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很污手势图片:美国人:开拓历程·1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7:44:10

第十二章 保守的印刷出版业

 

据我所知,没有哪一个美国人,为了当一个作家,甘心情愿地去住小阁楼。”——蒂莫西·德怀特

 

四十九 书籍的衰落

 

就殖民时期美国人的智能水平而言,他们在那段时间出版的书籍实在是太少了。即使他们中间最有学问的人(诸如,富兰克林和杰斐逊)也并不通过书籍来表达自己最重要的思想。

 

正如一七四三年富兰克林在那封建议成立美国科学研究会的公开信中所说的那样,美国人未能撰写很多书,是因为他们忙于其它事务,而且美国文化还“不成熟”。这种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当时,美国出书固然不多,但是其它各种印刷品却已大量涌现了。

 

种种客观条件使殖民地的印刷商人不愿出版大部头的书,首先是缺乏活字。在英国,作为控制新闻事业的一种手段,活字的供应是受到限制的。一六三七年,《星法院条例》规定,在同一时间只准四个人开设活字铸造厂,每个人只能带有限的几个徒工。到独立革命的时候,美国人才能买到美国本地铸造的活字。而且,进口的活字有很多都是已经使用过很长时间、早就被英国印刷商废弃了的铅字,这更进一步增加了北美各殖民地在印刷方面的困难。一七七九年,当富兰克林在法国收到寄送给他的波士顿报纸时,他说,他唯一能在报上看清楚的是美国印刷商人急需新的活字,“如果你有什么秘密要严加保守的话,大可把它们印在这些报纸上面。”

 

远在活字铸造机出现之前的日子里,一个印刷商在保留已经排好字的版面时,他能够保留的时间长短和版面多少,完全取决于他所拥有活字的数目。殖民地的印刷商人,如果只拥有一套某种型号的铅字,他是无法长时间保留版面的,他只能在排好几页铅字后就印几页,然后拆掉版面,才能继续用那些铅字来排字和印刷。为了要赶印零星印刷订单(诸如,广告小册子或者法律和商业表格,这些都是支撑殖民地印刷业的主要业务),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需要用这些活字。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谨慎的印刷商宁愿干一些能迅速赚回他投资的印刷数量较少的零星业务,而不是印刷书籍,因为书籍的销路捉摸不定,钱币回笼的时间也可能会拖上一年甚至更久。

 

印刷书籍所面临的另一个障碍是缺乏纸张和纸张的质量太差。虽然早在一六九O年,一位费城印刷商威廉·布雷德福就在杰曼敦附近建了一家造纸厂,而且在殖民时期,纸张生产也有所增加,但是美国印刷商仍然需要依赖欧洲的供应。《印花税法》《汤森法案》之所以会如此引起众怒,以至推动了独立革命的爆发,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些法例把纸张也包括在征收关税的进口物资之列。即使不说任何重大的原则问题,单是纸张价格昂贵就是一个因素,促使殖民地印刷商激发美国人的愤怒情绪。一七六九年颁布的一系列禁止进口的革命性决定中,并不包括用于印刷报纸的次等纸张,这一事实充分表明殖民地印刷商是何等迫切地需要进口纸张。

 

在独立革命时期,乔治·华盛顿只好在零碎的纸片上书写下达给将军们的命令,因为他手头没有更好的纸张。致军官们的快信都是不加封的,因为纸张太贵,舍不得用信封。人们相互间通讯联系用的都是从书上扯下来的衬页和旧账簿上的空白页。有的时候,由于缺乏纸张,周报无法出版。这些报纸往往是用印刷商人所能找到的颜色、大小和质量不一的纸张印成的。

 

在殖民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缺乏纸张的现象一直非常严重,这一方面是由于缺少可以造纸的破布,另一方面是因为缺少技术熟练的造纸工人。威廉·帕克斯于一七四四年在弗吉尼亚建立第一家造纸厂的时候,他利用自己所办的《新闻报》的版面。一七四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劝说威廉斯堡的市民把他们穿破了的亚麻布旧衣服卖给他:

虽然聪颖的哲士也曾说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但帕克斯的造纸作坊却能把

破絮变成有用之物……(这位慷慨的公民用金钱收买破衫烂裤,啊,愿他长命又百岁!)

