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蕾斯空气套会破吗?:超越心灵之法宝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4:25:31
超越心灵之法宝下 【  】
出处:发布日期:2006-7-31 7:59:05录入:普润
我相信大家期待听‘超越心灵之法宝’已经很久了,诸位菩萨,时间总是会过去,日子总是会到来,那么超越心灵之法宝不是活生生的摆在我们眼前吗?这不是在作梦啊!诸位,你们是否有同感?
超越心灵之法宝,我分成三段来演讲:
第一正见心灵。
第二修证心灵。
第三圆满心灵。
第一正见心灵。简单说就是要认识心,‘心’有人不了解,为了使大家能够了解,第一个阶段我们来探讨‘心’。第二修证心灵,既然了解心灵,进一步要升华心灵、解脱心灵。第三圆满心灵。明心见性后方知如何修行,而后证成菩提,使其因圆果满。以上三点是我要说‘超越心灵之法宝’的三大重点。
诸位,首先我们谈正见心灵,人人皆有个心灵,但是人人却否认心灵,这是天下间最悲哀,也是最遗憾的事情,不是吗?世人不是断灭论,就是常见论者。
佛教说世间有二种邪见(邪见就是不端正、错误的思想。)第一断见。第二常见。
第一断见:何谓断见?就是认为人死之后,身体肉躯尘归尘、土归土,四大化为乌有,甚至将精神界(佛性)也否认掉,以为人死之后,什么都没有了,这种可怕的思想,断送了多少人的善根,也就是唯物论者。
第二常见。常者不变之意。常见简单说就是认为人死做鬼,死后不会做畜牲、阿罗汉,也不会升天,不会堕地狱,不会成佛,这种观念叫做常见。常见的思想完全失去轮回的本来面目,违害社会人士的思想,非常可怕,比被杀还严重。所以思想很重要,思想正确可以救人;思想错误,会令人堕入三恶道,甚至断送法身慧命。我常说一句话:人的行为始终跟著思想在走,思想正确,行为跟著正确。思想错误,行为也跟著错误,所以修行人首先要思想观念矫正,令起正见,如或不然,纵然费尽九牛之力,也无法开悟证果。
常见,除了认为人死做鬼,还认为人死之后一定投胎做人,如果人死后一定做人,那么猪谁来投胎,鬼谁来做,修善无法升天,地狱也无法成立,这很明显的违反因果。要知道人死做人,或人死做鬼,都只有六分之一的机会,还有六分之五的机会投生他道,这要视其生前所造的善恶业来论定。那么死后的去处有那六种:
一、天道
二、人道
三、阿修罗道
四、地狱道
五、饿鬼道
六、畜牲道
问你投生六道中那一道?是问你生前所做的善恶之业来论定,这样才合乎因果。所以,落入断见,固然可怕;落入常见,也是不理想。世人所说人死做人或人死做鬼,都是错误的思想观念,只答对1/6,有关这个问题,在还没有说到超越心灵之法宝的正题前,先向各位声明,我们不可落入断见的思想,因为要超越心灵前,如果就已经落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以为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还要修行做什么?
否认生命的延续,这是很可怕,也是错误的思想,佛教相信有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因为生命的绵延不间断,所以生命是可贵的,人死后还受业力的牵制,做恶受恶果,做善得善果,平等!平等!生命的延续是由前生所造的善恶业论定,所以,那怕世人邪知邪见的高喊,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你也不要害怕,那只是愚夫愚妇的想法,开悟的圣者说的话,是不会有偏失的,不但佛教认为人死后,生命仍继续延续下去,甚至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及一贯道,也同样认为,人的生命会继续延续下去。
人的心灵必然存在,佛说人人有佛性,在此,我引用一位开悟祖师说的四句法语:“与君同步又同乡,起坐相从岁月长,渴饮饥餐常对面,不须回首更思量。”与君同步又同乡,这意思是说,清净本性随时随地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不认识,不能自觉,佛性如同故乡旧识,跟我们一同来来去去,不论走路、吃饭、行住坐卧,佛性都不曾离开我们,相随累生累劫,却找不到主人,这不是很悲哀吗?
所以,我开门见山说,人人有个心灵,可是人人却见不到,这是天下间,最令人痛心、最遗憾的事。禅宗说:修行要明心见性。我们即未明心,也无见性,这是非常痛苦的,难怪一直生死轮回,作个六道的流浪汉,三界的苦命儿,诸位,你们认为有道理吗?渴饮饥餐常对面,口渴时,知道喝水,肚子饿了,知道要吃饭,时常见面却不相识,这是众生没有明心见性的悲哀。
祖师又说:不须回首更思量。佛性就在身旁,不假思索,若再想一下,佛性离你八万四千里了。
我常说,我们常随时随地生活在自性当中,而不能自觉,这是最可怜的。世间最可怜的,不是死了父母、死了儿子,而是无法明心见性,天天生活在自性当中,却不能见性,害得我们无尽的生死轮回,受无量痛苦。诸位,你们可曾想过一个问题:我们的父母有无量无边,一世有一世的父母,二世有二世的父母,无量世有无量世的父母,这辈子若无明心见性,开悟证果,随著善恶之业,再去投胎转世,如此生生世世都要为父母之死而难过,希望诸位能正见这个问题。今天、明天、后天三天,告诉诸位如何明心见性。
明天和后天内容比今天更深入,最后一天,大家可能都睡著了,如果没有睡著,那要恭禧诸位,你我有缘,来此听我演说佛法。反之,你若听不懂,躺下睡也无妨。诸位菩萨,心灵要如何超越?就是将邪见净化为正见,将染污不净的心净化,是名为超越。并非离开心灵,另外再找个心灵来净化、超越,如此诸位明白吗?人人有个心灵,这个心灵即使生生死死,也不会减损一丝一毫,就算明心见性,开悟证果,不再受生死轮回,佛性也不会增加一些些,不增不减,即是佛性。(大众掌声如雷)
诸位菩萨,世间上任何宗教都相信心灵(佛教称为佛性),有个起始,佛教称为第一因,可是佛教不说第一因,佛说生命无始无终,到底何时开始有生命?佛说:无始。生命到底会不会消失?你放心,不会消失,佛说:无终。
除了佛教之外,任何一个宗教都认为,生命有个开始,基督教说:七千年前,上帝创造天地万物。有个开始,是第一因。一贯道说:每个人,男男女女,都是老申娘所生。道教说:天地混沌未开时,有一个人创造山河大地及人类物万物。也是第一因。回教的阿拉上帝,也是创造论。婆罗门教说,人及天地由梵天神所创造。一一皆是创造论、第一因。
佛教说:生命不是由权威的神所创造出来的。外道称神是权威的,神圣不可侵犯,唯有祂堪称造物主,人类都是祂所创造的。佛教无这种说法,佛开门见山说:人的生命,无始无终,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例如本来没有如本,后来无中生有,出现如本,如此叫做创造论,可是生命并非创造出来的,不是外道所说的创造论。生命是无始无终的,这样诸位明白吗?
诸位菩萨,刚才我提到,世间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叫做断灭论。断灭论是指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包括色身与精神,人死后如同枯木,毫无知觉,想到这里,心都寒了,心里惊慌,无法安住,因此,人类不信因果,于是抢夺、杀害、强奸等作奸犯科之事纷纷出笼,做出极端的事情,以为死后没有报应,如此可怕的思想,就是断灭论。
我这样说,诸位明白吗?轮回是否存在?佛在大乘经典中,一再用各种比喻,来显示轮回的事实,幸亏佛性无形无相,若有形相,你看到别人去投胎时,一定会被吓死。佛性看不见,但不能因为看不见,就否认佛性的存在。
我常说:只怕科学不进步,科学越进步,越能证实轮回的存在。举例说:近百年来天文学家发现有他方世界,乃至他方世界有人类生命,而早在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曾说:除此娑婆世界外,他方尚有无量世界,有无量世界,就有无量众生,这证明科学比佛教落伍三千年。
最近,台北展示解剖外星人的幻灯片,有人问:如本大法师,您相信有外星人吗?我不做正面回答,我引用佛经所说,世界无量故,众生无量。这在经中,处处记载,佛教相信有他方世界众生,而外星人也是他方世界的众生。
佛曾经做一个比喻:将一根木材点火燃烧,当木材烧完了,再将第二根木头接上去……,如是一根接著一根烧,到第一百根时,我请问诸位一个问题:第一根木材的火与第一百根木材的火,是否相同呢?有人说相同,有人说不相同。到底如何呢?这个问题是有学问的。
木材一根接著一根燃烧,第一根木材的火未必与第一百根木材的火相同。因为火的延续,要透过木材一根一根的接续燃烧,不同的因缘(材质),才能构成火的延续,说火相同或不相同都不对。佛性的投胎转世,也是如此不可思议,第一根木材之火,是由第一根木材燃烧所产生的;最后一根木材之火,是接续前面九十九根木材燃烧所产生的,木材虽然不同,但火性不变,这如同众生造了善恶之业,随业投胎转世,虽然改头换面,千变万化,但佛性始终无有变异,不增不减。(不众掌声如雷)
有些人,今生没有什么努力与积效,但有祖先遗留的财产可承续,这是他个人的福报;有的人日以继夜的工作,以所赚的钱想要维持三餐,都很困难,这有其前因后果,今生是富贵或贫贱,与过去世息息相关,学佛的人若不认识因缘果报,学佛会进进退退,一遇逆境,马上怨天尤人,怪佛菩萨没有保佑、欺骗人。在此,我说一句恳切的话:学佛不谈玄说妙,要正见因果,如此,一辈子受用无穷,道心永不退转,一闻性起缘空、缘起性空,当下契会。如果对因果不能深信,一遇到风吹草动,道心就一落千丈,如此名为羽毛道心。
木材的燃烧,证明火性(热度)的存在,虽然火的热度相同,但所燃烧的每一根材质都不同,木材虽然不同,但彼此间有密切关联,与火的传递有关,如此比喻,希望有助于大家善根的流露,如同过去生造作如何,今生能略知三分,乃至所造的善恶,能决定未来的一切果报,这样诸位是否明白?在此向诸位证实轮回的存在,轮回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以前,我遇到一位大学生,他说:师父啊!我读到大学毕业,而且太空梭都登上月球了,你还在说这些。他自以为学历高,书读得多,便对因果轮回不屑一顾。
肯定因果、轮回的事实,这不是教育高就能抹杀的,即使获得三百个博士学位,也未必赢过一位学佛的人,我说句不客气的话,站在佛教的立场来说,纵然拿尽天下间所有的博士学位,也比不上一位不识字的阿婆念佛求生净土,你相信吗?这句话乍听之下,似乎太离谱,但有它的道理。博士学位,毕竟只是世间学问,得一些世智辩聪,无法令人出世解脱与开悟证果。
请问诸位菩萨: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获得博士学位,包括胡适等许多人,他们都没有学佛,如今有几个人开悟证果呢?都没有。如果一位不识字的阿婆,好好念佛(阿弥陀佛……),诚诚恳恳、欢欢喜喜,求生净土,当娑婆业尽,百岁命终时,蒙西方三圣接引,届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一下子花开见佛,听经闻法,一旦开悟证果,就不再受六道生死轮回,这样请问诸位,一位不识字的阿婆,会输给一位博士吗?(大众掌声如雷)
我的意思不是说博士不好,如果拥有博士学位,又能号召他人来修行,以其所拥有的国学才识程度,来研究佛法,利益群生,如此博士有什么不好?在座诸位,有人学佛五年、十年,请问诸位口口声声说修行,那么何谓修行?这要提出来跟大家讨论。修即矫正、纠正、净化之意,行即是行为、身口意三业的造作,修行是将贪心、嗔恨心、愚痴心、我慢心、贡高心、疑心、毁谤心、不随喜的心……等一一纠正、净化。这样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四起)
我发觉许多人口里说修行,行为上却我行我素,未将贪嗔痴我慢疑等习气净化,如果没有将无明习气净化,焉能证成菩提?谈不上的,所以阿含经云: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名为阿罗汉。
