温斯顿,都是能力很强的连长,这也是E连战绩不错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一旦军官素质下降,就立即影响到该连的作战。那个著名的没影子戴克连长,他在阿登战役中领导E连这支富有战斗经验的骨干部队,却由于他临战指挥失措,让E连暴露在德军机枪射击区域不动,差点把一个精锐连都断送了。

相比起来,日军同美军一样,就相当重视基层军官。他们军官无论大小,一律必须先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接受基层军官训练,学制3年。

毕业以后授予少尉军衔,之后才可以进入日本陆军大学这类学校继续进修,成为将校极军官。

为什么这样呢?

这是日本军人认为,只有先成功完成排长,连长的训练,才有资格去营长,团长,甚至师长。

如果连排长都做不好的人,一是不可能知道基层士兵是如何作战的,将来即使做了高级军官,指挥也是赵括那样的纸上谈兵,瞎指挥。二是连一个排一个连都指挥不好,凭什么去领导千军万马?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训练项目众多,训练非常严格,每年都有一批人被淘汰无法毕业。

这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前后训练了近4万名日军军官,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成为日军中有名的战将,还有6人成为日本首相。

民国很多将领也在这个士官学校学习过,包括很有名的阎锡山,何应钦,孙传芳,汤恩伯,程潜之流,年轻的蒋介石也曾经在士官学校的预备班东京振武学校学习过。

 

29军高层和日军打交道久了,深知自己同日军的差距,也认为日军重视士官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限于29军自己实力太弱,无法搞一个类似于这样的士官学校,只能通过军队有限的训练弥补这个缺陷。

当时宋哲元就有计划吸收一些知识青年充实基层骨干军官队伍。

可惜29军虽然有心栽花,当时社会却并不买账。

 

当年教育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怎么高。普通人家小孩,如果能够初中毕业,也就算是很了不起了。大学生只有少数学习特别好的孩子可以得到某些大学的公费,或者比较有钱的家庭才能供得起,同今天的博士一样稀少。

而那时候的中国又奉行好男不当兵的说法,一般有知识的人都能找个还算体面工作,月收入也还算可以,都不愿意参加军阀混战去卖命。

好在这次正好赶上中日民族决战,大量的大中学生主动要求参军,这确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宋哲元他们喜出望外,高兴的合不拢嘴!

这一届军事训练团共有1500多人,主要都是河北省的当地人,也有一些周边省份的青年,基本都是北方人。

这1500多人全部安排在南苑受训,预计是1939年中旬毕业。

在1937年7月卢沟桥打响之前,这些年轻人才进入训练团半年时间,刚刚完成新兵入伍训练。

当时的训练还是相当严格的,完全是军事化管理,连大小便都要打报告。

可由于规划的学制是2年半,所以这批学生兵没有像普通新兵那样搞速成训练。

一般来说,战争时期新兵的速成训练为3个月入伍训练,然后进入作战部队接受作战训练,战前还要做针对性训练,一般半年左右就勉强可以可以上战场了。

学生兵们则不同,由于学制很长,所以开始半年也都是入伍训练,也就是唱唱歌,走走正步背背军规,余下最多也就是翻翻单杠,举举石锁,跑跑步,练练体力耐力,并没有任何实际作战的训练。

卢沟桥打响之前1个月,由于华北局急剧势恶化,军事训练团急忙组织开始了少量的刺杀,射击训练以及修筑工事和急救训练。

但这次训练,刺杀用的是木枪和木刀,射击没有用实弹,用的是空枪,急救训练也就是最简单的包扎。

于是到了1937年7月7日,所有军事训练团的新兵们在入伍的这半年内,全部在南苑操场中训练,没有任何野外拉练以及实弹射击训练的经验。

可以说,他们是刚刚学了点皮毛,是根本不能上战场作战的。

 