漂亮的姑娘个个名扬情场,

她们乐于说出你征服了谁的心:

小心收藏好。每一件破衣和烂衫、

每一条因祷告而磨烂的围裙,

要知道,每件破衫

都可用来写上十首短诗,

而这些短诗,会使你

更加妩媚动人。

一顶帽子可写下一封情书,

犹如那帽子俏美地戴在

姑娘的头上。

而普普通通的头巾上面

更能抒友人们隐藏心中的

神圣情怀。

纯洁的迪莉娅的罩衣

整洁又完美

没有任何男人胆敢去

触摸和抚弄。

然而,当把罩衣变成了报纸,

全镇的人都可任意把它

放下又拣起。

虽然迪莉娅脱去了她的罩衣,

却不会因此失去她那

圣洁的美誉。

 

新英格兰的印刷商运用一种更加离奇的神学思想来扩充他们的生意。波士顿一位印刷兼出版商托马斯·弗利特于一七四八年买下了一艘被俘获的西班牙船上的宝贵货物——纸张,他发现里面有几捆教皇训谕和赦免令,于是他就在其中一部分的背面印上流行歌曲,诸如《黑眼睛的苏珊》《漂亮的亨利》《爱尔兰人返回营地》等,并刊登广告将剩下来的出售:“当今教皇乌尔班八世的训谕和赦免令,以单张、一刀或一令出售,价格比自法国或西班牙神父处购买更为便宜,而且担保这些训谕和赦免令对购买者具有同等效力。”

 

那个时候,在北美殖民地生产的纸张只能凑合着用来印刷报纸、小册子、传单、历书和初级读本,而不适合用来印刷需要保存多年的书籍。所以,要印刷书籍,殖民地印刷商人还得通过他们在伦敦的代理人进口欧洲生产的纸张(最好的是荷兰生产的纸张)。要找到足够的纸张使整本书具有同一纸质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印刷商不能为了等候印刷整本书所需的全部纸张到达,而让他数量有限的活字白白闲放着不用。因此,他只能手头有多少纸张就先印上多少页书,然后把印好了的书页放在一边,拆散活字版,到有更多的纸张运到以后,才再继续印下去。

 

油墨也是一个问题。当时流传最广的印刷商指南(莫克松的《机械操作》,一六八三年出版)指出,外面生产的油墨比印刷商自己调制的油墨质量还要差。但是,殖民地印刷商缺少调制油墨的油烟和清漆,因此,他们只得继续依赖从英国进口质量较次的油墨。印刷机也得进口,直到一七六九年,纽黑文的艾萨克·杜利特尔才制造出第一台供市场销售的美国印刷机。

 

因此,北美各个殖民地印制的书籍极少,在整个殖民时期,进口的书籍成了美国书商的主要商品,这是不足为奇的。一七六九年一系列有关不得进口的革命性协议中审慎地列举“印刷的书籍和小册子”(与火药和鱼钩一道)属于仍然准许从英国进口的货物之列。一直到十八世纪末叶,由于美国印刷的书籍的竞争,英国书籍的进口才开始受到影响。

 

殖民地印刷商居然能够成功地印出他们要印的那些书籍——大部头的法规、偶然出版的现代史著作或宗教小册子,这确实是够了不起的了。从他们印出来的所有东西都可以看出印刷设备之简陋和材料之缺乏。为了节约纸张,印刷商采用比通常应该使用的小一号的字体。有些时候,为了节约往往采用简化版面的办法。因为缺乏纸张,一般都不采用看起来比较舒服的宽敞的版面设计。

 