这句话是说修行要净化贪嗔痴三毒,贪嗔痴净化即是阿罗汉,当下证成菩提、出三界,就是出世解脱的圣者。有人问:何谓阿罗汉?答:贪嗔痴净化名为阿罗汉;若贪嗔痴未净化,不名为阿罗汉。这样诸位明白吗?(掌声四起)
证成声闻乘阿罗汉,并不困难。当你受戒后,执持净戒,大小戒皆不毁犯,快则三生,慢则六十小劫,可证成阿罗汉果,如果尚有微细心态犯戒,则无法开悟证果。缘觉乘比声闻乘的境界更高一层,快则四生,慢则一百小劫,持戒不犯,可开悟证果,所以,修道人对自己要有信心。
以小乘阿罗汉而言,只要好好修行,与诸法空性相应,悟空证空,当下出离三界,了生脱死,后来演变为大乘佛法,不但自度,还要度人,自利亦要利他,证空出空,在现象界度化众生,达空有不二中道实相义谛,圆满六度万行,证成无上菩提,这必须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诸位不要想到三大僧只劫那么久而寒心、灰心、没有斗志,其实在禅定中,万年一念,时间刹那即过,根本不觉得有时间的存在。所以三大阿僧祇劫很快就过去了。
修行先从阿含经看起,日本学者说:若无小乘阿含的思想基础,大乘佛法不可得,大乘思想是将小乘阿含思想圆满化、思想化、体系化、组织化后,扩大为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等大乘经典。
我对自己今生开悟非常有信心,现在虽然全心投入弘法布教,等我五十岁后,则隐居山林,好好充实自己,期能达到开悟证果,这是我在人生旅途中所定下的目标,趁现在年轻有体力,尚能随缘度众,一旦六十岁,年老力衰,就没有气力讲经了,所以年轻时多为佛教出力,为圣教衰而扶持,为众生苦而救拔之。(掌声如雷)
诸位再听好,心要超越恶念,也要超越善念,作恶固然不好,作善不求出世解脱,也未必是好!如今生一直行善布施,铺路造桥,乃至救济天下的人,但是若无解脱生死,开悟证果,甚至没有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布施仍是人天果报,来世大富大贵,但仍有生死轮回,未得究竟,未出三界。
我请问诸君:你来作人大富大贵,或作人王,比李总统还大,或作玉皇大帝、梵天王,诶!这么大的福报,诸位你仍是凡夫一个,福报若享尽,依然要堕入六道,受生死轮回。所以,人天福报,佛门称为小果,尚未究竟、圆满,因此为善固然是好,但不究竟,福报若享尽,恶业现前时,随业流转。
佛经有一个比喻,有位修道者,行善且修禅定,命终往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大劫,天上的福报享尽,照常堕落,佛经云:一刹那堕入驴胎。因此天神死后堕入驴胎的危机,演变成佛门中一句庄严的话:佛弟子不升天,升天非佛弟子。
这样说诸位明白吗?这是站在一个角度来说,作恶不好,作善也未必是好,如果没有解脱,再大的善业,纵使来生大富大贵,福报享尽,照常堕落。世上有许多大富大贵之人,只图享乐,忘却前世,就是佛教说的隔阴之迷,将所拥有的福报消耗完,在世上拼命造业,一旦命终,照常堕落,所以修道者要以福培福,不要以福造业。(掌声四起)
很多人很有福报、可是却处在福报当中造业,如一过生日就杀猪宰羊、吃海产,所造的业,令人心惊胆跳,佛教认为,这些众生因你被杀,如果你不过生日办宴席,这些众生就不会死,所以,福报大,造业也大,福大祸大,这样诸位明白吗?因此,我们能以福培福,也能以福造业,看你如何选择。福报大,并非不好,但要以福培福,为自己往后成就佛道铺路,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缘觉乘悟因缘法开悟,以前有一位阿罗汉,看到秋风吹落黄叶,即察觉草木有生灭,人有生老病老,乃至起心动念也有生灭,唯有清净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会修行的人,看到外在山河大地,及人事物的生灭变化,当下就能开悟。
‘悟者法追人,迷者人追法。’悟性高的人,看见外在一切法生灭不已,回光返照,知道一切法无时无刻不在为我说法;迷惑的人,舍离本性,心外求法,背觉合尘,如是穷劫不得见性。
我们有福报在富贵当中能够修道,是值得恭禧的,如果今生历尽沧桑,遇到许多痛苦不如意的事,仍能回光返照,知道修道的可贵,这也值得我们庆幸。
诸位菩萨,我再深入的讲,心灵(佛性)是清净的、非善非恶,但可善可恶,开悟的圣者,是超越善恶的,行善不执著善,亦不为恶,名为超越。了知善法恶法体性无我,是空性的,了解其体空性,不隔毫端,当下与空相应。(大众掌声如雷)
大般若经云:何谓诸法自性?诸法自性不可得,不可得名为诸法自性。
凡一切法皆因缘和合,离开因缘和合,一切法不可得,所以,修道要观看一切善法、恶法、有为法和无为法,皆因缘和合,其体是空性的。龙树菩萨所著大智度论云:
若法因缘生,是法性实空,若此法不空,不从因缘有。
例如我的身体是因缘和合,这个臭皮囊是地水火风所组成,加上意识,皆因缘和合;前面庄严的花卉,也是因缘和合;国父纪念馆也是众缘所和合,有钢筋、水泥、琉璃瓦、水电、灯光、音响……等,这些都是因缘和合,因缘和合的一切法皆是无常法,因为因缘法是脆弱的、可坏的、无常的,所以说‘若法因缘生,是法性实空。’不必等到五年、十年,乃至百年才空,当体即空。后面说‘若此法不空,不从因缘有。’若此物不是因缘所和合,则不空,但找遍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法不是因缘所和合,这证明世间是因缘法的大本营,如此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四起)
如果掌声是常,那是不可能的,有句话叫做孤掌难鸣。有一次,我教弟子因缘法,我讲了半天,弟子不知其意,我单手作拍掌状,弟子仍不知所为,就问:师父,这是什么意思?我再换左手作拍掌状,弟子仍参不透禅机,于是请道其详,我说:孤掌难鸣,双手拍掌才会响,单手拍掌,无因缘和合,是拍不出声音的,这动作叫煽风。天下间无一物不是因缘法,乃至掌声、说话声、吃饭、睡觉、上厕所、上班……,一切都是因缘的流转,我们生活在因缘法当中而不自觉,这不悲哀吗?我的意思是希望诸位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如此才不会被外在因缘法的假相所蒙骗,以致迷惑、造业,带来生死轮回。
再提醒诸位一点,佛教与外道有差别,外道如回教、婆罗门教、一贯道,乃至其他宗教,其平等性,不如佛教。佛教是平等的宗教,是人人都可成佛的宗教,我们要成佛或作众生;要上升或堕落,一切操之在我,诸位听好,人人都有佛性,既然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成佛的希望,所以佛说:
我是已成之佛,汝等是未来诸佛。
所以,佛有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
基督教、天主教和回教就不如此,基督教认为上帝(耶和华)是高高在上的,纵然往生到伊甸园,也无法当上帝,如果想当上帝,有可能被贬出伊甸园,所以基督教上帝与子民是主奴的关系,如果动念头想当上帝,命运就会如同吃了禁果的亚当和夏娃,被贬出伊甸园。
有关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曾经提过,以上是教义的比较,让大家了解,用意是希望大家有个正确的思想观念。
你我大家修行,人人都可成佛。我引用一段经文供各位参考,佛经云:
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心能作佛,心能做众生,是故,心正是佛,心邪是魔,心善是天人,心恶是罗刹,心是一切罪福种子。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作得主,不造诸恶,常修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愿,佛说是人,不久成佛。
这段经文是说心是平等的,佛是由心所成,不要随便看轻自己,道是由心所学,德行是由心所累积而来,明心见性之功亦是由心所修,福报由心所造,灾祸亦是由心造,心能造天堂之因,也能造地狱之因,心能作佛,也能作众生。
所以心若端正即是佛,心若偏邪,则和魔没有两样,心慈悲是天神,心恶毒则是罗刹,所以心是一切罪福的根源,如果有心悟得自心,把持得定,思想不被人左右,从此广行一切善事,不造诸恶,依佛的教法行持,佛说此人不久当成佛,所以万法唯心所造,要成佛或成魔,上升或堕落,皆是自心所作,所以‘万法不离心,心能生万法。’道理在此。(大众掌声如雷)
为何佛的相貌庄严,具有福慧圆满相?反观自己的面貌,坎坷不平,如同悬崖峭壁?这有前因后果的,因为佛累生累劫修福慧,感召脸庞非常的饱满,而凡夫众生福慧不圆满,没有修行,所以不能与佛相比。佛有三十二相,每一相都是富贵相,如双眼瞳、齿四十颗、手过膝盖、两耳垂肩……等,如果画佛像没有两耳垂肩,就不标准。
以前有一位菩萨法王讲堂,看见大殿的三尊佛像,手指有蹼相,这位菩萨说:师父,你们的佛像不标准,佛的手怎么会有蹼。我说:这是三十二相其中一相,讲堂的佛像是标准的。他说:台湾的佛手都没有蹼,只有法王讲堂的佛像有蹼,那不就全台湾的佛像都不标准,只有讲堂才标准。我说:这就对了。讲堂的佛像是根据造像量度经及三十二相塑造的。然后他哑口无言,默默赞同。
修行的人面貌与身形,都会因修行而逐渐改变,现在我来讲鬼谷子的公案,古时候有一位鬼谷子,他有国画大师之称,他的画像受到朝廷上下,及朝野百姓的称赞,他画马姿态栩栩如生,只有画到马躺著,四脚朝天,画不出来,于是他跑到床上躺著,然后四脚朝天,揣摩马的形像,因为画马很用心,使得整个阿赖耶识都是马的形像,整个意识都在想如何画马才能传神,想得一心不乱,有一次,他太太煮好饭,要叫他吃饭,可是遍寻不著,最后在卧室看见床上躺著一匹马,四脚朝天,他太太吓了一大跳,便往村里大声呼叫,大家都跑来看个究竟,只见鬼谷子躺在床上比手划脚之状。诸位菩萨,鬼谷子已进入一心不乱的境界,整个身体变成一匹马,过了许久才恢复原样。这就是佛门说的:心能转相,相随心所转。
这件事传到禅师耳中,禅师非常慈悲,告诉鬼谷子:从今以后不要再画马了,如果再画下去,对自己没有好处,因为一直想马的脚、头、眼睛……。整个八识田中,都是马的种子,这样下去会出问题。鬼谷子很有善根,但是他说:我赖此维生,以后该怎么办呢?禅师说:你能否改画观音菩萨圣像,如果用心的画观音菩萨,一定会有好处的。禅师开示完,鬼谷子便依教奉行。开始画观音,不论是立姿、坐姿、如意坐,都画得很传神,当中以金刚坐最不好画,鬼谷子便跑到床上,盘起双腿,手结法界印,缩下巴,眼睁三分,腰杆挺直,面貌慈祥,揣摩观音的神态,渐渐地又进入一心,当他太太叫他吃饭时,又找不到人,后来在房间看见一尊观音端坐著,原来她丈夫想的一心不乱,整个身体变成观音一般。可见人的相貌美丑胖瘦都和意识有关,万法唯心造,平等不二,造善造恶、成佛作魔,皆在一心,后来鬼谷子成为一位虔诚的三宝弟子。
刚才提到,成佛作魔,上升或堕落,皆由自作。最后,我引用经典云:
本性者,作佛用是佛性,作众生用是众生性,性无形相,随用立名。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本性者即是心灵(佛性),本无好坏,若有好坏,则是习气,与清净佛性毫无相干,本性若作佛用则是怫性,若作众生用,是众生性,性是无形无相的,随著作用不同,所以立名有差别,本性作狗用是狗性,作阿修罗用是阿修罗性,作菩萨用是菩萨性。这样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最后以一事相作比喻:把水喻为佛性,将水倒入三角瓶中,水变成三角形,倒入长方形瓶中,水变长方形,倒入梯形的器皿中,水变成梯形,把水倒入长线形中,水变成细长形。诸位菩萨,我们清净的自性,亦复如是,原无任何形态,不要以为佛性像人,只因投胎为人,佛性作人用,故称为人;如投胎为狗,佛性作狗用,则称为狗。诸位,你们说不是吗?