卢沟桥打响以后,这些年轻人并没有紧张,反而高声欢呼。

他们认为,之前委曲求全,忍辱偷生的日子终于结束了。现在可以同日军开战,一举报仇雪恨了。

这些学生兵还很年轻,他们见识有限,对很多东西不了解。

当时很多学生兵认为,日军是个小国,国内有只有40多万军队,中国则有170万军队,4个打一个怎么可能打不过。

现在看来,这种观点自然是可笑了,一则他们不知道现代战争并不是人多就能打赢的,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1000人甚至可以轻松打垮1万名敌人。二则他们不了解,日军表面上只有40万现役部队,却有高达150万受过完整军事训练的预备兵员,随时可以上战场,另外还有高达250万的受过部分军事训练的适龄补充兵,更有高达600万可以编组的成年男性,换句话说,日军可以送上战场的预备役军人数量高达1000万人。而中国除了一线170万部队,登记在册的预备役兵员仅有40到50万人,其他就没有了,必须临时征召,能召到多少是很难说的。

 

这些年轻人处于抗日热情,推选了几个代表向训练团团长佟麟阁将军提交请缨杀敌书,要求去一线作战,愿意以鲜血保卫中华。

 

可以说,面对这些年轻人的热情,在宋哲元,佟麟阁这些老军人还是很感动的。

这些人都经历过超过20年的战争,看的悲剧惨剧实在太多了,早就对战争和死亡麻木了。以前军阀混战,谁胜谁负都不光彩,当兵的打起仗来没什么热情,打死敌人并不高兴,被敌人打死打伤了也不觉得有任何光荣。

所以在旧军队中,根本没有谁愿意主动请战,所谓的敢死队,冲锋队都是靠悬赏出来的。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兵的也是图钱去拼命,没钱没人理你!

--------------相比日军,学生兵们几乎没有任何地方能够强于他们,好在他们有杀敌报国的强烈信念,这一点拉近了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

 

 

此次这1000多名不满20岁的学生兵没有任何要求,连一个铜板都不要,却主动联名要求上火线,这在西北军历史上是极少见的。对此,宋哲元他们对此还是相当感动的。

但感动归感动,现实是现实。

就这点来说,宋哲元,佟麟阁他们对这些学生兵还是负责任的,并没有随便让他们上战场。

因为佟麟阁他们知道,这些学生连真枪都没摸过几天,这样的士兵怎么能去打仗呢?

佟麟阁曾经说过一段话,明确表示了他的立场:只有平时把部队训练好,战时才能杀敌致胜。如果训练时松松垮垮,到了作战的时候,无异把一群穿着军装的老百姓弄到战场上去送死。

道理就是这样!

但学生们的热情高涨,此时也不便于立即给他们泼冷水。

77事变打响之后,29军紧急从南苑的库房中拿出大批军火武装了这批学生。所谓军火也不过是 每人一支步枪、一袋子弹(几十发)、四个手榴弹、一把没开刃的大刀(有的是刺刀)而已。

 

由于装备很差,训练新兵的军官们再三说武器上我们没法跟日军比,要靠近战肉搏和爱国热情取胜。

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是有了,但近战的刺杀训练则也刚学了个皮毛而已。

 

他们其中一些人,由于兵种的原因,连皮毛也没有学到。

很多学生在战斗打响前几个小时刚刚领到武器,由于没用过真枪,一些学生非常新奇,摸了又摸,看了又看,甚至睡觉都抱着步枪。不用说,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实战经验。

 

这样部队上战场,对付的又是装备训练和火力完成占上风的日寇,无疑是送死,对这些年轻人是极不负责任的。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伤亡失踪高达110到150万人。为什么伤亡如此之大,主要是相当一部分苏军为新兵,他们经过简单训练就被送到战场,由于经验不足和战斗激烈,很快就阵亡了。

实战中,防御的时候遭遇德军炮击,苏联新兵连需要卧倒都不懂,处于人的本能就四处乱跑躲避。往往一炮打死打伤几十人,一顿炮击下来,苏军一个团一下子就被打掉一半。

而进攻时面对德军机枪阵地,苏军新兵又不懂迂回,不懂利用地形地物隐藏自己,甚至连部队要分散也不懂,他们很多时候人挤人的人海冲锋。

结果就像电影《兵临城下》那样,大量苏联新兵刚刚送到斯大林格勒,连东南西北都没搞清,、就立即死伤殆尽了,而德军伤亡很小,顶多消耗一些弹药。

后来经过统计,苏军新兵平均存活时间不到一天。

 

宋哲元经过再三考虑,坚决拒绝了学生兵们要求去前线的要求,而是让他们在战前准备三天干粮,然后转移到后方保定去。

 

其实是宋哲元他们想保护这些学生!

