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朴是什么意思:传统文化领航人生(第二集)—蔡礼旭老师讲于清华大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23:19:12

传统文化领航人生(第二集)

              蔡礼旭老师讲于清华大学

 

    我们刚刚讲了,宠爱不是真正爱护小孩,你可能因为「宠」养成他人格的偏狭,所以对孩子太宠爱,他就会不孝。

再有,对女朋友、对太太不理智地去宠爱,会养成她任性,不高兴了就跟你闹一下,你得赶快从公司里跑回来哄她半天,还要带她去买衣服。刚买完还舒服一点,隔了两天又给你打电话,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样的先生一定是忧郁症的高危险群,他每天在公司里能安心工作吗,每当电话铃响起来他会怎么样?每天都胆战心惊:会不会我老婆打来的?

历史上很有成就的圣哲人、成功者,背后都有什么?一个伟大的女人。她能够让自己的丈夫读书、干事业没有后顾之忧,从而成就一代伟业,所以这位太太一定是能为大局着想的人。

那我们的男士们懂不懂得怎么去择偶?要选择什么?要择的是「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要择「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常言道「娶一个好的太太可以旺三代,娶一个不好的太太败三代」,所以选择的老婆要能令家运兴旺,让兄弟们都赞叹弟弟娶的太太把我们的家很多事情都处理得非常完善。

诸位同学,娶太太可不是只关你自己的事,婚姻攸关家族三代的命运,所以能不谨慎吗?但是我们想一想,现在男孩子找对象的第一标准是什么?(答:漂亮。)你们怎么都不含蓄一点,直接就把答案说出来了。我们要再洞察吉凶,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可能会怎么样?女孩子假如从小很漂亮,不管走到哪所有的人看到她的第一句话是什么?“长得这么美丽,眼睛一边一个,鼻子长这么挺!”从小就被称赞包围着,听久了以后,这一个女孩子觉得什么最重要?「其所薄者厚」,她会觉得脸蛋最重要。所以她的时间都会花在哪?脸上。花在脸上她心里的道德学问会高吗?相对的就不容易。

我们有一位老师是幼儿园园长,她们的幼儿园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才五六岁,漂亮到什么程度?这位园长是个女的,她说:“看她第一眼不敢再看第二眼。”你就知道吸引力太强了,除非是英雄,不然过不了关。这个孩子念幼儿园的时候,上课半途常常有事没事拿出镜子照一照,过一会儿又照一下。请问她能把书读好吗?当她那样注重外表的时候,最难抵抗的就是甜言蜜语。

所以我在教书的时候,看到有长得特别漂亮的学生,我都冷汗直流。你看我还是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因为我们知道要「禁于未发」,要帮她打预防针。所以当老师不容易,要处处为孩子设想到未来。我就给他们上了一堂男女关系的课。六年级该不该上?不上不行。为什么?等她一上初中听的都是“给你爱”、“爱不完”、“给我一杯忘情水”……先入为主,她就觉得人生不爱得这么痛苦就等于没有活过。这样的想法对不对?那叫做自讨苦吃。

我就告诉他们男女交往要从「相识」到「相知」,然后「相惜」、「相爱」,之后才走入婚姻。讲到婚姻的时候,还特别强调要懂得互相尊重、互相爱护,要好好地经营。童话故事往往说王子和公主结婚之后,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那都是骗人的。你看「相识」,现在的男孩子遇到一个女孩子,都不知道她是圆的还是扁的就告白说:“我很爱你,一定要追你”,一定假的,这是不正常的状况。所以男女第一次面就说“我非你不娶”、“非你不嫁”,这都是骗人的,现在不光是男人骗女人,也有女人骗男人的,所以诸位男孩以后也要注意一下,一下了跳到这个程度是不正常的。此外,我们还教导孩子如何去判断,什么是真正爱人,这些讲起来就太长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我们还接着刚才讲,对于很多的事相,你都要用心用功去了解清楚其中的道理,这样才能面面俱到,不然看事物都会有所偏颇。「物有本末」、「知所先后」,刚刚我们提到找太太的第一个条件,最重要的是看她的德行。老祖宗有没有教?教的很清楚啊,我们不肯看,老祖宗对得起我们,是我们自己对不起他们呀。我们看五经之首的《诗经》,诗经第一篇就是《关雎》。《关雎》讲的是什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什么是「窈窕」?有一次我到中学演讲,当问到什么是「窈窕」,一位女生说,是“身材姣好的女性”。当她答完时,我深深为老祖宗感到悲哀,他们蒙受了不白之冤。「窈窕」是指贤德的女性。《诗经》头一篇就告诉我们,五伦关系要发展良好,根源在夫妇。这一点若没有老祖宗的指导,我们很难洞察到其中微妙的道理。