时间已超过十分钟,对于馆外几千位不能进来的听众,我在此致十二万分歉意。明后两天的内容更深入、更精采。今天非常感谢广大热爱佛法的听众莅临闻法,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超越心灵之法宝下集(第二天)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大家请放掌)
诸山长老,诸位法师,诸位贵宾以及台湾宝岛佛像雕刻大师黄映蒲大德暨夫人,乃至所有热爱佛法的广大听众,大家晚安!
昨天听完演讲,有一位观众打电话至凯悦大饭店告诉我,说他太太听如本法师讲经后,炒菜时嘴角偶尔常起微笑,睡觉时嘴角亦露出微笑,那样会不会出问题?我告诉他,不但没有问题,笑久了还会开悟证果,但是被先生欺负、被小孩子气、被社会糟蹋,内心有怨气,却还会笑,那就不好,迟早会被送进龙发堂。听经闻法而微笑,如此的笑会毕业。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今晚的音响比昨晚更好,感谢音响师能调得更好,很感谢,功德无量!
今天进入佛学讲座第二个阶段,题目是超越心灵之法宝,今天的大纲是见性起修,说白话点,当你明心见性时,就是开始移动脚步修行的时候。
假使你没有明心见性,我告诉诸位,凡夫众生皆是用妄想意识在为人处世,用妄想意识在修行,难怪不会开悟证果,所以问你会不会开悟、会不会证果,是问你有无见性,依见性与否来论定,这是佛门所肯定的,所以我列为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灵既然有正见,接下来要修行,修行首先要见性,这是历代高僧大德种种的著作,乃至经典所给与我们的启示。
诸位菩萨!明心见性,见性起修,当下步步无生,头头是道,举止动作无非是菩提之花。所以同样起心动念,佛陀与众生所发挥的作用就有千差万别,诸佛菩萨起心动念所发挥的作用是清净无染,凡夫众生起心动念不但染污,还大染特染,这是众生遗憾之处,所以难怪要作凡夫众生。
诸位菩萨!当我们明心见性后,才是会修行的时候,也就是正式踏上修行的起点,如果还未明心见性,刚才开门见山说,没有明心见性,离三大阿僧祇劫的成佛尚遥遥无期,所以佛经说,正式修行至成佛,首先要明心见性,然后开始起步,修慧修福,待福慧圆满,方能成就佛道。所以尚未明心见性,距离成佛还遥遥无期。
见性是佛门中极重要的一环。
六祖慧能大师云:‘但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这句话强而有力的显示,明心见性对修道人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明心见性,只学禅定,两条腿盘起来,结手印、念咒语、诵经、念佛,要谈开悟证果则是魔说,我的意思是说,修行人每天进入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进入四空天,这跟出三界、明心见性了无痛痒,毫不相干。
所以本阶段,是指明人人有个清净的自性,及见性的重要。
涅槃经云:‘见佛性不名众生,不见佛性是名众生。’
明心见性后,不再是凡夫了,尚未见本性以前,是名副其实的凡夫,问你是圣人还是凡夫?是问你有无见性来论定,诸位明白吗?所以,历代很多禅师的问答录、圣贤录等言录中有很多见性的启示,对清净自性的自觉是很重要的。
云偃禅师即将开悟证果(见性的边缘),他的师父很慈悲,有一次,云偃禅师问他师父:如何见性?当一问一答结束时,云偃禅师抱著欢喜的心情,移动脚步正要踏出门槛,他的师父说时迟那时快,将门推挤过去,啪!一声,云偃禅师的左脚被门夹断了,正痛得哎哎叫时,师父问他说:是谁在痛?痛是谁?一问之下,云偃禅师马上回光返照,找回本来面目,当下世间少了一位凡夫。
会修行的人都是回光返照,不会修行者心向外在的是非善恶,所以刹那间,云偃禅师收回其心,悟到痛的不外乎自性。诸位!你们今晚睡前,坐在床头思惟这件事,对见性有莫大启示。我说:云偃禅师这只脚断的有价值、有意义,能了生脱死、出三界。
这样的脚断,诸位菩萨!你们想试试看吗?对修行人来说,能出离三界、了生脱死,断一双脚是无所谓的,普通人根机不够,堪受不了这般的教化。例如:你们到法王讲堂向我请示佛法,当你出门时,我挟断你的左腿,看你作何感想?若是没有被你臭骂一顿,怀恨在心才怪呢?被挟断腿,出去之后一定刊头版报纸──世间最残忍的不是在家人,是和尚。
我的意思是说,过去的祖师大德要令人开悟、证成菩提,是不择手段的,慈悲得令人不可思议,或金刚怒目到令人意想不到,所以他的师父知道这条腿若不如此处断,是不会开悟证果的,使其在极痛之下,一问一答中见到自性,所以,若能证成菩提,出离三界,今天不要说是断一条腿,即使断脚断手,也在所不惜,何以故?能出离生死故。
今天我跟昨天同样的心情,昨天演讲之际,有好几千人不能进来,今天来闻法者比昨天更多,因为今天是礼拜天,对于不能进来的三、四千人,我在此致十二万分的歉意,对外面看电视墙的人很抱歉,我欠你们的债日后将以弘法慢慢的还你们,很抱歉!
念佛、参禅、念咒语,甚至听佛法,都无法契会本性,如此一来,这是治标不治本,但是,我的意思不是说念佛、念咒、参禅、听经不好,不是这个意思,这只是权巧方便度众法门。佛法有权教,也有实教,听经闻法,念咒、念佛、拜佛,最后无非要明心见性、福慧圆满,最终在成就无上菩提。
所以念佛是权巧,参禅悟道法门都是方便法,例如我们要上十楼,不能不从一楼、二楼、三楼开始走起,最后方可登上十楼。修道者没有累积这些福慧及开悟的因缘是不能明心见性的,明心见性,不能说是天然或天生的,不是你刚出生人间跟你说法,就会开悟,这是不可能的,这要累积很多福报因缘,才可成就。
诸位菩萨!我们不能否认云偃禅师累生累劫没有修行,诸位听见性法门后会开悟、证成果位,我相信不仅是这辈子所修的,佛教相信,没有天才,没有天生,因为,天才也好,天生也好,都有其前因后果。
所以,修行不得力,不要灰心;考试考不好,不要难过;读书失败也不要伤心,因为所失败、灰心的一切都是因缘未具足,所以我常说:九十九遍失败不要紧,只要第一百次能成功,这就是真正的成功。(大众掌声如雷)
佛陀曾说:我如来修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的,成佛不是一天二天、一世二世,所能成就,所以世上没有天才与天生。
我曾经告诉诸位菩萨!我以前讲经时,说话不颤抖是骗人的,心情不紧张、不胆寒完全是打妄语,当时很紧张,听众人山人海,有四千多人,在大众威德畏下,原本准备七天的讲稿,一上台讲五分钟就下台,提前结束,你们想想看,讲经说法是何等的艰难啊!诸位菩萨!你们不要以为如本法师讲经很轻松,如吃冰棒一般的清凉自在,要不然,你上来试试看,有些人只要站在台上,看到人多,就吓得晕倒了。
有一次,我应南部某佛寺邀请演讲,这是我今生头一次上台,那里的讲台比不上这里庄严大方,那里的听众很可怜,被我当成试验品,我在演讲时,会颤抖,会心惊,但是假装镇定,保持微笑,不让大家察觉,结果两条腿,一直发抖,抖得严重时,我赶快把两条腿紧靠著桌子,不靠没事,一靠之下,桌子吱吱作响,当下更泄气。因此,我曾经一再的灰心,我敬爱的师父鼓励我,精神帮助我,他告诉我:天下没有天才、没有天生、没有自然,只要好好的努力,用功修道,渐渐地福慧成熟,再学习演讲,再大的困境,皆能迎刃而解。我听了师父的教诲,依教奉行,如今方有一丝丝成就,恩师上人的恩惠比山高、比海深。
曾经我的失败,不止一次二次,过去的糗事不要说太多,怕耽误时间,总之,人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扬名天下,今天我在台湾宝岛,可说非常出名,出名得吓人一跳,不是我在赞叹自己,事实如此,有一次,我在台北街头等候田宝武居士开车载我,一会儿有很多人排班近一百公尺供养我,还送了一堆水果,我想回去之后,可以开水果行了。佛教说修行福不唐捐。在电视弘法,广结善缘,全国朝野上下皆看过我弘扬正法,种如是因,得如是果,瓜熟蒂落,不用强求,弘法的努力,扬名宝岛,是无可厚非的。如果没有种因,想要得果,那是不可能的。
我学演讲时吃了很多苦,因为我们受现代教育,说的是国语,我的国语说的比台语好,可是,因为台湾人占多数,有十分之七、八,有很多人要求我用台语讲,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其实这也是应该的),然后我才开始学台语的。诸位,请问你身为台湾人说台语、闽南语,你是否能用台语说完一席佛法?可能不容易,那么,这并不表示不可能,因此,我打开汇音宝鉴,学台语拼音──君滚棍骨裙滚郡滑,念得舌头快打结了,那种痛苦你们无法体会的。起先,我请一些有汉文底子的老师教我,可是,时常要上台讲经,盼望他们教,不是他们有事情,就是我有事情,双方的时间难以配合,在这种情况下,我鼓起勇气,用心的学台语拼音,还有罗马拼音,最后终于让我学成了,虽然不是很会说台语,但是,最起码‘南北二路’,人人都知道如本法师讲经,有乡土味、有震撼力,对不对?所以说话没有天才,说话要学习,修行也是一样。(大众掌声如雷)
今天我们要明心见性,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修行应付出相当代价,才会有绩效。因为,一个人要开悟证果,若没有累积宿世的善根与福报因缘,是不可能很快地相应的,所以我常说:不要羡慕台上的人,不如将羡慕化为充实自己,有一天我们也能跟他们一样,诸位,你们说是不是?所以今天我们修道,听经闻法皆是权巧,这些权巧无非要令你们明心见性,这才是正确的,不要把语言文字当成目的,而是透过语言文字来见性,这才是正确的,如同月亮在那里,就将手指到那里,但不要把手当成目的,手只是一种手段、方法,要顺著手的方向看过去,因为月亮在那,不在手上,语言文字、讲经说法与参禅悟道都一样,都是权巧,最后目标在于明心见性,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清净的自性长得怎样呢?