 

不过学生们热情很高,又报仇心切,根本没几个人愿意撤到后方去。

他们再次推选代表,再三向宋哲元,佟麟阁他们请求留在南苑,不向后方撤退。

宋哲元他们见学生们很坚决,也就只得同意了,但仍然没有安排他们作战,而是驻扎在南苑的兵营内继续训练。

 

 

从7月8日卢沟桥打响以后,之后二周由于日军调集兵力,宋哲元试图和平解决,总体局势平静。

虽然南苑西边的宛平卢沟桥断断续续在交火,总体来说南苑附近一直没有日军出现。

到了25日就不同了,当时日军已经开始全面的进攻准备。

25日进攻南苑东南方的廊坊,26日强行冲击南苑北面的广安门,27日又进攻南苑东边的通县,通县和廊坊都距离不远,南苑兵营里面能清楚的听到枪炮声。

 

到了27日,南苑的形势已经很严峻。



------------------------日军大兵压境,南苑四面都是敌人,情况极为危急。



 

当时宋哲元任命的总指挥官赵登禹还没赶到南苑,在南苑军衔最高的佟麟阁副军长已经预先做了作战部署。

南苑的正面,也就是南边和东边防御为最有战斗力的军官教导团和特务旅负责,主要对付大兴而来的日军和伪军(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保安队),这是日军最有可能攻击的方向。

南苑西面防御则由张自忠38师2个团,骑兵9师一个团负责,这两个团战斗力还可以,但中间新兵也不少,主要对付丰台,长辛店来的日军主力。

南苑西南角则由学生训练团负责!

为什么西南角交给战斗力最弱的学生训练团呢?

主要佟麟阁根据军事常规分析,日军不太可能从西南方向进攻,所以让学生们去防守这个地域,也是从保护学生们的角度出发。

可是由于宋哲元并没有下令紧急备战,南苑没有做紧急部署,没有增修坚固工事,也没有重武器的增援。

南苑虽然驻扎着重兵,但居然没有什么防御工事,仅有一道围绕南苑的土城墙,另外就是南苑内围绕着12座营房区的3米多高土围墙。佟麟阁在战前下令在围墙外修筑一道壕沟,关键区域埋了一些地雷,临时增加了这一点防御阵地。

 

27日凌晨,首先是日军进攻通县,枪炮齐鸣。南苑离通县不过20公里,所以听得非常清楚。

当天下午,赵登禹奉命132师一个旅赶往南苑增援,却没有想到,他的行军路线被无耻汉奸潘毓桂全部告知了日军。

日军于是赶往团河一线阻击赵登禹部!好在赵登禹亲自率领的一个团,赶在日军之前通过了团河,没有什么损失。但后续的那个团却被日军伏击,损失惨重。

 

赵登禹赶到南苑以后,根据自己的军事经验判断,日军会在24小时之内对南苑发动进攻,随即命令部队准备作战。

 

当时正是北方的盛夏,南苑附近是一望无际的青纱帐,也就是高粱地。战前南苑守军自发的砍倒了围墙附近一部分高粱,主要为扫清射界,但做的并不完全。

清理出来的区域多的不过清理了400米,少的只有十几米。27日下午,居然有几个日军骑兵冲入南苑附近侦查,甚至一直冲到围墙附近。

学生兵立即开枪射击,乱枪之下打死2,3个骑兵,学生们为此欢声雷动。

当时学生们的教育长张寿龄是个职业军人,他看到学生高兴的欢呼,自己却没有任何喜色。

这个曾经担任过庐山军官训练团中将教育委员的老军人清楚知道,日军侦察骑兵只是开道的,看来日军的全面进攻就是几小时之后的事情,此时不过是雷阵雨之前的宁静而已。

激烈的战斗在任何时候,随时会伴随着一声炮响而打响。

张寿龄不觉相当紧张,当晚没有睡着觉,四处巡查,指导学生们抢修阵地。

相比紧张的张寿龄,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学生们则是又紧张又兴奋又害怕

他们其中一些人还有些浪漫主义的战争观点(老萨认为像高中语文课本中,写《荷花淀》那种美化战争的文章作者,都是非常无良的人。他们让很多年轻人对战争充满浪漫主义思想,而这种思想同现实的战争是没有任何共同点的,是完全的误导。《荷花淀》中打仗就是趴着开枪扔几个手榴弹,然后敌人就全部挂了。实际上呢?看看下面的文字就知道),对战争有些憧憬,认为是一场大人们的游戏而已。