夫妇、父子、君臣、兄弟、朋友,这五伦关系能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自然就处理好了,很多人生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所谓「人无伦外之人」,没有一个人跳出这五伦关系的;「学无伦外之学」,学问也没有跳出五伦之外的。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一个人懂得孝养父母,这颗孝心、恭敬心内化了,他就会推己及人;他会了解到每一人都有父母、子女,不恭敬别人的父母他的孩子就很伤心,不爱护别人的孩子他的父母就非常难过,一个有孝心的人他不愿意看到别的父母子女受到伤害,他自然就会懂得去爱人。

「仁民而爱物」,爱护所有的人民,这颗爱心再推延开来,他就懂得爱护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因为他那颗仁慈心已经内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处理好,跟大自然的关系也就水道渠成。所以人跟自然的关系根本在孝心,在仁慈心当中自自然然就能和睦相处。如果连父母都不孝,他的存心就非常自私,不只会跟人竞争,还会肆无忌惮地掠夺整个大自然的资源,到最后我们生存的空间都很难保持下去。

我们看到现在大自然被破坏得严不严重?环境恶化的速度太快了。几十亿年才形成的美丽的地球,人的自私可以在多短的时间内把它毁灭?这个要深思呀。人都不厚道了,只贪图眼前的利益,没有想到后代的子孙。所以我常说,几千年的中国文化里只有一代人会被后人骂得很惨,哪一代?你们认不认识?怎么大家这么无辜的样子,告诉大家,就是我们。我们的下一代会指着我们的坟墓说:“你给我们的是什么思想,让我们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你给我们的是什么水,全都污染不能喝了;你给我们的是什么土地,统统喷了过量的农药,都长不出草来;你给我们的是什么天气,全是沙尘暴。”这时候我们的在天之灵会不会安稳?很可能会从天上被骂得掉下来。

我们再来看看五伦之间的微妙关系。夫妇关系是五伦的核心,有了夫妇才有父子,才有兄弟。而一个孩子的人格从哪里学起?从父母的榜样。中国人说「三岁看八十,七岁定终身」,所以小孩子三岁以前的教育奠定了他一生的基础。凤凰卫视有一位著名主持人王鲁湘先生,他对中国文化研究很透彻。他们夫妇二人自己带小孩,孩子在三岁以前夫妻俩全力配合把孩子教好。三年扎下了根基,以后会怎么样?轻松多了。如果没有这三年扎下的根,请问要为这孩子担忧多久?担忧一辈子。所以,谁最懂得投资报酬率?能够防微杜渐的人,能够高瞻远瞩的人,才最懂得投资报酬率,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我们现在经济发展很快,好像迅速赚了很多钱,可是毁掉的地球资源却是以后花再多钱也挽救不回来的。养育孩子也是一样。有的人似乎很有经验,甚至很多朋友也来请教,这些人是怎么计划的呢?生完孩子就扔给爷爷奶奶,然后自己到国外留学,再回来的时候就有一个长得高高大大的人叫他(她)爸爸(妈妈)了。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大,这样的孩子能跟父母亲吗?所以王鲁湘告诫他的朋友们,假如你没有做好准备在孩子三岁以前全心全意照顾他,没有能力把孩子的存心、处世的态度统统都扎好根基的话,不要生孩子,否则以后一直为他的成长操心还是很难办。确确实实很多的道理、真理绝对是超越时空的,不受时代影响。

所以夫妇关系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人格会很健全。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脾气这么大?脾气大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我从事教育工作后就开始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们会有这样的行为?去找源头,慢慢才体会到,孩子的行为根源还在家庭教育。再反观自己,我们处世的态度都是受父母的影响。我父母没有吵过架,我有两个姐姐,家里三个孩子不知道怎么吵架,即使别人对我们发火我们都不知道说什么,有时候还很紧张,但从来没有回嘴跟人争吵,因为没学过。父母在我们面前谈话也从不谈论别的朋友的是是非非,所以我们也不会批评别人,批评别人会觉得很别扭。

所以长养一颗仁爱之心,才会没有对立,没有冲突。那么孩子的人际能力什么时候学?不是大学毕了业,去听三天“卡耐基”,出来以后就会处理人际关系。有没有这种事?不可能。凡事要「道法自然」,在爱的环境当中成长,孩子就学会爱;在没有在爱的环境当中成长,孩子没有志向,孩子没安全感,走到外面就处处想要控制。这样的人在面对男女感情的时候,往往都会受到挫折。

所以幸福不幸福,家庭环境早已为它埋下了一些伏笔。家庭里面夫妇和睦的,父子就很亲;因为父母慈爱,孩子也懂得孝顺父母,他感恩的做人态度也就形成了,当他走上社会,遇到长者他就懂得敬重,自然会得到前辈的提拔和眷顾。很多古话都大有深意,你看「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一个人对父母的恩德都生不起孝心的话,我们怎么指望他为集体、国家效力尽忠呢,不可能的。

