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柏山天气预报:说说孔子占的贲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9/21 11:26:38

说说孔子占的贲卦(文:李守力)

解读贲卦完成。共4236字,历时5天写完。

介绍几个要点。

1、为什么说贲卦有天文学的含义?

答:阳刚阴柔,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形成天体自然的文理。贲卦下离为日,日为太阳;上艮为止为指,天体中唯有北极星(北辰)静止,北斗指向以定四季(先秦《鹖冠子》: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故艮可表示北极与北斗;互体下坎为月,月为太阴,上震为动,月之运行寄于二十八星宿。又艮为止,象恒星(古人发现恒星的相对位置不变,以此为名。《穀梁传》:“恒星者,经星也。” 范宁注:“经,常也,谓常列宿。”);震为动,为运行,象五大行星。一个贲卦把天文学之北辰、北斗、日月、五星、二十八星宿一览无余。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这是占星术在《周易》的理论依据。

2、“文化:一词来源于贲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即是“文化”一词的来源与本义。

3、贲卦《彖传》阙文: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今本《贲·彖》中“天文也”之前无“刚柔交错”四字,今查王弼注孔颖达疏《周易注疏》,其本有此四字,朱熹《周易本义》云:“先儒说‘天文’上当有‘刚柔交错’四字,理或然也。”

4、先儒对贲卦大象传“山下有火,贲”多有误读:

程颐曰:山者,草木百物之所聚生也,火在其下而上照。

蔡渊曰:有山之材,而照之以火,则光彩外著,《贲》之象也。

先儒受“山下有火,贲”之束缚,强解火为火光,实际上夜晚在山下点一堆篝火,根本照不到山上。篝火周围的人根本看不到远处,反而人在山上能看到篝火周围的人。

所以此处的“火”仍然是离卦,离为日,为南方。《说卦传》:“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贲卦上艮下离,艮为山,离为日,即山下见日之象,古代的文明遗址大都位于山的南面,这是因为山之南太阳光照充足,气候温暖,资源丰富,而最适宜人群居住和繁衍。古代人烟稀少,凡山下见有烟火(离为火)升腾处,必有人家,故谓之人烟,这也是贲卦之象。贲卦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奥秘,从山顶洞人取火,到神农与连山下烧林造田,古人以龟腹藏石子,灼烧甲骨占卜,于是最终诞生数字卦与甲骨文。《说卦传》:“离为龟。”《尔雅·释鱼第十六》:“龟三足曰贲。”(详见拙文:《贲卦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奥秘》)

5柔来而文刚:来,指下卦离,离的体卦是乾,阴爻为柔,柔来文刚,指一个阴爻涂画乾卦九二形成离卦六二(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六二居中而正,故亨。

《说卦传》:“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文”,涂画。与“索”(绳索)义同。《系辞》“物相杂,故曰文”,故“文”(相互杂交)与“索”(绳索)都有交互作用之义。“索”偏重于交互作用,“文”偏重于画卦形式。

6分刚上而文柔:上,指上卦艮,艮的体卦是坤,阳爻为刚,刚上而文柔,一个阳爻涂画坤卦上六形成艮卦上九(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因为下卦是柔爻文刚,上卦是刚爻文柔,这一对阴阳爻俨然是太极生出的两仪,分,指太极分出一阴一阳。上九不居中与九三也不应,与六五相承,互体震为动,艮为止,故曰“小利有攸往”。

7、先儒以卦变说解释“柔来而文刚”、“分刚上而文柔”,实际上只需用《说卦传》乾坤交索理论就可轻而易举地解释清楚。卦变说历经2000年,流弊甚深,自相矛盾。

 

以贲卦为例,看先儒如何说的:

 

《贲》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虞翻:《泰》上之乾二,乾二之坤上,柔来文刚。

朱震:《贲》本《泰》也。坤之上六来居于二,以一柔而文二刚,则柔得中而亨。九二分而往于上,以一刚而文二柔,刚不得中而柔得中,小者之利也。

吴澄:《泰》变。

曾贯:《贲》之六二由《泰》之上六而来。

王夫之:自上接下曰来,一阳之上,一阴即至,以相错而成文。阳道本质实而刚正,阳甫动而阴即来虚柔。分,谓《泰》之变,从三阳之中,分而往上也。

毛奇龄:易《泰》,二往上来。又易《损》,二往三来,《益》,五来三往。

惠栋:《泰》上之二。

程颐:下体本乾,柔来文其中而为离,上体本坤,刚往文其上而为艮。离在内,故云柔来,艮在上,故云刚上,非自下体而上也。

苏轼:乾之为离,坤之为艮,阴阳之势数也。

杨万里:上卦本坤,而上六之柔来文九二之刚,文虽柔而质刚,又中正,故亨。下卦本乾,而九二之刚上,文上六之柔,文虽刚而质柔,又非中正,故小利有攸往。

项安世:贲亨谓内卦也,小利有攸往谓外卦也。二刚为质,而以柔文之,则卦之内体固有能亨之道也,及内之一刚分往居外,反使二柔为质,而以刚文之。卦之发用如此,岂堪大事哉,故小利有攸往。大抵以柔文刚则顺,以刚文柔则悖。盖其质既弱,则文无所施也。凡卦之法,以内卦为主事,外卦为发用,故夫子释之如此。

