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功能酶有哪些:关于青年·“三代无大学生”是开着历史倒车哗众取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10/05 15:36:13
关于青年·“三代无大学生”是开着历史倒车哗众取宠(2011-10-30 22:22:50)

    近日看新闻,不由得被人民大学的一则消息所惊骇——一看则笑,再看则怒,三看则忧。该校堂而皇之登出告示,声称“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被推荐的考生可以直接进入面试环节,不用参加笔试。”(见10月30日的《广州日报》http://news.ifeng.com/society/2/detail_2011_10/30/10264223_0.shtml)人民大学想出如此给力甚至销魂的“原则”,足以见得制定规矩之人非但出手雷人,而且可以雷天,在中国教育史上完全可以留下天雷滚滚的大笑话。

    这样一个“原则上”的规定,暴露出了此项规则制定人的愚蠢、势利。他们不但拿着作为天下公器的大学公权胡乱使用,而且还假借公平之名,为自己狂捞上爬之政绩。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这条告示在公平性上等同于明文规定:公务员职务可以世袭。与其如此胡乱作为,我看倒不如不作为。这种开着历史倒车哗众取宠的行为,不但祸害整个体制,还会殃及子孙万代,留下千古笑柄。

    首先,这条规定在逻辑上存在着可怕的漏洞,仔细看来,仍然是荒谬且落后的血统论在作祟。试问,祖祖辈辈上过大学或没上过大学,是否意味着后人就可以免去“笔试”一关?倘若这一说合法,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推理:倘若上数三代有乞丐者,可以免除面试,上数三代有被饿死者,可以直接录取并全免学费?再说,这样以贫为美,以穷为资本的封建血统论,岂不是等于“我家贫农我光荣”的荒唐?

    其次,“三代无大学生”是否就比“三代大学生”更容易培养?其实完全不是的。只要粗通一点高等教育原理的人都知道,无论中国外国,其实都有“书香门第”这个说法。这不是血统论,而是一种环境所造就。其实说到底,这是与城乡无关的。古往今来,在中国乡村,亦不乏耕读传家之塾师、书香门第,在城市当中,亦有坑蒙拐骗之二流子家庭。地球人都知道,良好学习氛围的家庭更利于下一代的成长。倘若真的是因材施教,而不是为了扶贫,人民大学缘何不在城乡的书香门第中去挖掘人才,而在“三代无大学生”的环境中去艰难普及教育——在这样残酷的社会中,就算给了这些学生一个大学文凭,难道真的可以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

    如果非要强迫我相信这个举措的初衷是善意的,那么我只好提出一个中庸的建议,那就是,这件事情不要让人民大学来做,而是让一些技术学院、职业学院来完成,可以让贫困学生更好地接受职业教育,以便更好地掌握一门迅速找到工作的技能,可以服务社会,也改变自己的家庭的命运。“三代大学生”不妨改为“家中有丧失劳动能力者”,毕竟“三代”这两个限定语太俗、太蠢、太愚昧!很容易让人想到“祖宗八代”这样一句国骂!

    改革开放三十年,高考恢复了三十年,试问,人民大学是什么机构?是扫盲班?是救难所?还是育婴堂?如果都不是,你做这种事情就是违背一个大学教育者的基本良知与人伦底线!如果是,那么就请纪宝成校长勇敢地走到中关村大街上,砸碎你的校门牌,然后挂上“中国人民扫盲班”的牌匾,我确信,这或许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