《孝经》里说:「君子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你看都是道法自然。「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懂得去友爱兄弟姐妹,他替人着想的存心在家里就形成了,那么去学校念书,跟同学很自然的就能相处好,到社会上工作,跟同事也能相处好,懂得对长辈领导恭敬。「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在家里能把自己的被子又叠得很好,房间收拾得很整齐,他就培养起管理做事的能力,到工作岗位上也能把自己的事务做得非常稳妥。「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他在家里就学习做事的方法,一看到不整齐就自自然然要把它摆好,心时时都在定中。这样,能力内化了,做事能力就能转移到他往后「故治可移于官」,他往后当县长、当官的时候,能力就自自然然地表现出来。

「君子务本」,刚才我们讲了五伦的「本」在哪里?在夫妇关系,夫妇伦正,五伦皆正。所以现在要改善整个社会风气,最重要的榜样是什么?夫妇和睦。所以,诸位同学虽然还没有结婚,但将来结婚的时候要立下志向。学问成就的关键在立志,婚姻圆满的关键也要立志。求学问如果不立志,那叫玩学问,拿着学问来消遣消遣,自己摇头晃脑地背几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别人看了还以为你很用功,自己也沾沾自喜,那叫“消遣圣教”。圣贤人对我们是什么态度?是时时要成就我们的人生,所以我们决不能用轻薄的态度、消遣的态度去对待圣贤的教诲。

那么我们前面讲了夫妇之间不能宠爱,宠爱会养成习气,他在外面流连忘返,你在家里独自哭泣;她会娇纵任性闹得举家不宁,你则无所适从心力交瘁,这都是没有「慎于始」。夫妻相处一开始就要讲原则,一失去原则就会「攻城掠地,得寸进尺」。所以成婚之初就要很注重这点。如果开始时不去自我约束,以后相处起来就会比较辛苦。所以「慎于始」这句话大有学问。诸位同学,「慎于始」从哪里去做?无时无地不在「慎于始」。我们今天上这堂课要不要「慎于始」?要啊。假如一上课时就说:“我今天很累,坐在角落里睡一觉好啦。”那么这一节课对我们来讲就不会产生什么作用。

所以当我们明白道理以后,当下就是开始。「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人生只要肯开始,永远都不晚,都可以化危机为转机。你看《弟子规》中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当我们在读圣贤书的时候,如果没有力行「慎于始」的态度,反而是一种障碍。所以态度决定我们的成就,绝对不是成就以后才来修正我们的态度。

我们现在读《大学》,请问应该是种什么态度?应该是要把《大学》里的每一句变成你的生活,要有这种态度你才能得到学问的利益。如果「有解无行」,读了书以后不去力行,只能增长我们的傲慢。所以在这个社会当中,我们读书要为了成圣成贤,是为了利益家庭社会,而现在社会最缺的是什么?是夫妇的好榜样。诸如同学,你以后走进婚姻时一定要立志,我要做天下夫妻的榜样。肯不肯?好,大家在点头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已经掉下欣慰的眼泪。这个才是读书人真正的态度。

一个人的一生能对这个社会乃至以后的世世代代有多大的影响,取决于他的存心。一个人心里想到了自己的儿孙,他就能影响三五十年;人的心量能想到后世的子子孙孙,他就能影响千秋万代。孔老夫子的言教流传了两千多年,依然受到无数后人的尊敬爱戴,原因就在于他考虑的是千秋万代,他的存心是「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是为天下则」,他所做的一言一行都对千古后人有交待,有这样的襟量他才能达到这样的影响。

范仲淹的家族到现在已历经一千年而家风不衰,这也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他所说的“天下”不只是一时的天下,而是我们无数后代子孙的天下,他都去考虑到。所以他才能「行为世范」,所作所为都成为世代人们的典范。有了这样的定位,我们做很多事就会觉得踏实。

那么诸位同学,怎样去作世间夫妻的典范?现在做妻子的都是怎么样?都很会发飙,??嫁过去会把家里搞得鸡犬不宁,这样的例子可不少呀,而且回到娘家,父亲不仅不教导她,甚至还要帮女儿出气。父亲这么做对女儿好还是不好,是不是爱自己的女儿?夫妻相处中哪一门是必修课?忍让。人与人相处不懂得忍让,能不能把关系处好?不可能。我们能求先生、太太所有的习惯、所有做的事、讲的话都符合我们的要求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学习忍让,学习包容,如没有学到,一生绝对不可幸福。而这位父亲就没有想到这点。

所谓「身修而家齐」,自己没有修身,子女肯定也教不好。我们来看一段话:「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孝悌,传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最后一句「《诗》《书》,起家之本」,所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一个家庭能够兴旺,关键在于家人明理,不明理一定会把家搞得乱七八糟。《诗》、《书》展现的就是人生的哲理,我们应该从中学习。所以一个家庭能不能兴旺,从他有没有读圣贤书就能看出来。