朱熹:卦自《损》来者,柔自三来而文二,刚自二上而文三;自《既济》来者,柔自上来而文五,刚自五上而文上。

俞琰:《贲》乃《噬嗑》之倒体,柔来而文刚,谓六二之柔自《噬嗑》六五而来,分刚上而文柔,谓分《噬嗑》初九之刚,上为《贲》之上九,即非自《泰》来。

来知德:本卦综《噬嗑》。柔来而文刚者,《噬嗑》上卦之柔,来文《贲》之刚也。柔指离之阴卦,刚则艮之阳卦也。。分刚上而文柔者,刚指震之阳卦,柔则离之阴卦也,刚上而文柔,以成艮止。

黄宗羲:《噬嗑》柔得中而上行,《贲》柔来而文刚分刚上而文柔。前卦言六二上行为五,后卦言六五自外卦而入内,初九从下卦而至上。

江永:《噬嗑》反为《贲》。《噬嗑》之六五来为六二,以文初三之刚,又分《噬嗑》之初、四,上为上与三,以文四、五之柔也。(出处:《俞琰卦变说辨析》)

 

吕绍刚说:胡煦是三百年前的古人,他的书我三百年后读起来仍觉特别新鲜。尤其卦变问题,当初撰定《全解》时,金先生(金景芳)和我(吕绍刚)都心存疑问,想说又说不明白,想否又否不了,几乎成了死结解不开。汉人荀爽、虞翻创卦变说,影响极大,宋人朱熹著《周易本义》,举凡十九卦讲卦变,以为《彖传》文字不会不懂,可是他按卦变的成见讲《彖传》,越讲越糊涂。至少金先生和我不明白。直至20世纪90年代我从四库中看到胡煦的大著《周易函书》,才知道卦变说本非《周易》固有,倒是汉宋人向壁虚构的。胡煦从理论上彻底推倒了卦变说。胡氏说,《周易》的确讲变化,但是《周易》讲的变化是指八卦六十四卦生成过程中的变化。卦既生成,便没有这一卦变为另一卦的可能。犹如人不可能剜去身上的肉补到别人身上。卦变说认为这一卦由另一卦变来,是荒谬的,胡氏创立体卦主爻说取代卦变的刚柔相易说。按照胡氏的说法,《彖传》常用的往来内外上下终绐八字是六十四卦生成之后孔子教人审择主爻的方法。体卦主爻说所说乃卦生成过程中事,刚柔相易应该也是这样,但是卦变说硬是把刚柔相易说成卦既生成后之事。卦变说的谬论至胡煦本该寿终正寝,但是没有,荒谬的卦变说仍然一直是易学界的主流观点。20世纪的易学著作几乎没有不持卦变观点的。这是极可悲的。现在借再版的机会,将胡煦的体卦主爻说纳入书中,以取代陈腐的卦变说。令我糊涂多少年的问题,一朝雾散见青天。胡煦生当三百年前,他指导我改书,犹如面对面,感到十分亲切。

【孔子占贲卦而生忧】

《孔子家语》:子常自筮其卦,得《贲》焉,愀然有不平之状.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孔子对曰:以其离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离上艮下,离为火,艮为山,非正色之卦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兆也。贲饰,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余不受饰故也。

孔子常常自己占卦。有一次占得《贲》卦,脸色变得很难看,显示出不高兴的样子。 弟子子张上前问道: 我听说占卜得《贲》卦,十分吉利。老师,您的脸色为啥显得不高兴呢?” 孔子回答说: 因为它离谱。在《周易》上,山下有火叫《贲》卦,不是正色的卦。从质地说,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色应该正。我现在占得《贲》卦,不是我的好兆头。我听说:一件好东西,涂了朱红色以后,就不必再绘花纹;已经是一块好白玉,也就不用再加以雕刻。总之,质地已经够好的东西,便不可追求好上加好,贪图无限,所以不要再接受修饰了。

附:孔子占贲卦之事另见于《吕氏春秋·壹行》和《说苑·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