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书城txt下载:雪楼飘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10/02 19:21:32
王选:雪楼飘诗2011-12-14 11:14   南方日报  

  王选

  在北美华裔文人圈,提起诗魔洛夫,人们就会想到他那座名声远播的雪楼。洛夫的雪楼诗、雪楼随笔、雪楼书法,仿佛温馨浪漫的雪花,从雪楼飘飞世界各地。

  洛夫1996年从台湾退休后移居加拿大,在美丽的温哥华列治文购买一栋新式洋楼,此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亦乡亦城的周边环境。当年遇到一场50年罕见的大雪。洛夫晨起开门,看着大雪厚厚地覆盖了花园,即兴作诗:“你拒绝了一束玫瑰,却要去了我整座花园。”想到古今文人的居舍大多有个斋名,于是触景生情,为小楼起了一个风雅而寒冷的名字——雪楼。书画家李默先生以行草木刻“雪楼”绿字制成竖匾,悬挂于大厅正中。

  雪楼是诗人探索诗艺、制造梦幻的理想天地。洛夫40多年前作一首长诗《石室之死亡》,觉得诗犹未了,或者说还不够全面,想趁晚年精力尚盛,以自己生命体验,用美学观念,再作深入全面的表达。就这样,呕心沥血11个月,写就3200行的长诗《漂木》。先后在两岸三地和海外华文报刊连载,又被国外译成多种文字发表,震惊了国际诗坛。

  笔者在温哥华出席加华作协研讨会,亲听洛夫先生介绍《漂木》概况。诗人独出心裁,以漂木为象征,演绎海外中华儿女漂泊流离的生活和孤寂的内心世界。全诗分“漂木”、“鲑,垂死的逼视”、“漂瓶中的书札”、“向废墟致敬”等四章。他虚拟实境描述漂木入海后逐浪飘流,华夏是他的源头,从东流的一江春水奔向大海。有时穿过悬岩峭壁,遇到惊涛骇浪;有时迎来晚霞新月;有时听到黄莺清吟,杜鹃啼血……最后,凡是太阳照射到的地方,那里一定有落脚的华人。华夏游子从来是身背土地爷,飘到哪里,就在哪里供上土地,生根开花。洛夫称他是一根漂木,深有感慨:“活在海外的中国人,究竟家在哪里?人在什么地方,家就在什么地方,国也就在什么地方,但是根始终在中华。”“我无论漂到哪里,永远活在江南的柔水中,活在5000年浩浩荡荡的长河中,活在‘离骚’中,活在方方正正的方块字中”。

  诗人爱雪,对雪作诗,雪中挥毫。雪愈大,诗愈美,文愈多。具有新诗韵味的诗联:“秋深时伊曾托染霜的落叶寄意,春醒后我将以融雪的速度奔回。”用行草书写挂于雪楼醒目之处。散文《雪落无声》,让读者一觉醒来,目睹“万物都在鹅毛大雪的覆盖下失去了颜色,失去了距离,也失去了个性,天地间只充塞着无边无际的寂静。”在《又想起了雪》一文,诗人眺望故乡,南岳皑皑的白雪,仿佛看到生母顶着雪花蹒跚地向他走来,悼母诗句与泪珠同时落在纸上:“母亲,我不曾哭泣,只痴痴地望着一面镜子,望着镜面上一滴泪,30年后才流到唇边……”欣赏此诗,我的眼睛湿润了,仿佛我也看到雪花里的老母亲。

  洛夫欣赏白居易的酒、炉、雪、杯诗,并亲书挂满客厅,摊在地上。“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人时常有朋自远方来,在“明月照积雪”的境域中,煮酒论诗,研讨诗艺。几乎所有的碰杯都碰出酒与雪的诗章,几乎所有的交谈都吐着诗的芬芳,碰出激情奔放便有美诗和书法诞生。

  雪楼很有凝聚力,加华作协成员、华文报界以及北美的华裔文人,时不时雪楼一聚,每次走进雪楼仿佛看到中华,享受与诗书共处的美好时光。漂泊游子,欢聚雪楼,朗诵诗歌,欣赏书法,交流心得,通报国内情况,有一种回到故国的感觉。经大家商议,成立“雪楼诗书小集”,定期开展活动。洛夫《漂木》发表后,在此成立“漂木艺术家协会”。雪楼已成为北美乃至海外华裔文人墨客弘扬中华文化活动的中心。

  一次黄昏,我带着大陆著名诗评家杨光治赠洛夫《不吐不快》一书,在华裔书法家刘渭贤先生陪同下前往雪楼。洛夫早在楼前枫叶树下迎候,一阵寒暄后,引客人先参观他经营的花园。碧草如茵,百花芬芳,争奇斗艳。一排挺拔、秀丽、高洁的白杨,微风吹得绿叶沙沙响。楼前悬挂一盏古式八角风灯,柔丽的灯光温馨着赏心悦目的花园,简直太美了。接着参观书房,欣赏诗作和书法,然后到餐厅坐下来边饮边聊。

  洛夫的晚年鲜活充实,被公认为功成名就的大诗人,又多了一手苍劲飘逸的书法。他长于魏碑汉,更精于行草,书风灵动潇洒,不仅将自己60多年的力作定格在宣纸上,同时用美丽的书法留住了中华文化传统。他的美诗和书艺合一的许多作品,被中美加博物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而长诗《漂木》,又荣获中国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评委员会授予“北斗星奖”。圈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流行新诗以来第一枚含金量极重的辉煌大奖。

  聊到子夜,洛夫起身送客,楼外大雪纷飞。我回首望去,名符其实的雪楼淹没于漫天飘舞的雪花中。

  写于温哥华列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