大部分的学生此时兴奋的无法入睡,他们跃跃欲试,擦枪磨刀,期待着战斗。

他们中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这已经是他们生命中最后的几小时了。

 

28日天刚刚亮,张寿龄就看到远处空中有几个黑点,在学生们互相询问时什么东西的时候,张知道这是日本飞机来了。

果然,这两架日军侦察机在南苑上空盘旋了近一个小时。当时张寿龄对此颇为不解,不知道为什么日机侦查需要这么久。

 

后来才得知,汉奸潘毓桂已经把南苑全部军事部署告知进攻南苑的日军。日军经过仔细分析,决定就从实力最弱的学生兵防御的西南角阵地入手,以此处作为主攻方向。

另一个主攻方向则是东南角。本来还有一路,也就是华北住屯军一个联队负责进攻西北角,但他们击破通县的守军花费了7个小时之久,所以没能及时赶到。

 

此次日军侦察机盘旋这么久,就是在核实潘毓桂情报的准确性。

让张寿龄没想到的是,期间一些没有战斗经验的学生兵居然用步枪向高空射击,试图打下这两架飞机来。

其实不要说飞机飞的如此之高如此之快,就算是飞机俯冲轰炸,靠步枪也根本不可能击落飞机的,不过是白白浪费子弹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对飞机的这一阵乱枪,居然是这些学生们生平以来第一次实弹射击!

 

果然,日军侦察机刚刚飞走,日军轰炸机群就立即出现。

这是第20师团长川岸文三郎中将的命令,由空军首先攻击南苑,打击守军的士气。

------------------日军空军和重炮威力还是非常大的,这让南苑守军遭受很大伤亡。29军撤出南苑的时候,几百所营房大部分被摧毁。



 

日机首先从郑大章骑兵师师部所在的东北角开始轰炸,然后沿着南苑营房全面轰炸起来。

日机知道南苑没有防空力量,所以刚开始就肆无忌惮的低空轰炸,炸弹扔的很准。

为什么先攻击骑兵部队,这是因为骑兵不像步兵可以随便隐蔽,他们目标大,在防御战中是很不利的。果然突遇日机密集轰炸后,这个骑兵团顿时遭遇相当的伤亡,马栏也被炸毁大半。马栏中的战马共有两个团共1000多匹,多是刚从察哈尔绥远草原买来的,从没有经历过战斗,也没听过爆炸声。此时四面都是炸弹爆炸,马栏墙壁又被炸倒,军马被惊吓的四处狂奔,期间还冲到了一些士兵。

总之,日军第一波轰炸就将南苑大乱,营房内四处是炸死的人马尸体和乱跑的军马,秩序大乱。

 

佟麟阁,赵登禹见此,赶忙组织了一些步兵机枪手对空射击。

 

捷克式轻机枪自然无法击落日机,却也迫使日机不敢飞得太低,转为高空轰炸。

期间由于大部分机枪手没有对空射击经验,射击火力总是滞后一拍。

教育长张寿龄焦急之下,亲自拿起一挺机枪,朝日机前进的方向射击,这样子弹才会有效射向飞机附近。

一个中将教育长亲自用机枪射击,这也是逼到绝境了。

高空轰炸没法很精确,这样以来几日轰炸的威力就减小了。狂轰乱炸了几十分钟后,日机用光了炸弹和机枪子弹,随即飞走了。

此时日军重炮很快开始轰击,开始是没有目标的乱轰,之后就开始较为精确的轰击。

日军火炮还是很厉害的,而且不是零星轰击,而是以炮群轰击。在这之前,日军通过汉奸对南苑情况了如指掌,他们火炮打的很准,南苑营房很快成为一片废墟和火海。

几小时的重武器远程打击造成了南苑守军相当的伤亡,死伤达到近千人。

一些29军官兵在南苑被日军飞机火炮炸死炸伤,由于战前准备不足,医疗兵都设在南苑兵营一角,被火炮拦住根本无法救援,导致很多伤兵没人管,也送不下阵地。南苑内部到处是尸体的残肢和呼喊着的伤兵,形同地地狱。

 

重炮轰击了近一个小时以后,逐渐停止了。

学生兵们顿时松了一口气,佟麟阁赵登禹脸上却立即变得更严峻。他们明白:这是日军步兵要开始全面冲锋了!