佛经云:‘真如本性,一法不立,一尘不染,能不见一法名为见性,亦名见如来,不见一法是寂,寂中能照,照中能寂,到此方得名为观自在。’
诸位,真如本性,也就是佛门所说的法身,我们的佛性,一法不立,一尘不染,如果清净自性尚有一法、一尘,那仍然有染,心中尚有贪、喜、怒、哀、悲、恋、嫉、妒,全部跟清净自性毫无相干,故说‘能不见一法,名为见性,亦名见如来’如果修行能回光返照,照见自性本无一法存在,即是见到本体。
为何说‘不见一法名为寂’?寂即空性,六祖慧能大师说:菩提自性,本来空寂。菩提自性若有一法、一尘的话,并无见性,性者一尘不染、一法不立、即见法身。神秀大师所见,是渐教的道理,渐渐修,尚未到达果位。一位是从因说到果,一位是直接说果,二位大师差别在此,不能说谁对谁错,是境界高低、次第先后的问题。一位说因,一位说果,不能说因地错,因为果地是从因地而来,无因地那里有果地可得呢?
一位是已达到果位阶段,无须再说因地,所以直接讲果地,因为众生的根机有深浅高低。在此情况下,祖师或者佛陀说法,有时说深,有时说浅,有时说理,有时说事,有时同时说事理,道理在此。诸位菩萨!再听好,‘寂中能照’,寂是指清净的本性,即是本体,在寂静当中能普照,‘照而能寂’在普照中能寂静,咦!这是什么意思呢?
诸位,仔细听好,这是一般人所说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不二,是一体两面的,譬如,镜子不动,清清净净能照脸,能照山河大地,照得清清楚楚,但是,这面镜子不会说我能照,镜子不动,不动却能照,照的当下又是不动,真的很不可思议。
我们清净的自性也一样,不动能照,照中能寂,这种微妙境界即是实相中道的道理,诸位回去可以慢慢体会这个道理,有时话刚出口,一刹那即过,尚未体会到,话已说远了,法会中有录影,回去以后再买录影带或录音带,反覆倒带多听几次,用心体会这个道理,因缘成熟时,自然豁然开悟。自性就像一面镜子,镜子是寂静的,但是,寂静中能照物,照物的当下不会说我能照,如如不动,而无不动,这个道理值得我们深思与体悟。
我们清净的自性比镜子更微妙,譬如,有一位阿娜多姿的女性从面前走过,我们眼睛自然睁大一看,不用再动念头说我要看,这是觉性的作用,自然能分别,在觉性分别当中,心地如如不动。所以佛陀曾言:修道不能见性,是缺乏回光返照的功夫,我们的心一向是向外驰求,不曾向内找回本来的主人,不曾与自心作过朋友,即所谓见性,与外面的人作朋友,有何好处?自己无法主宰自己的心念,却要主宰他人,这分明是颠倒,与外面的人作朋友有生灭,与自己的主人──佛性作朋友,永远没有生灭。今日抛下自己的主人,你说愚痴否?
诸位啊!这是非常愚痴的,因为没有明心见性,找回本来的主人,致使轮回生死;诸佛菩萨是明心见性的人,所以主宰自己,不被外面一切尘埃、境界所转,因此能自在、解脱。
诸位菩萨,外面的一切皆是生灭无常,乃至所有的人事物,山河大地,是过眼云烟而已,一刹那间变为乌有,何必贪恋外在的一切人事物,随缘来,随缘去,不必强留,所以在此,我抱著与以往同样的心情,赠送诸位四句话,这样能令诸位的心地如如不动,不被外境所转,得大自在。
缘来勿喜、
缘去勿悲、
缘来勿拒、
缘去勿留。
以上四句若能做到,佛就是你,你就是佛,佛与你非二物。
因缘成熟,顺逆果报现前时,包含任何人事物,都不要过于高兴,有什么好高兴的,当相聚在一起时,就注定要分开,已倒数计时之际。夫妻、母子、亲戚朋友,相聚也只不过数十寒暑,有什么好高兴的,试著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如今的你,已经四十多岁、五十多岁、六十多岁,渐渐地踏入人生的最后终程,不是吗?
时间总是会过去,一切是生灭法,有什么好高兴的,你拥有的财富、妻子、事业与名利,在你死后带得走吗?因缘来,不要高兴,随顺它来,因缘去,也不要悲哀,悲哀于事无补的,随顺它去吧!因为一切法缘生缘灭,何必被缘生缘灭的一切诸法所骗,毕竟因缘法是无情的、无常的、危险的、空性的、非永恒不变的,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凡夫累生累劫被缘生缘灭的一切诸法骗得团团转,因缘来就高兴,因缘去就痛苦,不能转境,以致生死轮回不息。佛菩萨不会如此,因缘来不会高兴,因缘去也不会悲伤,所以佛陀曾说:我如来安住大悲三念住中,何谓大悲三念住中?就是部分的人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释迦佛没有什么好高兴的、部分的人不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甚至毁谤,佛陀也不会伤心,一部分人赞叹佛陀,一部份人毁谤佛陀,佛陀即不会伤心也不会高兴,始终安住在如如不动的自性当中,心能转境,故称如来,诸位明白吗?(大众当如雷)
所以,因缘来时,不要拒绝。拒绝是心里不高兴,对境产生嗔恨,因而有对立感。因缘去时,莫强留,因缘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来来去去,生生灭灭,这个世间本来就是如此一般。无量无边的众生,来去生灭的道理都知道,却做不到随顺因缘的原则,这是缺乏修行的缘故。何谓修行?修行要有窍门,窍门不通,只好被境转。
楞严经云:‘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心能转一切万境、万法,那么心与如来无有差别,因为我们无法转一切境,而被境所转,所以名为凡夫。
古德云:‘心能役物,不被物所役。’
这两句话亦符合这个道理,役是被使唤之意。心能控制一切,才算是有本事的人,然而,我们的心始终被一切境界所转,这样会很痛苦。修行,是处在五欲六尘当中,心地不被外境所转,这是修行所得的境界。为什么有些人遭受毁谤,就暴跳如雷,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呢?这是被境所转。有些人被毁谤欺侮,心地却能如如不动,这是人家有修行呀!所以,有修行和无修行成天渊之别。诸位,相不相信?(大众掌声如雷)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遭受很严重的打击与毁谤,用一句台语话来形容最恰当不过─“真夭寿”─意思就很残酷无情。当释迦牟尼佛在大众中讲经时,有一位女众突然跳出来,在大众人群中呼喊著说:“大家听好,世尊说他自己多么有修行,是骗人的,你们何曾知道,我隆起的大肚是跟世尊有的。”在座的人异口同声:用台语话来讲比较贴切─‘放屁’!世尊那有可能跟她作不净的行为,不可能的。但是,她一直拚命的呼喊,没有正信的人,心就动摇了,目犍连尊者看情形不对,即时运用神通变成一只老鼠,咬断她的腰带,随后脸盆从她腹中滑落下来,乒乒乓乓,这位女性见大势不妙,羞愧得落荒而逃。
这时,世尊说话了:“刚才我为什么不作解释?因为,我跟她有过一段因缘,过去生中我曾毁谤她,今天果报现前,是受报应的时候,但是,这不伤我一根寒毛。”此时,世尊说了两句名言:‘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随著生活的点点滴滴,消一些旧业,不要旧业未消,又造新业,这叫做‘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由这件事情看来,世尊受了极大的考验,明明没有和她作不净的行为,却被毁谤。诸位,如果你们是世尊,能堪受得了吗?这么大的打击,你们稳得住吗?
如果今天有个女人,无缘无故来国父纪念馆呼喊说:‘诸位啊!你们听好,这隆起的大肚,是‘阿本’跟我有的。’我告诉你们,我不能像佛陀一样毁誉不动,因为我比不上佛陀,我还是凡夫众生,我会暴跳如雷,要她还我清白。这是告诉诸位,佛有修持,我们凡夫没有,佛陀叙述著前因后果,而且如如不动。‘阿本’可不一样,足见圣凡差别甚巨,所以,有无修持不是嘴巴讲讲而已,我们教授曾经说过一句话:‘听你说得好,不如看你做得好。’实在有道理,修道确实要修,没有修行,谈明心见性、证成菩提,皆是戏论,一定要脚踏实地,按部就班的修道,如此诸佛赞叹,天龙八部护持。
诸位菩萨,六祖慧能大师如何教导弟子明心见性呢?他有树立理论,诸位不妨听听看。
六祖慧能大师云:‘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住者,于住而无住,人之本性。’
以上是六祖慧能大师对修行见性所立的理论,我曾经说过,六祖慧能大师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诸位,我向你们说个小秘密,我接到很多信,信中说“如本法师您是我心目中的偶像”,而我心目中的偶像,答案是六祖慧能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已修到肉身不坏、明心见性,是开悟圣僧,能知过去与未来,往生前一个月能预知时至,清楚地告诉弟子,某月某日某时将坐化入涅槃。他说:我所修行的法门,从菩提达摩祖师一直延传至我,不二法门,没有变迁,始终如此而修──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究竟要如何无念呢?诸位,今晚的重点在此,何谓无念?