第一句是「勤俭,治家之本」,当你不懂得勤俭,这个家就没办法维持。曾国藩先生点得非常清楚:「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厌,离不得个『骄』字。」奢糜,刚好跟勤俭颠倒。一定要勤俭才能持家,不然再大的家产一定会败光。接下来是「和顺,齐家之本」,所谓“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吵吵闹闹,迟早会四分五裂。再来看「谨慎,为保家之本」,在哪里谨慎?在我们处事待人要谨慎所谓「财、色、名、食、睡」,种种的欲望诱惑,当我们一不小心陷进去,这个家就丧掉了

去年十一月份,有一个大学里经济学院的院长,他同时还是当地发展决策委员会的委员之一,很有社会地位,却因为嫖妓被开除了。因为不谨慎,家败了,事业也败了。他对不起谁?他对不起的不只是家人,他还对不起他的学生。很多他教过的学生本来很尊敬他,现在却因为他的丑闻而对老师失去了信心,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同时,他还对不起整个社会对他这么多年的栽培。所以谨慎非常重要。那么,领导者需不需要谨慎?「一失足成千古恨」,你看唐玄宗不够谨慎,晚年耽于享乐,不理朝政,全然不顾政治的败坏和社会的矛盾,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使得“开元盛世”的百年基业毁于一旦,他对得起天下的人民吗?

再看「孝悌,传家之本」,我们看到家运五代、十代都没有衰退的家庭一定都是“孝悌传家”,并且这个家风不只影响他的家庭,还会影响社会天下。因为孝悌是人性里的本善,它上演出来能唤醒所有人去效法、模仿。

周朝延续了将近八百年,关键就在这两个字:孝悌。先看「孝」,周文王对他父亲公季非常孝顺,早中晚要问候三次,「晨则醒,昏则定」,周文王都做到了。而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一样非常孝敬,文王生病时,他坐守在父亲旁边十二天没有解帽子,夜以继日照顾父亲。至于周朝的「悌」,就更不用说了,周公非但把王位都让给弟弟周武王,在武王生病的时候,还向上天祈求折损自己的寿命给兄弟延寿。这种孝悌之风传遍了天下,他们的朝代也延续了近八百年,这都不是偶然。

诸位同学,看了这段故事我们就了解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同一件事。如果今天没有《诗》、《书》,没有勤俭,没有和顺,没有谨慎、孝悌的修身态度,哪来的齐家?请问治理一个国家需不需要这些东西?假如没有这些,那么治理国政的人脑子胡思乱想,他怎么去给人民带来福利?

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假如不勤俭,会怎么样?你看夏桀灭亡了。为什么?因为他骄奢淫佚。他吃饭用的是象牙筷子,碗是金器银器,酒杯是犀牛角杯。吃的饭菜是山珍海味,穿的衣服是绫罗绸缎,住的是高楼广厦。那么维持奢糜的生活,钱从哪里来?压榨百姓。那么不给人民生路,人民就要反抗,国家就会动乱,所以「一人贪,一国作乱」。很多大臣都跟夏桀进谏:你这样子会失天下。夏桀讲:太阳怎么会灭亡呢。结果百姓知道了这句话,咒骂他:「与汝偕亡。」翻成白话就是我跟你拼啦。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治国依然是这些原理、原则。家和万事兴,国家和顺民族才会兴旺,所以我们各民族在一起也要团结、和顺。

现在我们就明白了,「孝悌」可以治家,同样可以治国,可以平天下,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理原则都在于「修身」的德行。所以《大学》里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找到了,「本立而道生」。什么道呢?家运兴旺之道,事业繁荣之道,乃至于国家昌盛之道,都有好的长远的发展。

好,我们有了这样的认知,以后再读到圣贤的教诲,都可以归结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面。你看我们的胡主席就讲:「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强调的是什么?修身。我们胡主席对中国文化都读透了。「为政之德」,德行是关键,「政」是管理众人之事。你当父母要不要管理众人之事?你当企业领导要不要管理众人之事?所以这三句话不专是讲给从政者听而已,管理家庭、企业的人都要好好去体会。「常念贪欲之害」,贪欲很可能让自己身败名裂,所以要谨慎。「常怀律己之心」,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我们都很清楚「上行下效」,都很清楚《论语》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一个家庭的父母,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以及政府的官员,他们都是众人学习的榜样,只要他身正,自自然然就会「风行草偃」。所以「律己」要从自己本身做起,自己德行树立了,就能影响一个家庭,影响一个团体,以至于影响一个国家。

好,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传统文化领航人生(第一集)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59303909.aspx传统文化领航人生(第三集)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5930448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