 

 

果然,重炮轰击刚刚结束,日军第20师团的3000多的精锐部队,在近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大量步兵炮的掩护下(日军多用步兵炮做一线支援用,直瞄作战,精确摧毁敌人工事)从从东南、正南、西南3个方向全线进攻(原本计划中进攻西北的华北住屯旅团没能及时赶到),而主攻方向之一就是学生兵驻守的西南角阵地。

 

当时日军火炮非常猛烈,学生兵防御阵地短时间内就被摧毁大半,在他们惊魂未定的时候,日本步兵已经从高粱地里冲了过来。

学生兵还是非常顽强的,其实作为第一次参战的新兵,他们在日军飞机轰炸和炮击的时候普遍非常害怕。在日军炸弹和炮弹的打击下,学生兵也有了一些伤亡。一些士兵被炸的支离破碎,一些则被炸断手脚,受了重伤,血流满地。

当时一些年纪很小的学生兵目睹这样的惨状,吓得手足无措,全身发抖。

但吓归吓,怕归怕。

在面目狰狞的日军冲锋上来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兵们顿时恢复了勇气。他们冒着日军猛烈地炮火,纷纷在战壕中直起身子,对日军冲锋部队拼命射击。

要知道,这是大部分学生兵第一次开枪射击,所以枪法并不佳,很多子弹都打到天上去了。

不过由于学生兵们非常勇敢,他们的阻击相当顽强,也阻挡了日军进攻的势头。

日军以坦克掩护连续冲锋2次,居然都被学生兵击退。日军坦克装甲车的装甲都很薄弱,没有步兵的掩护,它们也不敢冲到学生兵的身边,只能在较远处开枪开炮。

一些冲在前面的日军士兵纷纷中弹倒地,余下纷纷后撤到高粱地,以它们作为掩护准备继续冲锋。

此时日军火力的优势就看出来了,当时日军坦克,火炮,加上轻重机枪掷弹筒一起射击,火力完全压倒了学生们。

日军相当射击精确,火炮威力也大,对学生们造成很大的伤亡,这也是之前宋哲元不让学生们参战的原因。

 

当时学生兵防御的战壕上可谓是枪弹如雨!什么叫如雨,这不是形容,而是真的像下雨一样。当时子弹像雨点一样擦着学生兵防御的战壕上空飞过。

战壕中任何人敢与抬头射击是极为危险的,直起身子就更危险,将半截身子露出战壕射击时,每分钟都有被击中数次的危险。

很多学生兵刚刚射击两三发子弹,前后不过几秒钟的时间就头部胸部连续中弹,壮烈殉国了。

此时的大部分学生兵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生死,他们除了国仇家恨以外,更目睹身边战友的牺牲,个个眼中喷火,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宁作战死鬼,不为亡国奴!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赚一个!

 

虽然被日军火力完全压制,但学生兵们仍然奋力还击。从他们的战壕中射出的顽强子弹,将日军第三次冲锋打垮,冲锋的日军狼狈不堪的再次退往高粱地。

一些日军士兵互相说:不是说29军的学生兵都是娃娃吗,也没受过正规训练,怎么这么顽强?是不是情报出错了!

 

但此时南苑已经守不下去了!

此时日军除了主攻学生兵的阵地以外,也从其他各处进攻。尤其日军炮火猛烈,南苑营区的防御阵地大部分被毁,官兵到目前为止也伤亡了1000多人,更重要的通讯被切断,指挥也陷入混乱,实际统一的指挥已经不存在了。

赵登禹,郑大章,佟麟阁各自领导自己的部队防御自己的阵地,完全不知道友军作战情况,也不知道日军有无从友军阵地突破。

好在基层官兵有心杀敌报国,他们沉着应战,即使没有上级的命令,他们在班长排长的率领下顽强防御,坚持不退,南苑守军才没有被日军一触即溃。

 

