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赵五娘全场:91名外交官贴保陈毅大字报 为何周恩来说是帮倒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9/23 04:39:22
91名外交官贴保陈毅大字报 为何周恩来说是帮倒忙 2010年08月17日 10:10 新民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8

核心提示:第一,“26位大使的大字报”和“91人大字报”的参与者当时并不能完全感触与把握到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取向和形势发展的估量,因此时机的因素使得两份大字报遇到不同的结果。当毛泽东决定将王力、关锋、戚本禹抓起来时,是想纠正极左思潮造成的太大偏差,这样“26位大使的大字报”正逢其时;而“91人大字报”却在机遇上遭遇逆势,从随后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和中共九大的动向来看,并未清除与终止极左思潮的影响,反而在政治上、理论上、组织上使极左思潮更加合法化了。站在中国政治最高层的周恩来总理,对这种政治态势看得一清二楚,他知道一份“91人大字报”并不能击垮极左思潮,反而会授人以柄。识大势才能谋大略,所以及时撤回“先锋部队”,保存实力,是最明智的做法。第二,周恩来总理出于保护这批干部而采取批判他们的做法。这句话从逻辑分析上可能会有些矛盾,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就是如此。如果周恩来总理力保这批干部的话,在当时的形势下,一是保不住,二是会使自己处于被动地步。只有主动让他们“认错”,才有机会保存住这批干部,以备今后随时将他们放到重要岗位上去。后来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从保荐耿飚、黄镇为党中央委员,从重新安排出国的大使,从外交部重要岗位的安排,都是从这批信得过的干部中选用的。

这份大字报标题为:《揭露敌人,战而胜之——批判“打倒陈毅”的反动口号》。然而广而传之的却是《外交部“91人大字报”》。一提起“91人大字报”,就知道是那份由外交部91名中高层干部在“文革”中保卫陈毅的署名大字报。在“文革”“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形势下,像外交部这样重要的部门,91名中高层干部联合署名,态度鲜明地支持与保护已被“中央文革小组”定性为“二月逆流”黑干将的陈毅,这种逆潮流而上是当时罕有的事情。尤其是在这91人中有不少人早就是社会熟知的人物,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仍在外交部重要岗位上坚持工作的领导干部,更是引人注目。因此,梳理清楚“91人大字报”的来龙去脉,就可以由表及里地认识、了解这批老外交官的优秀品德;就能够去伪存真,重展“文革”中一幕,让后人看到其中的真相,这也是她具有的历史价值了。

大字报的起草和主要内容

1967年年底的一天,北京正值寒冬季节。呼啸的北风卷起砂石扑向夜晚在街上匆匆行走的人群,似乎是在催促人们早点回家睡觉。夜晚11点左右,位于北京报房胡同99号外交部宿舍楼内,灯光一盏一盏地熄灭了,唯独有一家的灯光仍然闪烁着光亮,这是余湛家。这里,在窄小的客厅里,聚集着几个人正在低声谈论着,时而发出赞许声,时而又在争论不休,这是几位志同道合的外交官在对“文化大革命”交换着各自的看法。像这样的“政治沙龙”近期频频举行,参加的人员大多数就住在这个院子里,有余湛、章文晋、宋之光、康矛召、张世杰等人,也有外来的,像住在报房胡同69号的陈楚,住在豫王坟的韩叙等人。

“文化大革命”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了,开始具有的新奇感和热情已经逐渐减弱,随之而来的是困扰与疑惑。尤其是近几个月外交部内外“打倒陈毅”的口号、大字报日益增多,气焰嚣张,使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敏锐的政治嗅觉又让他们感到在“打倒陈毅”的背后还有更大的阴谋——指向敬爱的周总理,这更让他们心急如焚、坐卧不安。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像陈毅那样功勋卓著、文武兼备、人品高尚、名扬四海的人要被打倒?为什么在近期频频发生严重的涉外事件?为什么建国17年来新中国的外交偏要被扣上是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为什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跳梁小丑竟然妄想当外交部长?……在无数次的讨论、争论、研究、探索、思考之中,这批外交官捋清了一个主题思想,即“保卫陈毅,狠批极左思潮”。他们对喊“打倒陈毅”的人也作了具体分析,一种人是阶级敌人的破坏行为,对此一定要迎头痛击,以正气压倒邪气;另一种人是受极左思潮影响,认为越“左”越革命,调子越高越有造反精神,他们并不了解真相,对这些跟着跑的人要讲清事实、以理说服他们提高认识、改正错误。

经过一个时期的酝酿,他们认为写一份阐明观点、分清是非、拨乱反正的大字报是十分必要的。于是,闲谈变为行动。在提纲拟订好之后,有的人开始起草稿件,有的人收集资料,有的人四处联络人员,这一切都是在秘密状况下稳步进行的。据佐伊阿姨讲:“当时因为那些核心人员的身份不宜去看大字报,我与季尼组成一对搭档,到外交部大字报集中的地方去看、抄大字报。我是远视眼,季尼是近视眼,她学过速记,于是我念稿季尼记录,将那些攻击陈毅的大字报内容抄下来提供给起草大字报的人作为参考资料。”大字报的起草、前期运作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进行的,一般“政治沙龙会”是由余湛、陈楚主持;大字报是由韩叙负责起草;赵政一负责对外联络。在每次大字报草稿写成后都交给串联好的小组研究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大字报经过反复推敲、字斟句酌、运笔着色、铺纸挥毫,在不长的时间里完成了第四稿。

蒙受冤屈

1968年,“文化大革命”仍然在进行中,大权依然把持在林彪、江青等手中。“91人大字报”亮相于1968年2月13日,很快就被“中央文革小组”定性成为“右倾翻案风”,是为“二月逆流”翻案的代表作。于是,外交部的“文化大革命”从批极左思潮、抓坏人的方向转为批判“右倾翻案风”。风向突变,形势急转直下。

当“91人大字报”贴出后,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到陈毅家中汇报工作时兴奋地告诉陈毅这个大好消息,并将大字报的重点内容复述给陈毅听。陈毅听后,十分感慨,沉思片刻后语重心长地说:“天下自有公道在,有人出来说公道话当然好,但弄不好写这样的大字报又是给我帮倒忙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