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umet 读音:不要给道德披一袭“贫困”外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03:55:17

不要给道德披一袭“贫困”外衣

网友:曾建华2012年02月16日10:3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月收入不足2000元!可是面对一个装了1万多元现金的钱包,王宁却不生贪念,而是想尽办法联系失主;面对1000元的感谢金,他更是坚辞不收,因为在他看来,物归原主,天经地义。(据《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日,一篇以《他凭良心解答道德考题》为题的新闻报道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倒不是因为新闻本身有什么独特之外,而是该文作者在引标和正文中刻意强调的“月薪不足2000元”和“尽管他的收入很低”等字样,引起了笔者的不悦。

  稍作思量,且撇开所拾金额大小之区别,暂不提拾遗者费了几番周折寻觅失主,也不去关注失而得得者是如何喜悦、感动什么的,只在大脑这个记忆库里随意抽取几例“拾金不昧”的报道出来,就会发现它们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拾金不昧者,皆为“平民”,甚至绝大多数是“贫民”。诸如食不果腹的拾荒老太、生活费用少得可怜的小学生、背负沉重家庭负担的出租车司机、收入微薄的环卫工人……

  难道拾金不昧只是我等平民的专利?笔者禁不住想问几个问题:是富人从未拾过金,还是他们其实也拾了的,只是没上交?亦或他们也拾了并上交了,只是富人们拒绝被宣传表彰?还是大多数撰稿者觉得富人拾金不昧无法充分彰显精神可贵,因而不愿去浪费墨水?

  细想来,最后一种猜想成立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显然,大众的神经很容易被一个拾500块钱上交的捡荒老太触动,但同样是500元钱,若是一个千万富豪拾得并上缴,倘若还给新闻报道出来,我们能无动于衷就算是有修养了,若是让它遭遇嗤之以鼻似乎也不为过。这不免令人感觉困惑和心寒,道德自然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但她难道有贫富之分吗?

  还好,这则新闻的标题很让人受用,人家王宁觉得“拾到东西还给人家,这是天经地义,应该做的”,是“凭良心”办事。他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拾金不昧是一个讲道德的人应该做的事,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与外表形象无关,与出身地位无关,更与收入多少无关!

  所以强烈建议,今后在报道与“拾金不昧”相关的话题时,尽量淡化拾遗者本人的收入情况与贫富差距等问题,仅就事论事就足以让闻者懂得:正是因为一颗坦白灵魂对道德的坚守,使得又一位粗心大意的家伙经历了一次“有惊无险”,世界便因此而增添一分和谐!然后大家在莞尔一笑的同时,以榜样为参照,积极为善。

  补充一句,道德原本冰清玉洁、楚楚而立,她始终自然且真实的存在,并持续地美丽和温暖着这个世界,无须刻意为她披一袭“贫穷”的外衣,使人在她清新的气息里嚼出怪异的滋味。

  【本文选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七一社区” 
点击查看原帖(责任编辑: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