此时在北平的宋哲元也得知南苑情况危急,他知道南苑没有坚固工事,又没有适合防御的地形,根本守不住,在南苑刚刚打响的时候就下达了全军总撤退的命令。

当时南苑和北平的通讯也已经中断,在宋哲元的命令辗转送到赵登禹处已经是几小时之后。

此时日军已经有一部不知道从哪个缝隙中冲入南苑营区内,四面射击,袭扰,将南苑守军分隔开,营区内顿时大乱。

好在南苑营区的面积不小,环绕营房走一圈也有十几华里,冲进来的日军兵力单薄,一时来不及里外夹击,只能暂时切断南苑守军之间的联系。

与此同时,日军除了强攻学生兵的东南边以外,也同时强攻其他方向。

当时郑大章的骑兵师已经被日本空军击溃不能作战,仅靠张自忠的2个团几乎顶不住日军的冲击。

赵登禹明白,东南面西面怕是都守不住了,南苑内部又突入了日军,看来南苑是必须放弃了,不然恐怕就是全军覆没!

 

于是再接到命令后,南苑最高指挥官赵登禹将军立即下令撤退。但赵只能指挥自己的132师,却指挥不了佟麟阁和郑大章的部队,所他急忙电话给他们,让他们率领所部赶快撤走。

不过没想到的是南苑内的电话线已经被日军切断,最终只联系上了郑大章,却联系不上佟麟阁。

眼见和佟麟阁联络不上,赵登禹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但此时情况险恶,实在不能再等。

如果此时再不撤,那么怕是过半个小时后,想撤也撤不走,整个南苑守军7000多人都要死在这里了,所以必须马上撤退!

那么佟麟阁那边怎么办?自己去联络?上午的时候,日军尚且没有突入南苑营区,佟麟阁曾经冒着日军重炮的打击,亲自乘坐汽车亲自四面巡视。

现在就不同,此时日军已经在南苑中心架起重机枪掷弹筒四面扫射轰击,佟自己去无异于去送死。

赵登禹犹豫再三,终于决定派出几个传令兵去佟麟阁处下达撤退令,同时他下令自己的部队立即撤走。

而郑大章此时已经奉命率领骑兵团残部先一步撤走了,骑兵防御上没有太大作用,撤退却可以用来打头阵,打通道路。

 

视线从赵登禹处转到佟麟阁这边。

 

此时佟麟阁率领特务旅,军官团和学生兵阵地被摧毁殆尽,战壕内外都是战士们的尸体和受伤呻吟的伤员。

 

佟麟阁也明白,阵地肯定是守不住了,但撤退这么大的事情,他自己没法决定,就急忙电话去联系赵登禹,郑大章,想一同商量一下。

 

却没想到电话线已经被日军切断,根本没法接通。

在佟麟阁电话给赵登禹的时候,其实赵登禹也在打电话给佟麟阁,两人都没有打通!

佟麟阁在赵登禹派出传令兵的同时,也命令传令兵跑步去联系。

当时南苑内部飞机炸弹,炮弹,日军士兵的子弹横飞,处处都在战斗,传令兵几乎寸步难行。

这几个传令兵先跑到比较近的郑大章那里,发现郑早就撤退走了,他的骑兵部队也一起撤走了。

传令兵们又向赵登禹处跑去,一路上不断遭遇日军火炮轰击和机枪火力阻击,传令兵只得借助一个个炮弹坑艰难前进。最后一段日军子弹像泼水一样飞来,传令兵完全靠卧倒爬行过去,期间还伤亡了好几个人。

在途中,他们正好遇到了赵登禹派来的传令兵,被告知赵部已经撤退,还命令佟麟阁部立即撤退。

在佟麟阁接到撤退令的时候,南苑各部都已经纷纷撤退。佟麟阁明白自己如果不退,就要被日军包围了。

佟麟阁立即下令撤退,但由于通讯已经中断,这个撤退命令完全是通过士兵人传人的击鼓传花式。

由于通讯被切断,南苑营区又一片混乱,加上名义上的总指挥赵登禹本来也无法统一指挥各部。赵无法安排某支部队殿后掩护,导致撤退秩序大乱,各部争相撤走。

--------------------日军此次伤亡也不轻,虽然日军自称仅伤亡100,200人,实际上它们的伤亡也有700,800人。

 