佛经云:‘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亦无染著,是名无念。’
这是说人不可能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是不可能的,既然会起心动念,所念之事无非是五欲六尘,因为我们凡夫众生,始终不曾与涅槃、法身、空性相应过,所起的念头无非是五欲六尘,所以念念之中都把境界放在心里,去不了,舍不掉,这是众生最痛苦之处。
因此有些人堪受不了境界的考验,迳而跳楼自杀,被境界所缠绕,自己身不由己,自杀后,内心的境界还是无法消化、疏通。六祖告诉我们,于自念上,就是在自己的念头中,知道动什么念头,国语有句话说,解铃仍需系铃人。是什么烦恼,什么事情使你为难、痛苦?先找出原因来,然后针对问题来疏通、解决、消化。六祖告诉我们,‘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名为无念。’知道心中所有的念头、境界,亦是缘起性空,幻化无常,故知诸法本空,不可住、不可得,住亦住不得,得亦不可得,本性空性。如果内心的念头能始终保持不变,这是不可能,因为念头是生生灭灭、幻化虚妄的,你不相信吗?若不相信,我打个譬喻,从小至今遭到许许多多不如意;伤心、痛苦、令内心耿耿于怀的事,如今何在呢?不常在了,被无常所吞噬。为何被无常所吞噬?因为一切法、一切念头,皆是缘起,心攀缘境界,产生执著就有念头,念头亦是构成缘起,执著念头,念头是幻化,不执著念头,念头也是幻化,念头可不可得呢?念头当然是不可得,如果念头可得,从小到现在五、六、七、八十岁,过去所有的念头,如今何在呢?幻化无常,了不可得。这样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四起)
这是六祖慧能大师对无念的看法,凡是念头都是生灭无常的,染也染不得,得也得不住,因为一切法缘起性空,幻化虚妄。
何谓无念?以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就是分别诸外境,于自性心不动,名为无念。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对外面的黑、红、青、白、好坏是非,心里清清楚楚,若问‘如本’这是什么东西?我答:这是这次筹备会服务人员所插的花,这枝是莲蓬。又拿另外一枝花,问我是何物?我答:不太清楚,可能是喇叭花。我心里清清楚楚,怎么会不知道!‘分别诸外境,于自性而不染。’道理在此,知道这是莲蓬、喇叭花、这是红色、白色,看得一清二楚而内心不动,无所染著,这叫做无念。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无念不是把眼睛蒙起来,不看、不想、不听,心里一片空白,这不是无念而是断思灭,佛教不言断灭,功夫在分别一切境界而心不动,不是百物不思惟,否认一切境界,以为无念,这样名为外道,沉空守寂,守净看空,是无法开悟证果的。境界不看时能自在,看了之后,被境所转,不名有功夫,修行的窍门在此。
我不否认有些人躲在山上,隐居山林,叫做修行。这在修行的过程中是必然的过渡时期,因为遇到境界堪受不了,会产生分别、会痛苦,见境思情,暂时的躲避,是需要的,但若人修到有功力后,再到五浊恶世、花花世界走一圈,若是看了之后心境仍承受不了,赶快收兵,再躲一阵子,这样无尽的在动静当中来来去去,锻炼心地功夫,到最后,任何境界现前,八风吹不动,若达此境界,渐渐与道相应,才有开悟、证果可言,此段以无念为宗已经说完,后面说无相、无住,说的更详细。
诸位菩萨!请听好,下面解释何谓无念?
六祖坛经云: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刚才说过,凡夫之念从来不曾与涅槃、空、自在,解脱相应,所起的念头无非是五欲六尘,故称为尘劳妄想,如尘如埃,搞得很烦恼、很痛苦。
佛经云:‘自性本无一法可得。’如果有所得,如今得到什么呢?请问你是一位大董事长,你得到什么?站到讲台上说来听听。说名,好,把名拿来让我看看。说钱,钱能够常在吗?不可能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是,我们并没有否认布施喜舍的功德,因为,那是为自己修行成佛铺路,有作用的,可是,布施只是人天福报,若无悟性,布施仍然是人天小果,离出世开悟证果遥不可及。
今天我的重点是要令大家有见性的观念,诸位,若无明心见性,说有所得,皆是尘劳事、三界生死法,此名为尘劳邪见。能达到无念的境界,才是六祖慧能大师乃至达摩祖师、佛陀代代相传的心法,诸位明白吗?这点相当重要,因为,凡夫众生所追求之物,皆是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所以佛陀说:凡夫以欲望为命为依,若将欲望拿掉,当下就亡命,故凡夫不能没有欲望。凡夫不知有涅槃、法身可修可证。修行若将欲望净化,菩提自性当下现前,然而世人所求皆是为名为利,周旋不休不罢,故名凡夫。
有一次,我在法王讲堂演讲,对弟子们说,你们看讲堂前面的大马路,车辆呼啸而过,车子那么多,不过综合起来,只有两辆,一辆是为名,一辆是为利,名与利如同二个兄弟,窜过来窜过去;话说到此,我有一位弟子反应很快,告诉我说:师父,还有一辆,我问那一辆?他答:救护车一辆。我说:‘夭寿’,分明是跟师父作对。又有一位弟子说:师父还有一辆。我问是那一辆?他答:灵车啊!我说:咦!有道理。
诸位,世人所求不是名就是利,我的意思不是说名与利不好,若以名利来做利益众生的工作,在名不沾染名,在利不沾染利,名利也很好用,不是吗?譬如筹备这次佛学讲座最少花费五十万元,仅刊登报纸,就花了五十万元,还有林会长辛辛苦苦的筹备、联系义工,若以台北市的行情工资如果是三千元,动员六百名服务人员,一共是壹佰捌拾万元的工资,还有插花的工资、花材的费用,以及租国父纪念馆不晓得花几万元,我没有参与,所以不晓得,但合计至少也要上百万元以上,你说钱好不好用?当然好用,要看如何去用,若用在利益众生方面是功德无量,若将一百万元拿去造业,那就罪过无量了,所以无量有两种,功德无量与罪过无量,看你选择那一种无量,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佛教谈中道,不言极端,一切都操纵在心地的作为与动向,用得好是功德无量,出差错则败坏众生,害己害人,得不偿失。
第二何谓无相?
佛经云: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于相离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外面一切境界,包含山河大地、一切人事物,都称为相。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
我们把外在的好坏是非善恶,全部记下,执相在心,这就是病,若能将相净化,心境泯除,无有对待,当下光明本体现前。为什么我们的光明本体彰显不出,因为执相,有念有住,若能达到无念无住无相,菩提自性当下显露。
诸位菩萨再听好,后面谈到无住,何谓无住?
佛经云:‘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束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束缚,此是以无住为本。’
意思是说,人不可能没有念头,除非成佛,佛是‘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佛若不动念头,则累生累劫一个念头都不生起,到此境界,是真正有功夫,凡夫则不同。
‘阿本啊!不要动念头。’一秒、二秒不动念头,一分钟后念头动了:‘出家已十五年,好久没吃香肠了。’会思念香肠,表示没有办法把持清净念头绵延不间断,所动的念头,皆是不想要的妄念,却偏偏又生起的念头,这是没有修持的结果。佛经云: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过去、现在、未来,都不要动念,你若做不到,则念念相续不断,名为束缚。被念头束缚,不得自在;念头愈少愈自在,念头愈多愈复杂、愈浑浊,沉沦生死愈深入。
有人问:师父啊!我是不是老了,所以记忆愈显得比较差。我告诉他:你事情管太多了,念头多、思想多、观念多,人变得复杂,记忆渐渐衰退。
记忆差有三种理由:
第一业障。
第二事情太多,操劳过度,使记忆减退。
第三生理作用,人老了少动脑筋,易患老人痴呆症。我很担心以后会得老人痴呆症,我在想,老了之后,偶尔牵狗到公园散步。所以,多心是痛苦的,多心是束缚的,多心令人不自在,多心令人伤神劳心。
昔日佛陀为了度一个人,早已知道此人的毛病在那里,这个人远远地走过来,很诚恳地拿了一束花供养佛陀,佛陀告诉他:放下。此人一听,心想我还没走到佛陀面前,佛陀就叫我放下,于是连走带奔,跑到佛前,把花于下。佛陀又说:放下。他心里想‘咦!花已放下,难道佛陀要我布施这件衣服吗?干脆给他吧!’于是把衣服脱下,放置佛前。佛陀又说:放下。此人又把内衣脱掉。佛陀又说:放下。此人心想只剩下内裤而已,佛陀有没有搞错!于是开始紧张起来,正在此时回光返照,心想佛陀可能不是要我脱光衣裤,‘放下’意义何在呢?终于!他觉悟了:‘原来佛陀是叫我把念头放下。’此人念头放下同时,证得初果罗汉。
我们在动中不知动,只有心静时才能看见妄想纷飞,有人说:师父我不修没关系,修行之后妄想更多,是不是退步了?我告诉他:这是进步的现象。他反问:应该是无念头、念头少才是进步,为什么看到念头多是进步?我告诉他:过去在动中不知动,现在欲静反动,他同意我的见解。诸位思惟看看,佛陀要他放下,是要他万缘放下,前境、现境、未来境、前念、今念、后念都不要思惟,这才是真正的看破、放下、自在。
我打个譬喻,请如本法师帮我拿东西,好,左拿起东西了。法师再帮我拿手表,好,右手拿起手表了。如本法师您再拿一枝花给我,这时我就不知所措了,是不是,你们想想看,如果要我拿东西给他,先将右手的东西放下,再拿其他东西不是自在多了,把两只手的东西同时放下,可以随心所欲的拿其他东西;我们的心也是一样,这个譬喻浅显易懂,两只手没有东西,才能自在拿东西;两只手都拿东西,若要再拿其他东西,只有放下才能再拿,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外在如此譬喻,我们的心也不例外,心在想事,若再思惟另一件事,唯有放下前一事才能思惟后一事,因为我们无法将一个心做三、四种作用,凡夫众生,尚未开悟证果,心千变万化,皆是染污不自在,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把心里的念头放下,放下的同时,自性彰显;放下的同时,何等清凉、自在、快活,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一个念头,有一个挂碍,二个念头,二个执著,十个念头,十个痛苦,一千个念头,就有一千个执著,念头愈多,愈不自在!念头能放下就放下,没有必要的割舍掉,不要如垃圾般堆积。
诸位菩萨!现在是物质生活很享受的时代,大家都追求精神上的清闲与快乐,来学佛正好,若在战乱时,想听闻佛法,一边逃命还担心敌军不知追来没有,念佛时又想著敌人,口里虽念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到最后心里皆变成敌人的意识,这启示我们,要利用现在太平天国的台湾,好好用功修行,多一天就修行一天,一个月就修行一个月,一年就修一年,毕竟生命无常,我们尽量在安稳的社会中,多参自性,见性后方知如何修行,如此才不会辜负自己,以及师长、三宝、国家、父母之恩。
因为,人的生命是独生独死、独来独往,很无情的,你们不相信吗?难道出生时,有兄弟姊妹与你一起出生?双胞胎毕竟是比较少,所以说,独生啊!还要独死呢!死的时候,不可能跟爸爸说:爸爸,我们两人一块死好不好?爸爸会说:猴嵬子!怎么说这种话,自己去。或者说:妈妈我怕死,陪我一起埋葬好不好?妈妈会说:哎呀!不孝子,平常那么疼你,竟邀妈妈一起死,这是天大的不孝,罪过,罪过,天上要打雷了。
诸位!一个人独生独死、独来独往,你不相信吗?例如四位兄弟,就有四种思想,老大信仰基督教,老二信仰一贯道,老三信仰回教,老四信仰佛教,四个人四种思想,何况累生累劫的思想,及所造的善恶之业,与今生息息相关,当下因缘果报千差万别。所以说独生独死、独来独往,人命无常,轮回路险,我们能懈怠、漠不关心吗?
