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龙台湾节目:《江南竹翠梅香》赏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10/05 10:46:35
《江南竹翠梅香》赏读

文/王海涛  

    近日,我将袁海涌先生的作品《江南竹翠梅香》放大(如上图,点击即可放大),打印。挂在墙壁间,工作之余,捧一杯清茶,反复咀嚼、品味,逐字品尝,受益匪浅,现将心得写下,愿与袁先生交流,与博友们共享!

    袁先生此幅字写得是我春节期间给他发的拜年短信。我是情之所至,信手拈来,六言成韵;袁先生写得是美轮美奂,婉转悠扬,水到渠成。下面,我们来逐字解读:

    开笔的“江”字三点水,最末一点,夸张而有度,将下一个字“南”字环抱当中,二字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竹”字一撇一横如同一位曲臂将军,稳稳的“托”住“江”字的千钧之点!翠字温良敦厚,最后一竖两横,如同先知春江水暖的小鸭,嘴衔翠叶,妙不可言。“梅”字一点,由撇变竖,增加了字的张力,也为“香”字拓展了空间,“香”字真实自然,两点顾盼,点到即止,做到了意在笔先,笔断意连。“塞”字整体向右上倾斜,右边盈盈一捺,作势欲飞,端庄的结束了第一诗行。

    “北”字为第二行起始,袁老师欲纵先抑,“冰”字将最曼妙的舞姿呈现给我们。此冰全无冰冷拒人之意,而像一位滑冰的舞者,旋转飞腾,让人浮想联翩。“莹”、“雪”、“亮”为流畅之笔,是为突出“冰”字而作收势的,虽没有夸张之笔,但绝不等同于呆板,君看“莹”字的最末一点,与“亮”字的左边一竖,隔雪字相望,同样顾盼生辉。而“雪”字整体简洁明快,凸显了雪花的轻盈。

   第三行“袁师常挂心”五个字,笔力下沉,写出了我俩素未谋面却一见如故的牵挂之心。这一行竖行的重心与中心,在“常”字的一竖上,而“挂”字则写得宽宏,取扁形横式,在增加变化之余,一竖一点,尽显生机!

    第四行的“怀”字,沉雄有力,如刀刻斧凿一般,让人感受到了用情之深,海涌二字雄浑娴熟,东风则有喜悦之色,最妙的是“浩”字,三点如“室漏痕”,告部点横探出,占据中心,让此字神凝意扬。

    第五行的“荡”字草头小,汤底大,极尽驰骋之能事,写出了浩浩荡荡的气势。大象有形是我在诗中故意反(大象无形)其意用之,袁老师深知我意,笔意凝重简练而出,最妙的还是”形“字,左右顾盼,用无形来阐释有形。此“形”字又与上一行的“浩”字上下交错,左右应答,在章法上完成了一个呼应。“在”字将此行字势收住,做到了起止有度。

    第六行“墨心迹无痕于”,墨字起笔非凡,以横代竖,此笔带有浓浓的隶意,属章草写法。马上改变了上一行的庄重端凝,使读者的心灵飞动起来,“心”“迹”相通,“迹”字的走之旁,如水中之鹅,曲项而歌,神采奕奕。与前文的“涌”字右边的连带之笔还是一个呼应,“无痕于”与前文的“莹雪亮”相近,呈缤纷之势。

    第七行“常挥洒天地抒”六个字。“常”字工稳,挥“字一挥不比寻常,左边“提手”硬朗,右边“军”字潇洒如王右军,主笔一竖贯通全篇,蜿蜒如万岁枯藤,为字中魂魄。整个字,左边之手扛鼎千钧,斩钉截铁;右边军如“隆中对”中的诸葛先生,身长八尺,飒爽英姿,六军皆在胸中,天下三分已定。“洒、天、地、抒”则意兴盎然,笔笔相连,读之即知,此为春江花月夜之夜半子时,天上只存玉盘,地下只有江流之声也!

    第八行“情、艺、苑、翰、彩”“情”字左边如山,右上如“生”,下边突出一个“月”字,道出了古往今来之人,依山傍月生万古之幽情的无边回想。“艺”字往复环绕,如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唯美遐思。“苑”字右下的横折钩顶起,“翰”字夸张于左,“彩”字放纵于右,细观之,如幼子饲鹤,孰子孰鹤,君自察知。变化多端,美不胜收,但至始至终,重心不倾,中心不散。反映了袁先生对于笔墨卓越的掌控能力。

    最后的“飞扬”二字,飞字最末一笔,已呈按捺不住之势,杨字左边提手,极具简化,如同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在为最后一个亙古的高音作铺垫,而右边的“且”部呈窄长之势,“勿”部取斜势,有飘飘欲飞之态,最后一笔,袁先生举重若轻,如天降兰香,余音袅袅,潇洒而完美的结束了一道让人回味无穷的笔墨盛宴!袁先生破句成行,读来让人欲罢不能,看出布局之工,而又臻于自然,巧妙至极!整幅字是一首歌,是一阙词,是一幅画,有形在墨;整幅字具唐寅之秀,真卿之雄,北海之奇,无形于心!

    亲爱的朋友,您领略其中三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