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比利24重人格区别:丰子恺说三种生活境界(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21:17:29
丰子恺居士是中国现代的艺术家,他提倡漫画,著了很多有关艺术的书,他的文章被选编在中学的课本里面,提起丰子恺的名字,大概不会感到陌生。

 
  丰子恺的漫画很有名,但是他小时候却并不喜欢画画;引起他有兴趣学画的,是他入师范学校时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就是中国艺术界有名的李叔同先生,后来出家叫弘一法师。说到弘一法师,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一首“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词让多少人为之动容!他是一位艺术家,曾经留学过日本,把现代的话剧、油画和音乐介绍到中国来,他是中国最早提倡话剧的人,最早研究油画的人,最早研究西洋音乐的人;一位这样爱好艺术视艺术如生命的人,后来居然跑去出家做和尚,当时很多文化界教育界的人,都感到惊奇:以为李叔同先生一定是受了什么刺激,才忽然“遁入空门”;但是,跟他学艺术的丰子恺居士,却不感惊奇,他能够了解他的老师的心情,他认为他的老师李叔同的出家是当然的。


  丰子恺为什么认为他的老师李叔同的出家是当然的呢?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就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份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决志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丰子恺又说:“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我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必须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然后得到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上第三层,并不需要在第二层勾留。还有许多人连第一层也不住,一口气跑上三层楼。不过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澈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的”。


    我们从丰子恺居士的话中,不但明白了弘一法师的出家是从艺术的精神生活升华到灵魂的宗教生活,而且由此也可以知道人生的灵魂生活,是超越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宗教生活比衣食与学术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