所以,修行,我很强调一句话,过去已成过去,现在既然知道学佛的可贵,就要在今生把生死了办,这是自我的勉励与期许。累生累劫的生死轮回痛苦已过去,我有信心在今生开悟本性,若无开悟,至少今生要往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因为生死轮回很痛苦,不好玩的!
佛经有句话,听起来很亲切,‘生死疲劳’,我们从小学、初中、高中、以至大学,书读的够多,读得厌倦了,想到下辈子还要再读一次,喔唷!真痛苦,很疲累,所以,今生要解脱,今生不过短短数十寒暑,应在短暂难得的人身当中,好好用功修道,参我们的自性,自性不易参,若方法不对,参到最后,思想会偏差,是故,抉择善知识非常重要,善知识能指引出三界故。
有一次,一位四十八岁的菩萨到讲堂,我教他善恶不思,一念不生,坐著参本性,后来她一直微笑,我靠近她问道:菩萨,你在笑什么?她想起十五前往生的‘老黑狗’(其亡夫)。我问:老黑狗与你参本性有何关系?她说:师父您有所不知,十五年前我跟他的感情很要好,他时常带我去看电影、爬山,我在想,如果他能跟我坐在这里参禅、念佛,有空时看电影,不知有多好。参禅到这种地步,诸位,你们可想而知,久而久之,不著魔也会发疯,所以,参禅须善知识的指导。
我有一位同学,大家坐禅时,他也跟著坐禅,时间是一个钟头,不知不觉中,他睡著了,自己还不知道,时间到时,引磬一响,他刚好醒来,人家坐禅一个钟头,他正好睡一个钟头。业障若重,念佛也会打呵欠。有一次讲堂举办精进佛七,精者不杂,进者不退,七天中精进念佛,大家正念的法喜充满,不料他在一旁打呵欠,嘴巴还张得挺大的,头四处张望,非常不雅观。业障重的人,参禅就参〝睡禅〞;念佛就念〝呵欠佛〞,真是无奇不有,乱相缤纷。
譬如这次讲堂在八月份举办短期出家七天,学历限制高中以上,其中博士报名的有四位,届时一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人出现在修行行列中,坐禅时发楞傻笑的,打盹的,什么都有。我有一位同学,看见广钦老和尚常坐不卧,睡时、参禅时都是坐著,这位同学,我不好意思指名字,他说要学广钦老和尚,晚上睡卧,常坐不卧,半夜,我醒来看他,真的,他很用功,不卧而坐,睡觉前坐得笔挺,缩下巴,眼睛睁三分,半夜过后,不知不觉地,他双脚伸得直直的,我称为〝一字禅〞,本来是坐而卧,夜深时觉得疲劳,干脆腿伸直比较舒服,卧而不坐,明天再重来。(大众掌声如雷)
所以参禅悟道不简单啊,诸位!我的重点是修道要前念、后念、现念都能把持得住,知道一切法如幻存在,这样才能使菩提自性显露。见性非常的重要,我昨天说一句话,见性后方是起修时,见性后才知如何修行,所以,见性是最尊严的、最高贵、最神圣,见性是成佛的起点。诸位明白吗?
还有很多话想说,但是时间不允许,我看留到十一月份芦洲鹭江活动中心讲经时再讲,很抱歉,时间已超过,今晚占了大家很多时间,要说的话没有全部说完,实在很抱歉,不要超过国父纪念馆规定的时间,原本我们应该说到九点二十分,诸位或许会说: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刚才还在说一件内裤,怎么时间马上就到了,恭禧你们,因为你们听得一心不乱,全神贯注的缘故,不知不觉当中已过了一个半钟头。诸位,明天是讲经的最后一天,很多人想归依三宝,刚才司仪已说过,先填好归依单,再缴至服务台,明晚讲经完后留下来归依,最后,祝大家法喜充满,福慧圆成,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超越心灵之法宝下集(第三天)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大家请放掌)
诸山长老、诸位法师、诸位贵宾,以及首愚大法师、悟空大法师、修观大法师,还有现场热爱佛法所有的听众,大家统统晚安。
今天下午一直下著毛毛细雨。听说下著细雨在台北是很正常的,大家风雨无阻的来听经闻法,那种热爱佛法的精神,非常可贵,全家撑著一把雨伞走进国父纪念馆,这种闻法的精神使如本非常感动,真是功德无量!
风雨阻碍不了一个渴求听经闻法的人,如此精进佛道,福慧可期圆满,开悟证果有日可望,乃至成就无上佛果,诸位你们说不是吗?在此很感谢基隆市卫生局长的莅临,连连几天的参与,使我们这次法会增光无比,非常感谢。
诸佛正法佛已宣,
何劳凡僧苦叮咛?
为扶如来正眼藏,
频频流露无言声。
今天继续演讲超越心灵的法宝,今天是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听众比前两天更多,昨天一、二千人无挤进来,今天也是一样,对那些无法挤进来的听讲的人,我依然抱以惭愧与歉咎的心,向台北国父纪念馆门外的数千听众,表示歉意,对不起,阿弥陀佛!
第三阶段要告诉诸位,如何见性?既然人人有个本性,本性要如何会?如何见?如何相逢呢?这要透过修行的管道,有方法的。若无方法,不得其门而入,即使费了九牛之力,依然见不了性,会不了性。这就是为什么禅宗口口声声叫我们要明心见性的原因。
昨天和前天我引用涅槃经说:
见佛性不名众生,不见佛性是名众。
圣人和凡夫的差别,在于有无见性,如果无见性,是名副其实的凡夫,若已见性,方知如何修行,开始迈开脚步走向菩提,向佛道的时候,若无见性,离成佛尚遥遥无期。
今夜要跟诸位谈如何见性?希望在座大众,我深入浅出的说,你们凝神倾听,必能深获法益。诸位菩萨,如何见性?见即是性,无性不能见。我们说见性,当下能见就是性,不是能见之见外还有性可见,这样诸明白吗?说见性,见与性不是两个东西,当下能见的能就是本性,不是离开能见之性另外还有性可得,若离开能见之性,另外有所见之性,有‘能所’的对立就不能见性,若证得能所不二,当下佛性大放光明,普照大千,与诸佛正等无异;若落入‘能所’相对待,欲得见性,如隔八万四千里,诸位明白否?(大众掌声如雷)
六祖慧能大师说:见即是性,无性不见。
理由在此,要如何见性?佛说:在六根门头即可见,佛性在日常生活跟上跟下,来去出入,吃饭走路,随时在我们身边,天天相处,可是我们却无法见到。世间最悲哀、最痛心、最遗憾的无过于此,诸位说是吗?
古来大德言:若有一天尚未开悟、明心见性,在世间会惶惶不安,因为世间无常,生命随时会结束,那时却没有了生命,如何谈见性,如何修行呢?人身难得,又在难得的人当中丧失修行,放弃开悟成圣的机会,而轮回六道,这不是很可惜吗?