在各部刚开始撤退的时候,日军也在重新部署。

第20师团是团长川岸文三郎知道几个小时的进攻都没有成功,随即亲自赶赴南苑附近指挥。由此日军孤注一掷,做了最后一次冲锋,集中了所有可以使用兵力。

这次冲锋是最猛烈的,根据当年学生兵回忆,最前面是日军的坦克,坦克后面就是黑压压的日军冲锋部队,稍远处则是日军重机枪和步兵炮的掩护部队。

 

此时学生兵伤亡不轻,残余的火力已经挡不住日军的全面冲锋。

眼见日军冲入阵地前300米内,学生兵的教官们立即下令上刺刀,举大刀,准备肉搏战。

此时佟麟阁已经下达了撤退令,二线的学生兵已经撤走,但一线学生兵和日军胶着撤不下来。

佟麟阁没有办法,亲自拿着手枪率领最有战斗力的军官教导团侧击进攻的日军,试图将学生兵接应下来。

但远水救不了近火,此时日军已经冲入学生兵阵地前。学生兵们勇敢的挥舞大刀和刺刀跃出战壕迎击日军,由此双方开始了激烈的肉搏战。

这场肉搏战,可以说是平津一线战斗中最为壮烈的战斗。

壮烈在于,双方实力明显是一边倒,但实力被压倒的一方临死不屈,几个人拼一个人,拼死一个算一个。

大家都知道,日军在二战中有二大作战技巧闻名于世,即使不算世界第一,也绝对算是世界一流,这就是一是步枪精确射击,二是拼刺。

 

日军的拼刺相当厉害,甚至可以说是当时世界第一。日军拼刺肉搏的训练早在明治建军就已经深受重视,有种说法,这是日军自知火力相对列强部队较为逊色,试图通过肉搏战弥补自身的缺陷。

日军每一个士兵都经过严格的拼刺训练,每个中队(连)都安排专门的刺杀训练教官。而日军每个联队长(团)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该联队相应的白刃战训练计划,这是日军内部重要的一个考核项目。

所以日军每一个士兵在完成训练可以投入战场后,都受过非常完整的刺杀训练,肉搏战能力很强。

 

这里老萨多说一句,对于士兵来说,最难训练的就是拼刺训练。

这种东西是最无法无法速成的,没有几个月时间的训练无法上手。

而即使平时训练得再好,却同战场上真实战斗有着一定的差距,不见得练得好就能杀的好。

这主要是训练时候用的是木枪,实战时候用的是真枪真刺刀,分量和手感都不一样。如果战前不用真枪真刀从头在训练,之前练习的就等于白练。

而就算真枪真刀也练好了,实战时候还有个胆量的问题,就是要过心理关。

相对距离很远的射击(用《教父》里面教父大儿子桑尼的话来说就是:在一英里外开枪!),在面对面的刺杀中,将一个活生生的敌人刺死,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

敌人的鲜血会飞溅到你的身上,敌人的内脏,体液也可能流到你的身上,显然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

没有刺死过人的新兵,就算平时练得再好,往往也会在关键时候手软,下不了手,或者虽然赶下手,却因为紧张而过量用力,导致刺杀动作变形,被敌人乘机杀死。

对于这种东西,全世界都没有好的办法,只能通过实战经验弥补。

讲难听话就是,打几仗你还没死,就练出来了,但这又谈何容易!

 

相比起来,日军则比较残忍,他们很多时候利用战俘和无辜平民练习刺杀,用来过心理关。

有些联队长之流的军官还禽兽不如的说:杀战俘就是为了练胆,没见过鲜血的士兵不能算真正的日本士兵。

 

就刺杀技术和心里上,显然日军比仅仅练过几天的学生兵强大太多。

而装备上,日军30式刺刀加上38式步枪长达1米65,比学生兵手中的毛瑟步枪加刺刀普遍长出10到20厘米,比他们的1米长的大刀更是尝过半米。不要小瞧这10厘米,所谓一寸强一寸险,在肉搏战中,长5厘米就足够一方占尽优势,一方无还手之力的了。

 

于是,一场一面倒的肉搏战开始了。

当时学生兵和日军激烈拼杀,到处都是兵兵乓乓刀枪互砍声音,无比惨烈!

