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仲基探班徐孝琳:从本山再上场想到了到处都缺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8 06:01:50
               

杂言             从本山再上场想到了到处都缺人

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又要到来了。亿万百姓从“特别期待”到“希望看看”,二三十年来走过了对春晚从狂热到冷静的过程。当然,在大年三十晚上,春晚的节日无疑还是同期最好的,国家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是大不一样的。

记得去年春晚还有几个月时,媒体就称小品大王赵本山今年不会上春晚了;然而兔年春晚时本山大叔的小品还是上台了,而且演出也是很成功的。春节后不久,本山媒体就大势传播,2012年龙年的春晚本山不再上台啦,他会指导着徒弟上春晚的。但从下半年起,各种新闻又在说,本山自己的小品仍然会上春晚的,试排他都没有出场,估计还是准备要一鸣惊人的吧。

实话说,老赵同志的小品还真是最好的,目前真没有人能超过他;笔者对小品文学没有研究,但可以感觉到从剧本选材、语言精练到舞台动作等全过程,本山大叔都是精益求精的,所以他的小品多年来一直久盛不衰,的确是有道理的。相比之下,有的人的作品包括演技,都要差一些甚至是很多。现在的观众都是眼高手低,自己写不了也演不了,但评头论足却不乏其人,这也是时代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正常现象。

这里想说的是:难道中国的小品舞台,离了他赵本山真的就没有第二人啦?本山说不上春晚的咋又上去啦?这些问题真的令人费解。回想到我们许多岗位、许多事情,还就是某某人能做或能做好,换个人真的还就不行,不是不会做,就是做的不好,这是咋回事呀?

笔者又在联想了:是否和我们这个时代有关?是否和我们的体制有关?是否和现在人的素质有关?什么意思呢?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如果张三能干成的事情,李四王五赵六都想去把他干成,其中至少有两个要找到领导要求学习张三,希望领导把张三的事情也能分给他做或安排他去向张三学习,那时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历史车轮滚到二十一世纪了,这种比学赶帮的情况却明显的少多了;张三会放线,他放线时李四却躲得远远地,生怕张三要叫他帮助,张三会干他就去干,李王赵不会才好,领导就不会安排他们去干啦!这种现象当今也是很普遍的。现在各个单位都喊叫很缺人,缺什么人呢?缺少能干事的人,缺少德才兼备的人,缺少能从事多项技术和管理的人,缺少语言和文字表达都很强的人,缺少能力很强还是任劳任怨的人。我们有位叫李忠苏的经理告诉我:他管理了多个工程,也接触了多名员工,每天晚上多有几个小时业余时间,经常看图和看书的人却很少,倒是土建技术还不错的李全腾他是经常性的。

呜呼哀哉!演出界缺人,各企业也缺人!而要命的是中国有十几亿人,多个单位都是人满为患!其他的管不了啦,我们作为民企,则要用德才兼备之人,用吃苦耐劳之人,用技术和能力全面之人,并且形成阶梯型的人才队伍,每个岗位都有AB角,这样才能做到人才济济,后继有人;所有还没承担重任的人,都要好好学习,把所有人之长学成自己的本事。

本山大叔不再上台之日,是他的弟子都能替代他演小品且都分不出水平高低之时。三木园林真正站在一级企业排头兵之日,必是各个岗位都已人才济济之时。      文/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