虽然美国人也试图从英国进口一些改进型号的设备,但在整个十八世纪,美国的印刷水平从技术上讲仍远远落后于英国。本杰明·富兰克林于一七二四年后在英国停留期间——他这个人就有这种奇特的本事,在最适当的时候,就在最适当的地方出现——恰巧和威廉·卡斯隆的一些赞助人在一起工作,由此他了解到卡斯隆拥有的改进型铅字体,并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把这种新铅字输入美国。但是,只是到一七九O年,当铅字铸造和造纸都已发展成为美国基础稳固的工业时,美国印刷业才开始印出第一批有历史意义的著作:从一七九O年开始,陆续出版了美国版的《大英百科全书》,总共十八卷,花费了整整七年时间才全部印完。

 

欧洲的印刷商为了保护投资,从他们开始干这个行业的时候起,就尽可能事先找有钱的人做他们的赞助人,作为报答,他们给这些赞助人印上一些恭维性的题词。随着书籍市场的逐步扩大,印刷商在出版每一本书的时候,往往找好几位赞助人,而不是一个赞助人。这些人事先同意在书籍正式出版时即行购买。当书籍市场进一步扩大的时候——如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出版商已经开始甘冒本人投资的风险了:而在美国,出版书籍要找官员、总督和立法机构的成员作赞助人的现象仍持续很久。但是在大洋的这边,对后台老板一样的赞助人的那些奉承话(他们出钱赞助也无非就是为了能够得到这些恭维)却很少在出版的书籍中出现。早在十八世纪,美国的印刷商就试图通过预订的办法来支付投资所需的资金,这点他们比他们的英国同行更为精明。

 

由于采取预订的办法出版书籍,印刷商理所当然地要安全行事,他们特别警惕标新立异的思想、不知名的作家和激进的质问者。每当印刷商在没有进行预订的情况下冒险出版一本书的时候,他也是尽可能不出版不知名作者的书,即使是本杰明·富兰竞林这样一个事业心很强的出版商,他出版随地完全是一些传统的书,正如卡尔·范多伦所指出的,富兰克林出版书籍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交朋友,最好是两者兼而有之。他为政府印书,出版历书以及出版诸如《自我保健治疗》(一七三四年出版)、《绅士的马医》(一七三五年出版)和他本人编写的《新英格兰初级读本》等书,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在十八世纪期间,美国出版的书增加了,但具有长远重要意义的书却没有几本。篇幅较长和数量较多的是宗教书籍(虽然不全是神学书籍),诸如:布道文、宗教小册子、阅读指南、圣经评述,这种情况在新英格兰最为突出。美国出版的书籍中,销路最广的是学校课本如《新英格兰初级读本》,实用手册如约翰。坦南特的《自我保健治疗》,工作指南如威廉·布雷德福的《青年秘书指南》,以及计算便览、歌本等。在南方,法律书籍超过了宗教书籍,因为各个殖民地都有多种立法机构和几种不同体制的法院,但训练有素的律师却寥寥无几,审判员基本上都是门外汉,他们非常需要法律手册。当然也有些例外的情况,如出版了《海湾圣诗》(一六四O年出版),乔纳森·爱德华兹的《自由意志之探讨》(一七五四年出版)和门诺会教徒的《殉道者事迹》(一七四八年出版),这最后一本长达七百五十六页,是独立革命前美国出版的最厚的一本书,也是出了名最丑恶的一本书。

 

  撰写《美国史料文库》一书的那位善于观察的作家于一七八九年从伦敦写来的信说:北美可能想要一些矫揉造作的文学作品。她并不以那些高贵的文人学士为豪——那些人所追求和发现的东西在欧洲获得有知识的奉承者的吹捧,并得到无知群众的喝采,但他们所追求和发现的对真正的高雅情趣或生活条件的改善并无好处……不管是什么内容的书,只要有用就有销路。但出版纯理论性问题的书籍、内容颇为奇异但并非重要的书籍、泛谈艺术和科学的书籍以及大部头和售价昂贵的书籍,书商就难于脱手了。他们除了真正需要的书籍之外,是没有多余的钱来买其它书籍的;至于购买文学作品,他们则着眼于对现在或将来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