诸位菩萨,我们在修道过程中,我最强调要先见性,若无见性,即使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波罗密、念佛、诵经、拜佛,这些只是权巧方便,最后无非导归见性。
法华经云:粗言细语即归第一义。
历代祖师为了令人开悟证果,常不择手段,有时好言好语,有时拳打脚踢,这些无非要触发佛性,使人见性,当你被臭骂时,你觉得这位法师不慈悲。那么慈悲是否要好好的说才叫做慈悲呢?未必见得,如果臭骂你,对你无理要求,用违反人性的方法,而能使你见性,使你回光返照,自觉本性,这难道不是慈悲吗?诸位你们说不是吗?(大众掌声如雷)
在此我引用一个公案,有一次达摩祖师要度一位国王,国王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已接近开悟的边缘,可是尚未开悟,不愧是达摩祖师,移动轻快的脚步,来到这个国家,进入城门,国王非常虔诚,打开大门迎接圣僧,初次见到达摩祖师就非常欢喜,于是请教佛法,菩提达摩使尽所有的方法要让国王开悟本性,可是事与愿违,最后达摩祖师想到一个方法,他说殿下,请你将我罗汉鞋拿到我面前,这个国听到师父如此讲,心生欢喜,立刻将师父的鞋子拿前面,鞋还没放好,师父就说:放著。大殿不清净,你先提水拖一拖,国王水刚提来,还没拖地,师父就说:放著。于是,国王内心无明渐生,心想这个和尚明明在整我,叫我拿鞋,我就去拿鞋,鞋未拿来又叫我停住,要我先去拖地,水提来尚未拖地,又叫我暂停。达摩祖师很有善巧方法,又说:殿下,殿下,赶快,赶快,麻烦你提水去浇你后花园的鲜花。
诸位菩萨,正当此时,国王把水提起来的刹那当下回光返照,他知道达摩祖师的用意是要使他开悟本性。他心里想,如果我的心不动,那么谁来拿鞋?心不动,谁在拖地?我的清净本性每天都跟随我来来去去,我现在提水,我的心若不动,佛性没去,谁在提水?身体只不过是个臭皮囊,供人使用的器具而已,当下国王回光返照,照见本性,悟明心地,于是超凡入圣,成就菩提。
开悟圣僧云:
搬柴运水非他物,
穿衣吃饭亦是他,
来来去去不著相,
法王出世更无差。
诸位这四句话是问我们搬柴时,是谁在搬呢?参这个公案。运水,是谁在指使?非他物是说,不是离开本性,另外还有妖魔鬼怪或佛菩萨在操纵我们的身体。非他物指的不是外来,是我们的自性。穿衣吃饭亦是他,他,指的是清净自性,来来去去不著相,是指今天跑去南部、中部、花莲、台北,来来去去不染污一切取舍得失、是非人我诸法。法王出世更无差,法王不是指法王讲堂,法王是佛的别名,佛来人间也不过搬柴运水非他物,穿衣吃饭亦是他,来来去去不著相,如此而已。不然,佛可离开这个法门,另外有别的法门可修吗?我看不见得,所以祖师说出这么亲切、这么可爱、这么贴切的法语,足见佛性在我们生活中流露,可惜迷昧的众生不能自觉,岂不伤悲。
诸位,我这么说,你们是否已会得本性?诸位见性了吗?(大众掌声如雷)不然是谁在鼓掌?鼓掌的人是谁?相信你们再度鼓掌的人皆已见性,若已鼓掌而无会得自性的人,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请阿弥陀佛教你们开悟本性。
开悟圣僧云:
回光返照自观自,
历历分别原来是;
识得自家大宝藏,
从斯受用无穷尽。
诸位,这四句偈比前面还庄严,这无非要启发我们有个自性的存在。
诸位若没忘记,第一天,我开门见山说了一句话,佛教是平等的宗教,人人若依此清净自性而修,想见性或成佛都有希望。人人皆有自性,我们所以无法出离生死,就是从来不曾和我们的人做过朋友,不曾明心见性过,这是众生最遗憾的事。回光返照要解释一下,不是人之将死叫做回光反照,一般人都落入这个观念,我们说这个人快死了,在床上翻滚,突然爬起来说要吃稀饭,以为这叫做回光返照,不是这样的;回光返照是说,我们的心要内敛,心要收回来看自己的自性,莫看外面的人我是非、黑白长短、取舍得失,佛门有一句话说:外道是心外求法,佛道是回光返照,照见本性。
自己观照自己,自观自不是看你的四大假体,而是看你的自性,自性要如何看呢?有方法的,因为心须深入的说,时间不充许,现在姑且不谈。
总而言之,自观自,自己观照自己的自性,无生无灭、不增不减、非空非有、非来非去。历历分别原来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性就是如此,离文字相,离语言相,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头上安头、净上安净及心外求法,原来自性就是如此,心行处灭、言语道断。难道如本无自性存在,如本可讲话吗?难道我的心不动,我的手可以在此比来比去吗?我的心若不分别,一切法如何生起呢?一切法不离自性,自性能生一切法,一切法与自性,非一非异。
六祖慧能大师说:万法不离心,心能生万法。
识得自家大宝藏,从斯受用无穷尽。自从明心见性后,才知我有个大宝藏,宝藏指自性而言,自性能演化无量无边的妙用,包括慈悲喜舍,利益一切众生,从此受用无穷无尽,这样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这两个祖师的法语是要让我们见自本性,非常宝贵的格言,诸位若不嫌弃,我们与言两位祖师的法语结个法缘,我今一句,诸位跟著我念一句,这样好不好?我的台语念的蛮好听的,高馆长说:台北国父纪念馆有史以来,头一位来此用台语演讲的法师是如本法师。所以诸位今天能听到这般具有乡土味、本土化的台语,这是我们的福报。听说在此演讲的所有法师当中,我是最年轻的,我高兴的两三天睡不著觉,法喜充满,这是被顺境所转哩!
希望诸位虔诚的诵这八句:
搬柴运水非他物,
穿衣吃饭亦是他;
来来去去不著相,
法王出世更无差。
这是第一位开圣祖师的法语,现在大家跟著诵第二位祖师的法语:
回光返照自观自,
历历分别原来是;
识得自家大宝藏,
从斯受用无穷尽。
祝诸位早见本性。阿弥陀佛!
刚才是让大家热身一下,让大家了解佛性在我们身上,与我们来去出入,我们来去出入,我们却不得见性,始终无法找到我们的主人。在此我教诸位如何见本性,希望在短短的三、四分钟,大家把私人意见、妄想意识放下,与我配合,我相信对诸位见性有莫大受用,现在诸位闭上眼睛,眼睛闭上之后:不思善、不思恶,善恶念头都不要想,不想任何欢喜事、伤心事、快乐事,静坐三分钟。(静坐中,主讲上人敲了九下木鱼)
诸位:请将你们的眼睛打开,打开之后直心回答,刚才我敲本鱼的过程,诸位听见了没有?大众云:听见了。师云:是谁在听?大众云:是心,也有说是佛性,也有说意识,也有说不生不减的自性。师云:是心吗?心长得什么样子?请你拿出来让我看看,大众答:佛性无形无相。师云:无形相如何作用说话?大众云:作用无言。
诸位,见性者当下见,不见者永不见,也许很多已见性,刚才木鱼敲了九下,这九下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松松,不用刻意,自然听到,是谁在听,耳朵在听吗?耳朵只是感官器具,是一种助缘的工具,诸位是被我一问而吓到的,其实你们都已自会本性,没错,是自性在听,先肯定自性,然后见性起修,我们不要认为自性尚未清净,还污秽,当下就自卑,提不起信心,不要想那么多,何以故?佛法贵在见性起修,因修而证,因证而得无上菩提。
禅宗有一句话说:‘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知不是猪字,知是知道、分别之意,知识的知,我们人有知觉,不用作意去听,就能听得到,那么能知、知觉的知就是我们的自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鱼敲的那么响,难道你没有听到吗?是谁在听?不要以为是耳朵在听,耳朵只是一种感官器具,没有自性的分别,既然有耳朵,也不能听闻,为什么活著能听,死后尸体不能听,毫无反应?若无自性分别知觉,活著如同行尸走肉,麻木不仁。
社会上有个很错误、极端矛盾的思想,就是唯物论,认为人死后一切断灭,什么都没有了,否认精神的存在,这是毒死我们法身慧命的一种错误邪见。
所以简单说,诸位刚才听到九声木鱼声,木鱼声有生灭,但是清净的自性是不生不灭的。
有一次观世音菩萨坐在海边,一波波的海浪正拍打著海岸,然后海水逐渐退去,一下子海浪又拍打著海岸,然后海浪又退去……观世音菩萨回光返照,海潮有生灭,但是他能听的自性,不随著海潮声的生灭而有生灭,清净自性是不生不灭的,他悟到自性不生不灭,外面的声尘停止时,自性固然没有听到外尘的声音,但能听的自性并没有失去,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当下证得耳根圆通无碍。
我们若惯用耳根修行,能触到自性,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个人的根机不同,有的用眼睛(眼根)触色尘而见性;有的用耳根触声尘而见自性;有的用舌头沾到酸甜苦辣而以味觉悟性;有的用皮肤触摸粗细,知道冷热,而触到自性;有的被骂,然后心烦而悟到自性,有的人被夸奖称赞而悟到自性;有的跌倒碰到头,痛的悟到自性,悟的场所时间,因个人的业报因缘有差别,所以开悟证果的角度也不一样。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说到此,我引用开悟祖师所说:
五蕴山中藏真人,
六根门头放光明;
日夜相处不相识,
迷失主人甚可怜。
诸位,这些话听了令人即悲又喜,悲的是明知我们有佛性,却无法见性,不见性就要沉沦生死,这样名之为悲哀,欢喜的是希望透过这场佛法的演说,能让在座诸位悟明本性,从此不再沉沦生死,永超三界,如此名之为喜。
诸位听好,五蕴者,若是有佛学基础的人,大多了解,我不再多作解释,简单说五蕴就是构成一个人的生命体,五蕴山中藏真人,我们的五蕴当中有个真人,不是指道教的孙真人,真人是指我们的清净自性,外在的肉体有生灭,本性并无生灭,所以称为真人,能了解四大五蕴是空性,悟到不生不灭的自性,方能了生脱死,这是修真人的当今之务。
五蕴山中的是比喻的话,把身体当做一座山,五蕴山中藏真人,六根门头放光明,此放光明不可说是开悟证果后毫光万道;放光是说六识出六门分别外在的境界,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不染污,这叫做放光明,假使内心贪著外在的境界,染污心地,这样不名六根门头放光,这样叫故黑暗,所以光明与黑暗是染与净、迷与悟的差别,这样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后面这两句是:日夜相处不相识,迷失主人甚可怜。
佛性日夜与我们相处在一起,我们却不认佛性,这很悲哀,两天前我说一句话:若无明心见性,佛性在身体中出入而不自知,比死了父母还悲伤,父母有累生累劫之多,而这世的父母只有两个,若无开悟证果,来生的父母无量无边,若开悟证果,来生不再生死轮回,受不必要的沉沦痛苦。迷失主人甚可怜,主人不是指我们的父母,不是指我们的太太,或我们的孩子,主人是指我们的清净自性,所以横说竖说皆为指出人人有个自性,不要迷失我们的自性,向外追求,如此舍本逐末,即使经过累生累劫,对见性都毫无帮助,要赶快回光返照,找到我们的清净自性。诸位菩萨,我们不认识自己的佛性,佛性也不认识我们,每天相处在一起,不是很可怜吗?也许有人会说:师父,你这么讲,我觉得这两天你说的都是多余的。我问这话怎么说呢?他说:谁不知道若没有本性,谁在说话?没有本性,谁在走路?我说:话虽没错,可是我要告诉你,最简单但办不到就是最困难的,最困难但做得到叫做简单,困难和简单是问你故得到或做不到,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我问你一句话,你见性没有,你所见的性是不是妄想意识?或染污心呢?若是真的见性了,何以如今尚流浪六道,无有休止?深思!深思!真常唯心系:说外在的山河大地是空性,乃至起心动念的妄想分别意识也是空性,但是深藏在分别意识中的真常唯心不能空,若空则生死流转及涅槃还灭要如何建立?这是真常唯心论的法则。
所以印顺导师真常唯心系编入有门,禅宗是属于有门。大般若经是空门,唯识学比起真常唯心系的说法又是另一个角度,时间不允许,不要说的太远,总而言之,修道是问你有无见性,如果你硬说你有见性,既然见性,为什么还在生死轮回、还在造业、还在发脾气、还在嫉妒、还在毁谤,若如此而为,则是妄想意识,分别染污,不是见性的作用,如果你已见性,世间忽然少一人,少一人不是说你已死了,是已见性出三界,不再受生死轮回,世间少一个凡夫,多一位圣人,诸位,这样好不好呢?
不只禅宗教人参禅公案,坐禅悟道见本性,念佛终极目的也在明心见性,大乘经典乃至很多经典都记载,念佛与参禅本来同,悟得自家大宝藏,生死何尝是生死?念佛与参禅何来论长短?是故,见性法门有殊,归元无二。
有一位念佛的祖师开悟后说了四句偈,值得我们省思,他说:
我心感我佛,
我佛即应我,
感应非先后,
生佛同一体。
诸位,这意思是说,我心感我佛,我佛不是离开我们的本性还有他方世界的诸佛,我佛是站在自性的立场来说,阿弥陀佛……口口声声念阿弥陀佛,是你的自性在念自性佛呢?还是外在的佛在念你自己的心?或者自心在念他方诸佛?值得你思维与反省!
