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上小车查超载吗:彭光谦:八重因素制约美战略重心东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10/05 11:16:14

 

乔良

9月中旬,名为“占领华尔街”的示威行动在美国金融中心华尔街刮起“风暴”,抗议金融业的贪婪、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和社会不公。随后,这一抗议活动迅速蔓延,波士顿、洛杉矶、华盛顿……最终演变成“占领美国”。虽然悬殊的贫富分化是这次示威的主要原因,但美国的金融政策才是深层次的根源。而美国的金融政策又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军事专家乔良少将为我们条分缕析,透过美国民众的“集结号”,看美元的战争性。

“绿纸”掠夺世界

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完成了历史上最强势的帝国崛起,但与史上所有帝国不同的是这个新兴帝国没有走其他帝国通过侵占别国领土、掠夺别国资源以及奴役别国人民的方式来积累财富的老路,而是用金融手段从全球向美国转移财富,更具体来说——就是向世界输出美元,让财富流向美国。

这种新型金融殖民方式,远比老牌殖民帝国那种赤裸裸的掠夺来得更为隐蔽,也更符合美国向全世界标榜的自由、民主形象。而要想使这一体系良好运转,只需要一个必要条件——美元霸权地位的稳固。

美元霸权的确立,始于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达成。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以黄金为锚,美元作为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同时,也就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贸易清算支付手段。这一体系赋予了美元基准货币和主权货币双重身份,作为世界的基准货币,美国有义务控制美元的发行,保持美元汇率稳定;而作为主权货币,当美国的经济遭遇困难时,会很自然的超发货币,使得美元贬值,将风险转嫁给世界。这一 “一仆二主”的悖论式货币特性,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被富有远见的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所发现,并因此被称作“特里芬难题”,这一难题日后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而同时又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麻烦,此时还没有被世人充分认知,因为此时,黄金还可以对美元这艘大船,发挥锚定作用,美国人还没有获得随意印刷美元的权力,黄金还在制约美元:每印刷35美元,必须有1盎司的黄金储备。

情况在1971年8月15日这一天发生了变化,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尔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实际上宣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然后,美元的印刷如脱缰野马,开始了其疯狂奔跑的历程,美国政府无节制地开动印钞机,用没有黄金背书的纸币占尽了全世界的便宜。美国政府当然明白,超量印钞就是自掘坟墓,当美元贬得一文不值时,整个美国都将陷入崩溃,但美国政府同样认定,凭借着强大的科技创新力和军事实力,仍然可以保证美元的信用。有了这两大因素保驾护航,已经成为一张“绿纸”的美元依然可以作为硬通货在全世界畅通无阻。

同时,美国政府还安排了一记强有力的后手,1973年,为了减少美元信用下降的风险,时任美国财长的西蒙与欧佩克官员达成了一项重要协议,将美元作为全球石油资源唯一的计价和结算工具。这一协议,让刚与黄金脱钩不久的美元转眼又与全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美元的霸权地位加上了一道保险,自此之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石油量加大,对美元的需求也相应越大,在世界货币博弈中,美元再次拥有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美元与黄金脱钩,让美国拥有了无限铸币的可能,而美元与石油挂钩,则又使全世界对美元有了无限需求的前景。这两大举措不可避免地使美元愈渐“量化宽松”,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溢出冲动。为美国全球寻利,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其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为此,美国抛弃了凯恩斯,选择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让其为美国式的全球化开路。

在这一轮美国式的全球化里,为使地球人对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更为信服,美国人又把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推向世界,推动了继农业大分工和工业大分工之后,第三次全球产业大分工,把世界分成两方:一方是美国,其优势是生产美元;另一方是除美国外的其它国家,其优势是生产用美元交换的产品。