肉搏战几分钟后,情势就一边倒了,经受过十几天刺杀训练的学生兵完全不是日军对手。

这简直类似于泰森和老萨之间的拳击赛,实力相差太远,胜负根本没有悬念。

实战中,一个日军士兵左突右刺,往往能对付三四个学生兵。

 

学生们由于没有受过刺杀训练,刺刀一刀刺过去刀尖乱晃,虚弱无力,就算刺到日军也不会造成致命伤。

而且这些学生也多不是重体力劳动者,入伍刚刚半年,训练不够,臂力体力也都不足。

拼刺期间,偶尔两把刺刀一碰,学生兵的刺刀就脱手了飞了。

 

而使用大刀的学生兵更惨,大刀队刺刀本来就是不利。如果想获胜,一定要像29军老兵那样,对大刀刀法练得非常纯熟以后才行。优秀刀手用大刀才能大占刺刀上风,而新手使用大刀对刺刀,是极难获胜的,毕竟刺刀一米六长,大刀才1米长,刺刀不重,大刀很重,普通人基本都用得了刺刀,却很难舞动大刀。

《鹿鼎记》中海大富对韦小宝说:你和皇帝如果真下苦工练个10年20年的功夫,练到了家,两人联手,或许对付的了鳌拜。这样半吊子练几个月有什么用,这次可是凶险的很啊!

道理就是这样,短时间内,学生兵就有上百人被日军刺中倒地,鲜血散漫了南苑的土地。

虽然如此之不利,甚至几乎相当于单方面的屠杀,但让日军士兵惊叹的是。学生兵们战斗意志非常顽强,他们虽然接二连三的被日军刺倒,三四个打一个也不是对手,但余下的就是不退,仍然奋力刺杀。

有的学生兵被日军刺中要害以后,却用双手抓住刺入身体的刺刀刀刃,不让日军将刺刀拔出。傍边的学生战友将这个日军刺死后,发生这个学生兵早已经死了,临死手中还仅仅抓着日军的刺刀,刺刀的刀身还在他的体内。

 

还有一些学生兵被日军刺中要害倒地,口喷鲜血,却还拼命向日军身边爬去,奋力和日军厮打,试图抱住日军的双腿,让战友们将其杀死。

 

就在这个关头,佟麟阁率领的军官教导团奋力杀入日军侧翼。日军数量本来就不多,此时侧面受敌,冲锋部队顿时不敢继续突进,只得再次向后撤去。由此学生兵们终于找到机会,迅速撤退!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学生兵以外,如军官教导团,特务旅,甚至骑兵师作战也非常顽强。

骑兵师一些士兵在战马被日机炸死以后,手持骑兵步枪进入步兵阵地作战。当日寇冲锋的时候,骑兵们挥舞马刀和他们肉搏,伤亡很重。

据跟当时骑兵六团团长刘少泉回忆,他的侄子刘升英会武术,在肉搏战中奋力砍杀,非常英勇!当时刘一边砍一边大叫:快杀吧!快砍吧!这些畜生杀一个少一个!

结果在刘在连续砍倒数名日军后,不幸殉国,这才是民族英雄!

而教导旅一些老兵负了重伤后躺在地上无法移动,奄奄一息。但日军冲上来的时候,他们仍然倒在地上向日军投掷手榴弹。日军本来见他们满身是血,以为已经死了,猝不提防之下,被炸死很多人。之后凶残的日军士兵将这些老兵乱刀刺死了,有的被刺了十几刀之多!

 

------------------日军刺杀还是很厉害的,八路军的前身红军最强调近战肉搏,结果在平型关遭遇日军的时候仍然吃了亏。后来针对日军做了适应训练,才和日军不相上下。为什么?除了严格的刺杀训练以外,日军还大量用战俘和平民练习刺杀,毫无人性。





这1500多名学生兵,最终活下来的仅有500多人,有近1000人死在南苑和从南苑撤退到北平,保定的路上。

这500多幸存者每人都被授予了一枚亲爱精诚的勋章。

 

此时南苑四处都被日军攻破,南苑守军经过激战全部撤出,此战29军伤亡2000多人,其中约有二分之一是学生兵。

 

南苑之战基本结束,下面就是更为惨烈的大撤退了,撤退中南苑守军伤亡3000人,比南苑保守战牺牲的人还要多,佟麟阁赵登禹将军也在此壮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