我心感我佛,我佛即应我,我念阿弥陀佛,我发出阿弥陀佛的当下,我佛感应我,感应非先后,感应不是有前后,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马上反应,能念是我,所念也是我,能所是一体的,这样诸位明白吗?不是离开能念的我,另外有佛被我所念,因为能念所念不二。
感应非先后,生佛同一体。生是众生,众生与佛没有两样,是迷悟染净的差别,离开众生并无佛,离佛并无众生,因为众生性与佛性皆同一性,离开众生性说另外有佛性,那就奇怪了,经典说无二之性名为佛性,佛性只有一个,当我念阿弥陀佛,若离开我的本性另外有佛性在念我自己之性,那就有问题了,所以烦恼性、菩提性、魔性、佛性、众生性,皆同一性,性无有二,迷悟、染净有别,悟名为佛,迷名为魔,染名为众生,净名为圣人,此皆不离此性呀!性无好坏,视你如何去用!如何运作!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诸位,若没有忘记,昨天我说过一句话:佛性作用为佛性,佛性作众生用是众生性,性无形相,随用立名,诸位明白吗?我们每天念阿弥陀佛,何必苦苦哀求阿弥陀佛度我,佛离我们八万四千里,你自己有个清净的自性,当你念阿弥陀佛,自性弥陀当下现前,何必离开你的自性苦苦哀求阿弥陀佛,这样有能念所念的对立,永远无法见性,永远无法破迷启悟,诸位明白吗?我天天感应,时时感应,分分感应,秒秒感应,诸位你们有感应吗?(大众掌声如雷),我的意思不是说西方极乐世界不存在,他方世界确实是存在的,这里是站在自性的立场来说,显示自性、见自本性的独见、自决自了、自成佛道的见性功夫。
诸位再听好,我演讲超越心灵的法宝,无非要让大家明心见性,见性起修,因修行而开悟证果,这是我为何要说超越心灵之法宝的动机和目的,这样诸位明白吗?明心见性,见性是什么?简单说佛性无形无相,非语言文字能形容,佛性在日常生中与我们来来去去,我们却不能自觉,这是世间最遗憾的事。
在此我引用唐朝怀让禅师参访六祖慧能大师的公案,怀让禅师怀著诚恳欢喜的心到六祖慧能大师面前,顶礼三拜后:
六祖慧能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
怀让禅师答:我从嵩山而来。
六祖继续问他:是什么东西带你来的?
怀让禅师答:说似一物即不中。
这句话很有学问,说它像一样东西就不中意了。意思是说佛性无从说起,非东西可比拟,甚深难思议,冷暖自知。
这时六祖立刻问他一句话:还需要修证吗?其实六祖知道他已见性,内行人一听马上知道,说似一物即不中,此非语言文字所能形容,语文字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最后无非导归见性。
六祖说:还需要修证吗?
怀让禅师说: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意思是说修证不能说没有,可是染污即不得。这是强而有力证实他自己已经见性,见性后才是大修特修的时候,无见性之人无从修起,你不相信吗?修行是必须的,要继续精进,但是不可污染,禅宗叫做保养圣胎,圣胎不是妈妈怀个公子,圣胎是保养我们清净的佛性不要亏损、不要染污,爱护我们的佛性如同手中的摩尼珠一般,保护得清清净净。
六祖听了印证他说: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六祖说:对,就是如此,如此修就对了,诸佛菩萨会拥护你,你是真佛子,你既是如此,我六祖亦复如是。
怀让禅师听到六祖对他印证之后,豁然开悟,在六祖身边亲近十五年,后往南岳,大力阐扬禅宗,德高望重,行化四方,后人尊称大慧禅师。怀让禅师相当有智慧,善于引导人开悟证果,当时禅风盛行朝野上下,家喻户晓,所以唐朝时代是禅宗的黄金时代。
自从这个公案出现后,宋朝、明朝、清朝,乃至民国修行的公案被搜集起来,阐扬天下。祖师说:行如何修?但莫染污自性,即是修行。修行不谈玄说妙,谈空说有,避免令人听得痛苦、听不懂,觉得高不可攀。他说:但莫染污自性,就是修行。所以善于保护自己的自性不造业,这是功夫。
诸位菩萨,禅宗教我们要见性而后起修,不要染污自性,这就是刚才所说的保养圣胎。
开悟圣僧又说:
一念分别被云遮,
圣凡本来共一家;
随顺众生无挂碍,
涅槃生死等空花。
诸位听懂吗?一念分别被云遮,是指凡夫不起心动念便罢,所起之念无非是五欲六尘,一动念即将清净的自性遮蔽起来,如同太阳被乌云遮盖一般。圣人动念清净无染,如太阳,不被云遮,不染污,清净自在,凡夫却不能如此,因为乌云遮日而不见日,就否认太阳的存在,这如同轮回生死、不见本性,于是否认本性的存在,这是不对的,如果说对,那么多少人修行明心见性、了生脱死、转凡入圣,这又如何解释?所以这不是信不信的问题,你好好地修证,就有消息。
所以说‘一念分别被云遮,圣凡本来共一家。’圣人拥有佛性,凡夫也拥有佛性,本源佛性无有差异,如同一家人,后来为何变成两家,因为圣者已明心见性,而凡夫随意识妄想飘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分家。随顺众生无挂碍,是说会修行的人,即使处在五欲六尘一切名利现前时,依然心无挂碍,心不被好坏所迷惑染污,纵横自在,如流水一般,畅流自如。
涅槃生死等空花,这句话更深入而谈,其实佛性不可得,佛性,说似一物即不中,无法用世间任何事物来比拟,三天演讲提到很多法语,无非要引导你见性,三天演讲提到很多法语,无非要引导你见性。涅槃,方便说是彼岸;生死,方便说是此岸,由此岸到彼岸,要透过修行的方法,既然生死是假名安立,涅槃何尝不是假名安立,方便假设有涅槃、有彼岸,其实那有彼岸与此岸的对立,生死与涅槃亦复如是!
真正悟性的人无性可见,证涅槃的人无涅槃可证,无涅槃可住;了生死,无生死可了,在这么不可思议当中又安住于涅槃,这样名之为涅槃,诸位明白吗?见性是自性自由自在的妙用,不染此,亦不染彼,这才是快乐自在逍遥的人。
佛经云:佛性不住烦恼,不住菩提,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住无所住,无住而住。
昨天有一位菩萨说师父讲得那么起劲,鼓掌都无法穿插,放心,我会留个空档让你尽兴的鼓掌。
佛性者不住烦恼,诸位,这是指果地而言,烦恼就是心纳受一切外境,产生得失取舍,称心如意就欢喜,事与愿违就烦恼、忧愁。佛性不住烦恼,如果佛性住于烦恼,那就惨了,有人问什么?很简单,请问诸位,你曾有烦恼吗?如果佛性住于烦恼,那么你今日来听我讲经,听得笑哈哈,笑得肚皮酸,请问你两天前的烦恼如今何在?所以烦恼是生灭的,此心灭,彼心生,生生灭灭,生灭法那里能安住于佛性当中呢?这样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相对的,快乐心、欢喜心也是不可住,我在国父纪念馆演讲三天,大家听的非常法喜,但是欢喜也是缘生缘灭,如果佛性住于欢喜,我说你惨了,有人问为什么?欢喜总比苦恼来得好吧,言未必如此,痛苦不可住,快乐亦不可住,一直快乐也未必是好,快乐时一直在笑,心安住于快乐之境,会被当做龙发堂刚出来的,依然被顺境所故。
快乐是缘起,痛苦也是缘起,不常在的,是无常的,所以佛经说:佛性不住烦恼,佛性不住菩提。菩提就是觉悟,觉悟也是假名安立,不是真菩提可住可得。
有一次有人问开悟圣说:请问师父您已证得阿罗汉果,开悟证果后,涅槃是如何一番?
他说:我应该把我的嘴把挂在墙壁上。因为涅槃无法用语言文字形容,圣境无止尽,不可思议的存在与清净,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其真正圣境比言喻还深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开悟后无法言说,但不假藉语言文字的衬托,开悟的意境是显露不出来的,所以佛说:
因言显道,
道显遣言,
言若不遣,
因言障道。
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佛性不住生死,对凡夫而言,有生死轮回,说佛性安住生死轮回,也对,不安住于生死轮回也对,只是站在什么角度来讲,在因地或果地、迷或悟,而有差别;悟的人,正面说也对,反面说也对;迷妄的人,这这样说不对,那么说也不对,总而言之,佛性不住生死,如果住生死,那我们不必修行了,因为永远不会开悟证果,永远没有涅槃可得,所以说佛性不住生死,佛性亦不住涅槃,方便假名有涅槃,为倒驾慈航之诸佛菩萨已开悟证果,与涅槃相应,但却不住涅槃,从空出假,在现像界无尽的度化众生,悲度众生出三界。
倒驾慈航,观世音菩萨典型人物,在经典记载,观世音菩萨‘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观世音菩萨已成佛无量劫,他怜悯娑婆世界苦难的众生,大慈悲心流露,示现菩萨身份,倒驾慈航,运载娑婆世界的众生,使其一一出离生死,到开悟证果的彼岸,这样叫做不住涅槃。后面说,住无所住,有可住者,非佛性所住,但也不是无佛性可住,这已超越语言文字不可思议的存在,说佛性遍满虚空,住虚空吗?也未必正确,这很微妙的。
佛怕众生执著,所以边说边扫,众生以为佛性可住,但佛说佛性不可住,佛又怕众生执著佛性不可住,故说佛性住无所住,佛性住与不住,皆偏失一端,不合中道义,道理在此。众生容易执著,佛说诸法空性,众生便执著空,故佛说:空空。众生又执著空空,故佛说空空空,我曾看过经典有四个空字,空空空空,无非是为迷妄的人而说,了解的人一个空字,就能悟入,不悟的人,那怕四空、八空,依然不够,迷者仍是迷者,诸位明白吗?(掌声如雷)
我们这三天演讲超越心灵之法宝,第一天教导诸位正见佛性的可贵,不要落入断灭的思想。第二天教导大家要明心见性,见性起修,最后宗旨是让我们证成无上菩提,若如此行,可从生死轮回的此岸到达开悟证果涅槃的彼岸。第三天教导诸位如何明心见性,及正见实相义谛,并启示成佛亦须倒驾慈航,普度群迷。诸位菩萨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非常感谢从台北的闻法四众,三天不间断地拥挤在此听闻佛法,我讲经说法一向的原则是,到当地说法,尽量让当地的市民都有机会闻法。我这次到台北讲经,并没有邀请别县市的任何游览车与居民,全是台北市民,这无非是爱护大台北的市民,让每个市民都有机会听闻佛法,不然闻法的旋风人潮多,台北市民会挤不进来的,很感谢每日五千余位闻法大众,亲听法音,祈望诸位,早日明心见性,得证菩提,圆满佛道。(大众掌声如雷)
诸位菩萨!三天的弘法大会已圆满结束,作功德回向,大家请合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