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剑龙又结婚没有:基因工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2 19:57:16
基因工程中切质粒和切目的基因的限制性内切酶是一样的吗?
学生问:基因工程四步骤中的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得用的限制性内切酶是一样的吗?
老师答;一样啊,有什么疑问?
学生问:那你讲的一道例题中的两个末端,能配对,但是用两种酶切的,怎么理解。
这才想起我讲的一道例题。内容如下:(2005年天津高考题)
例题:(1)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Ⅱ的切点。
①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②请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Ⅱ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③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起来?为什么?
答案:(1) ②
③可以连接。因为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所形成的粘性末端是相同的,是可以互补的。
这道题是我课堂上举的一个例题。学生从这道题中获得的信息是:用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得到的末端是互补的,是可以连接的。我一时语塞,等我回去和同事商量一下再告诉你。课后一同事商量,也没有结果。如果说不一样吧,所有资料上都说一样,如果说一样吧,对这个问题又不好解释。真难为我了。
      三、 是“外显子”还是“非编码区”?
课上举一例题,是高考题。原题如下:
植物学家在培育抗虫棉时,对目的基因作了适当的修饰,使得目的基因在棉花植株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都表达,以防止害虫侵害,这种对目的基因所作的修饰发生在( )
A、内含子 B、外显子 C、编码子 D、非编码区
标准答案选D,而班级几乎所有学生都选B。
我解释道:题干中给的信息如果加以处理可以得到如下内容:××使得目的基因表达?一看就明了,要求找出主语,哪肯定是“非编码区上的RNA酶结合位点”了。有许多同学对题干信息不加以分析,把要填的内容当作宾语来填当然错了。另说明的是这道题有争议。但我认为没有争议。
思考:对个别题目要像学语文哪样,划一划主谓宾,可能更有利于解题。理科学习文化科化嘛。
二.《目的基因检测和表达》一节中,偏重于直接的叙述,我在讲完这一节内容时,把它改成实验,来加强学生对此段内容的理解。
原内容:例如,大肠杆菌的某种质粒具有青霉素抗性基因,当这种质凿与外源DNA组合在一起形成重组质粒,并被转入受体细胞后,就可以根据受体细胞是否具有青霉素抗性来判断受体细胞是否获得了目的基因。
改编成实验:
实验假设:如果受体细胞获得了目的基因,则受体细胞具有青霉素抗性。
实验原理:质粒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抗性物质。
实验验证:选择培养基培养法。1、提取目的基因:从大肠杆菌内选择具有标记基因的质粒(具有青霉素抗性基因)。2、让质粒与目的基因结合,形成重组质粒,并将其导入对青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内。3、将该大肠杆菌放在加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能生长的则质粒导入成功。4、设立对照实验:用无青霉素的培养基培养,不论导入成功与否,均能正常生长;或者分别用未导入质粒的大肠杆菌,放在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则不能生长。
原内容:抗虫棉的表达。
实验假设:重组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能产生特定的性状。
实验原理:抗虫基因在受体植物中表达。
实验验证:锦铃虫感染法。分别用锦铃虫感染导入重组DNA的棉花(实验组)和未导入重组DNA的棉花。
小结:这些实验的内容来自于教师对教材思考挖掘,也来自于教辅资料上习题题干内容的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